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爱与光明

    时间:2021-02-24 07:56: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而对待新生儿的来临,不是每个家长能够焚香净身怀有敬畏之心去对待。郁宁远老师的华德福教育讲座则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娓娓道来如何用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来配合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华德福;感恩;幼儿教育

    我们以最虔诚的态度对待神灵,却不一定会以同样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在接触了华德福教育理念后,我由衷被它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所折服。华德福教育最早开始于德国,是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命名这所学校,这就是最早的华德福学校,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这种教育要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能够得到迎合和发展。针对人的深层意识进行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虽然有些形而上主义,但这种教育呈现出对新生儿虔诚的态度,却又是一种启发。出于对华德福教育的兴趣,我有幸于厦门青葵园里聆听华德福教育专家郁宁远老师的讲座。华德福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让我在大开眼界之余,更是深深地被其折服。

    一、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最好礼物

    孩子诞生伊始,大部分父母会认为孩子是爱的结晶,是伟大爱情的见证,觉得我们的宝贝最可爱、最棒、最理想。这种激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却会慢慢淡化。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没有那么可爱了,他们不够听话,不够乖,还有各种让人无法忍受的行为。于是他们开始以父母的权威管教孩子,想要让孩子听话一点,乖一点。很少有人认真想过: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以平等虔诚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郁老师讲座中最引人入胜的观点。

    “以感恩崇敬的心接纳从天国来的孩子,以爱教育他,带领他进入人世间的真自由”郁老师引用著名人智学家鲁道夫·史代纳的这一名言开讲,娓娓叙说一个孩子的生命历程。郁老师认为孩子都是天使,也许他跟父母的期待不一样,没有想象的那么漂亮,没有想象的那么可爱,可他既然选择了你们作为他的父母,选择了在这样的一个国度,这样的时刻降临到人世间,开启了他的人世旅程,这是难得的缘分,我们应当心怀感恩和崇敬。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应该是绝对的服从与教化,父母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用爱教导孩子,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

    二、请让我们的教育跟随孩子的节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传统教育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往往以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试能力、对纪律与规范的服从等为标准,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郁老师所阐述的华德福教育理念,使用的是另一套评价体系,即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任何相对于个体自身的细微进步,都会受到鼓励。音乐教学中,很受推崇的钢琴教学,因为对孩子的统一标准化要求,被华德福教育替换为“合唱”,因为群体的活动能够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体验;华德福的教育方式不以固定的教材、老师无休止的灌输为主,而是采用故事等让孩子对知识获得形象化的体验、理解,从而能用画笔制作教材,而且这样的教育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它是紧紧围绕着孩子身体的生长规律进行的。

    华德福教育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制订了如下原则:0~7岁,孩子以意志为主导,通过模仿来学习成长,以滋养生命力建构身体为主要工作;7~14岁,儿童以情感为主导,通过权威的带领来学习成长,以建构与事物、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为主要工作;14~21岁,孩子以思考为主导,通过探索和研究为学习成长的手段,以发展道德责任感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工作。正是在这种人性化的原则指导下,才有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方式,郁老师当堂展示了孩子不同生长时期的教学方法。

    0~7岁是孩子神经区成型时期,他需要全方位的感受外界,需要周围的环境给予他自然的滋养。这个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外在世界对这个时段的孩子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模仿,用自己的四肢接触大地感受自然的力量,用听觉去感受外在的一切声响。父母要充分给予孩子感受的自由,让他的头、四肢、胸腔都能够保持平衡。让他充分接触自然,接触天然的玩具,而非充斥着暴力有着负能量的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用当地的童谣、民歌、童话故事作为他说话的启蒙,让他感受母音的魅力。

    7~14岁是孩子神经区丰富的时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这一时期的教育以感性教学为主,孩子入学时先学画直线与弧线,建立形象思维,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讲述适应孩子心理发展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然后自己去画故事、去表演故事,从而快乐地成长。

    而14~21岁是神经区网络化的过程,是孩子们建立抽象思维和判断能力的时期,因而这段时间的教学方式是以启迪孩子发现真理为目的,建立理性思维,探究知识的内涵。

    这些独特的教学方式跟主流填鸭式的教育相比,显得如此引人入胜。当前社会多以功名利禄来判断人的存在是否有价值,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常以孩子能够在非适龄时期做出一些超龄行为而自豪,早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沦为知识的工具,却忽略了孩子天真浪漫的本性,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孩子的心智畸形发展。华德福教育则不同,它让孩子从小懂得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如此他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身所处的世界,懂得感恩,懂得爱与分享,心灵的力量得以释放,开拓生命的意义,从而达成完善的自我。

    三、用歌声去奏响爱的晨圈

    很难想象一双双的大手围成一个圆圈这样的活动会在已是社会顶梁柱的家长之间展开,也很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是以歌声为信号开始的,这就是时刻充满着爱的华德福晨圈活动。每天的学习开始之前,在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兴致勃勃地围成一个大圈,跟着郁老师做手指谣,做一些成人可能觉得幼稚的拍手游戏,读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唐僧骑马咚的那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眼睛亮,后面跟着猪八戒……”甚至还模仿童谣中人物的形象,引来阵阵欢笑等等。

    华德福学校里的晨圈活动让孩子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亲子互动游戏让父母与孩子共享快乐。这是华德福教育的真谛,它让父母感受到孩子不仅仅是他们尘世生命的延续,更能唤起为人父母的神圣使命,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成长氛围,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孩子,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郁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这种虔诚之心的树立。对孩子虔诚,对传道授业的老师也是如此。每天讲座的开始与结束时,都会点燃一支蜡烛,大家肃穆地站立,聆听着主持者的诗歌诵读,“晨光乍泄/天地之间/鸟儿的歌声/穿越长空萦绕回环/万木的祝福/自大地深处泉涌而出/我们的心灵苏醒/以感激之心融入世界的精神”。晨颂、夕颂让我们在烛光的摇曳中,沉淀自己浮躁的心,这不是一种走仪式的过场,而是真正让人从心底去感悟那种源自内心的精神力量。

    四、让爱在中国绽放

    华德福教育是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孩子需要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区里,身心自由地成长。郁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在美国亲身所体验的社区文化。

    在美国的纽约有这样一个祥和的春之谷社区,郁郁葱葱的森林、潺潺流过的小溪,悦耳的鸟鸣声,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远处的老人在轮椅上欣赏湖光山色,近处的孩子们配乐歌唱,农田果园到处都是义工在辛勤劳作。这是一个基于人智学理念,将活力农耕与华德福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是一群有识之士在鲁道夫·史代纳三元社会理念指导下,从事的有益实践。社区内建有华德福学校、优律诗美艺术学校和鲁道夫·史代纳老人同胞社区、自然活力农耕农场及表演礼堂等,形成了一个人文与自然共生,集精神、文化和健康为一体的社区。这样社区的建立,就是集社会力量为孩子们营建世外桃源,保护他们天性,让他们健康成长。

    美国的社区模式为华德福理念的实践奠定了基础,郁老师如今在北京的香山脚下践行这种模式,将美国的春之谷社区文化带到中国,让汉语使用最多的人群能够体验这不一样的生活模式。郁老师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相信有一天,这种新型的健康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社区模式将如花儿绽放在中国大地上。

    “在那远古的时代/先知的灵魂里/强有力地思考着/基于天性/每个人都病了/而教育被看作一个治疗的过程/带给孩子/当他成熟的时候/健康就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德国人智学创立者鲁道夫·史代纳强调了教育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强调唯有身心健康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作为刚刚接触华德福教育的大学生,我们从内心里羡慕那些可以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孩子,我们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但很希望下一代能获得这种教育方式。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更需要心智健全的人。顺应自然的天性,相对自由的发展,才是适合孩子的。短暂的两天体验活动,能够获取的知识有限,却彻底让我为之折服。尽管中国的春之谷社区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内的华德福学校也仍在发展中,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华德福学校如雨后春笋出现,许多人正在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大地上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奔跑、自由地歌唱。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相关热词搜索: 光明 爱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