•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立信:潘序伦教育思想与实践

    时间:2020-10-10 08:00: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潘序伦(1893-1985),江苏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和会计学家。他一生心系教育,所兴办的立信会计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包括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立信会计函授学校和各种类型的立信会计补习学校)以及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地为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特别是会计教育事业,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几代人的会计人才。他亲自拟定“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校训,积极倡导的“立信”精神,在现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生心系教育

    潘序伦出身书香门第,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

    1924年,潘序伦学成回国,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等职。1927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并编译出版会计丛书和创办会计学校。他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事务所。

    为了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自1927年始,潘序伦开始了兴教办学之路。他先举办簿记训练班,因学生人数大增,为适应需要,后又创办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上海到了重庆,在重庆又设立了立信会计事务所和多种教学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为了解决会计教材的供应,1941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帐册报表。《立信会计丛书》到1956年为止,共编译出版200余种,后又编制了《苏联会计述要》、《国营会计概要》等著作。

    抗战胜利后,潘序伦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重庆市区建造了立信大楼,分别办了两所专科学校。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和支持外地的立信同人和校友在桂林、北京、天津、南京、广州、衡阳和香港等地都办起了各类不同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由重庆返回上海后,由于一时迁校没有地方,潘序伦捐出私宅五开间三层楼房一幢,作为校舍。不久。潘序伦又捐出美金万元,为学校建造了体育馆。

    可见,同近现代其他著名的兴教办学的教育家一样,潘序伦一生心系教育,对捐助办学与发展会计事业可谓不遗余力。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潘序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斗室中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别无他物,惟书成堆,此习惯一直至晚年未改。他经受了反右的灾难,也遭到文革的迫害和冲击,在平反之前,对人侃侃而谈的不是感慨,他惟一悬念和关怀的是如何迅速培养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会计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政策,他得到文革期间被抄财物的赔偿款8万元,立即捐半数给刚建成的上海市会计学会作事业费,又捐赠给正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3.5万元作奖学基金。直到病逝前,他还曾邀母校浦东中学校长前往晤谈,对教育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二、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立信”

    潘序伦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立信”。这个思想既来源于“实业救国”的思想;又伴生于“会计革新”的运动;更受黄炎培等人提倡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启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潘序伦本人自身经历、个人体验的结果。

    1.办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潘序伦以社会的需要,作为自己办学的出发点,提出了一整套办学的新思路。

    在办学形式上,坚持事务所、图书社、学校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协同办学。潘序伦从事会计事业60多年,与他休戚相关的是包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图片用品社和立信会计学校在内的立信会计事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事务所不但可以为学校提供师资,并可作为进行实务训练的场所,用品社可以为学校提供教材并补充部分办学经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协助事务所和用品社发展业务。这样,三者之间互相支持,形成了良性循环。潘序伦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校取得这些成绩,除了社会需要,各届人士大力赞助和事务所同人的协同努力外,我认为在办学方式上,采取事务所、图书社、学校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协同办学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在办学经费筹措和人力、财力、物力的融通上,他提出:“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取之于会计,用之于会计;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从他组织的校董会成员分布来看,除了会计教育家外,不少是在经济界、实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中国银行总经理宋汉章、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新、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中央信托局局长刘攻芸、天原电化厂吴蕴初、申新纱厂经理章剑慧等等。从经费来看,社会集资占了不小的比重。仅以专科学校为例,除开办时筹集建校基金17万元法币外,在重庆建设校舍时募集40多万元,抗战结束返沪集资又10亿2千5百多万元法币,其中申新纺织总公司和荣氏兄弟就捐助了法币1亿8千万元。从师资构成上看,立信的师资队伍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立信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历届优秀毕业生以及其他高校招聘来的毕业生中挑选的,组成一支稳定、高效的专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是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授,组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这样在立信,就形成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

    在办学层次和规格上,他提出“社会需要什么样会计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会计人才”。潘序伦办学具有广泛的层次性和多规格性,包括大中专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补习教育等等。从1927年起,潘序伦开办过簿记训练班、立信会计补习夜校(1928年)、函授学校(1930年)、晨校(1935年)、星期日校(1936年)、日校(又称“速成科”1937年)、专科学校(1937)、高级会计职业(1942年),采取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的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在办学地域上,潘序伦十分注意地区的广泛性,根据各地需要设立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和补习分校,分布于长沙、重庆、广西、兰州、南京、天津、北京、广州等地。仅上海一地就有分校11处,散布于黄浦、卢湾、南市、虹口等区,不仅解决了众多人员的就学就业问题,而且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会计,发展我国会计事业起到较大的作用。

    在教育内容上,提出“社会需要什么内容,立信就教什么内容”,根据社会需要,立信自编的教材,除了一般的簿记科目之外,还陆续添设了英文簿记、会计学、银行会计、政府会计、公司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和审计等课程,任凭学生选修。

    2.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潘序伦所处的时代,中国经济衰败,劳动者很难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为了解决众多青年上学和社会失业人员谋求职业,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从创建

    初期就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办学条件,重视职业教育。到1953年止,培养的学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办学过程中,潘序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个道德概括起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另一个是“实”。信实相连,以求实为信用的基础,信用作为求实的保证。他提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人无信不立,信是立身之本”,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此,潘序伦将会计师职业素养归纳为六个字:公、信、廉、密、勤、敏。他说:公,以“公”为第一义,大公无私,公正严明;信,以保持信誉,建立信用,会计师之使命原在建立社会之信用,必须于“信”字上多下功夫。廉,应操守严谨,廉洁自重,若欠廉失信;密,会计师对于查核账目事项,非经委托者之许可,不得宣布;勤,会计师授办案件,事繁责重,必须朝斯夕斯殚精竭虑,“业精于勤”;敏,会计师承办业务,必须按程序,限期完成,不能停滞拖延,漫无期限。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潘序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学员的实践能力的训练。他认为,要掌握会计这门科学,如同医师一样,必须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手。因而,他每节课都备有习题,并配备一位辅导助教,负责答疑解惑。他还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学校实习进修的基地,在会计师事务所,学生可以经常参加工商机关查帐等活动,事务所还为优秀毕业生介绍职业,使事务所、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此外,潘序伦并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和商店参观实习,增加感性知识。

    4.崇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把体育作为必修课程,列所学必修课程第二位。

    潘序伦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但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身体要健康。因此,他每每到校视事,体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目。他还十分关心学校运动场、馆建设,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开办之初,借用校舍,没有体育场地,就借用青年会篮球场上体育课。抗战胜利后,徐家汇校舍落成前,千方百计借公园、体育馆,甚至灵堂、通道作为体育场地。为了解决学校缺乏运动场、馆的困难,他于1947年捐赠美元10000元,加上基金积余款为学校建造了一座体育馆。于是立信的学生,除了注重会计学科外,对于体育运动也相当注意。当年全沪专科以上学校举行联合运动会时,立信的学生曾经屡获名次,许多项目名列前茅,如田径、球类等多次获得冠、亚军。

    相关热词搜索: 立信 实践 思想 教育 潘序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