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动静结合逻辑

    时间:2020-03-22 07:56: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哲学动静结合原理的指导下,教学过程需要坚持三个统一:即在教学准备方面,要坚持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在教学模式方面,要坚持潜心静学与活动探究的统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坚持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方法;动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65-01

    教学是一种实践,它需要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教学也是一项科学,它需要理论的规范与指导;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灵动的运用与创造。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注重动态教学的张力,去释放课堂教学的活力;也要运用静态教学的收力,去凝聚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最终达到在动静结合的教学中,和谐生成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哲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对实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战略的指导性,如果能把哲学中动静结合的原理及其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教学,那么对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准备:坚持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

    教学准备即备课,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障。然而,有很多教师却感叹备课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来自己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备课,一堂课下来才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然似是而非。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建构教学设计和选用教学方法时未能坚持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以至于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变成了枯燥条文的灌输,老师讲得索然寡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实现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呢?

    首先,在建构教学设计时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吃透学生变化不居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状况、心理特征等,并以此为依据力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学生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另外,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切忌单一化倾向和“一言堂”倾向,要使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得到充分而灵活的运用。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静态预设还是动态生成,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科素养生成为目的。

    二、教学模式:坚持潜心静学与活动探究的统一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十分必要,而这种意识与习惯的生长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时代的课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方法的简单转变,更应该着眼长远,注重在教学模式中坚持潜心静学与活动探究的统一,从而推动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终身学习习惯的生成。那么,如何实现潜心静学与活动探究的统一呢?

    首先,要使学生做到“静”,具体来说,既是要求教室“安静”,更是要求学生“心静”。进一步说,就是使学生口静、眼静、心静,专注地看书自学,独立地思考问题,深入地探究疑点。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静态美,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当静则静,比如:进入课堂需要静、独立思考需要静、认真倾听需要静等。

    另外,要使学生做到“动”,具体来说,既是要求学生“行”动,更是要求学生的“心”动。进一步说,就是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参与教学,自发地加入讨论,自觉地进行实践。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美,教师要合理地调控课堂节奏,使课堂需动则动,比如:师生对话需要动、交流合作需要动、实践探究需要动等。

    三、教学内容:坚持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却有时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者不明其道;第二,教学不得其法。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握好这门课程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辩证关系。那么,如何实现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统一呢?

    首先,教师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魅力,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自觉。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是从它产生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来看,都不是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它不仅是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也蕴含着认识世界的普遍真理。再此基礎上,需要教师本人深入准确的把握这门课程的教材体系。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白:“一切重大的理论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囿于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自觉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飞跃,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理论讲解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把握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从而达到学生理解理论、提升觉悟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动静相宜·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的教学生态发生了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关系和谐。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动不可少,静也不可无,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符造成最美的和谐。”动要适度,静要适量,动静相宜的完美结合,是构建课堂教学美感的最高艺术!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2] 孙传宏,庞桂美.现代教育原理[M].香港:天麻图书有限公司,2002.

    [3] 谢玉进,冯秀军.深入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23-27.

    [4] 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1,(10):37-45.

    [5] 王向明,权伟大.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21-28.

    作者简介:

    张青(1991.08- ),男,汉族,籍贯:陕西汉中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