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废墟》美点寻踪

    时间:2020-04-26 07:51: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废墟》(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原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

    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不妨引用评论家的原话来说明。孙绍振在《当代作家评论》上撰文说:“在‘五四’以来的散文经典中,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先例:这么长的篇幅,这么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这么巨大的知识容量,这么接近于学术论文的理性色彩又这么充满了睿智和情趣。”

    《废墟》这篇散文虽然没有细节,没有历史人物,没有山水胜迹,但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思考,饱蘸着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磁石般吸引了读者。

    一、哲理美

    废墟是什么?在常人看来,废墟可能就是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一堆垃圾,应该彻底清理掉。但是,作为学者、作家的余秋雨认为,许许多多地理意义上的废墟可以读成最具体、最生动、最完美的历史课本,因此,“废墟是课本”;无数废墟的综合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所以,“废墟是过程”;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它在历史上所发生的作用简直无与伦比,不可替代,因而,“废墟是归宿”;而“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睿智的思想,精辟的哲理将废墟的现代作用说得明明白白,一句话,废墟是古文化派往现代的隐性使者。

    不仅如此,“废墟有一种形式美”。作家从哲理的另一角度推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看到秋天的黄叶了吗”?因为“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所以“黄叶本身也是美”。而“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废墟,无论是当初营建阶段的拔离大地美,或者是成为废墟以后的皈附大地美,漫长的历史就是在废墟这样的古文化基础上日积月累地延续过来的。无可辩驳的逻辑,让谁能否认废墟的形式美?

    二、情感美

    废墟,作为古代的一种遗留、一种馈赠,为什么让作家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长途奔波,“从中华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见《行者无疆》自序),“一次次地投入过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行者无疆地“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见《千年一叹》自序)?

    对待废墟,作家情深意长。不妨随手从课文中摘录几句:“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作家清楚表态:“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虽然废墟只是些断柱碎片、颓墙斜阳、古阶残刻,但是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它们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因此,当余秋雨他们从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看到一切古迹都在小心翼翼地保存时,心中便略有舒慰。但是,面对巴比伦古城遗址被当局“复原”得“新不新、旧不旧”,余秋雨感慨万端,“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他在《奇怪的巴比伦》(见余秋雨散文集《千年一叹》)中写道,“对那些打上了强烈的历史沧桑感的遗迹,万不可铲平了遗址重新建造,甚至连‘整旧如新’也不可以。人们要叩拜的是历尽艰辛、满脸皱纹的老祖母,‘整旧如新’等于为老祖母植皮化妆,而铲平了重建则等于找了个略似祖母年轻时代的农村女孩,当作老祖母在供奉”。其对废墟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三、结构美

    从全文来看,作家紧扣“废墟”,环环相联,思路纵横,谈古论今。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寄情废墟;第二部分提醒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废墟,正确对待民族昔日的荣耀和耻辱;第三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谈到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废墟文化,它能给人以教训、思考和借鉴;最后一部分呼应开头,写留存废墟的价值。这种布局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大气美,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妨换个角度分析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的首段“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当成全文的首段。这样,除了第一部分的第二段(诅咒废墟)外,其余的都是作家对废墟的寄情表白。分开来看,每一部分都能单独成篇,每一部分都显得小巧玲珑、结构严谨。我们试析第一部分。首段概括使这部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诅咒”与“寄情”两个对立词语的运用,更能使读者饶有兴趣。第二段便是对废墟的具体“诅咒”。“书中的记载”和“童年的幻想”都是美好美丽的,但是一旦看到了废墟,“昔日的光荣”就轰然毁灭,说是“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并不过分,因此,“诅咒”废墟似乎理所当然。其实,“诅咒”只是作家寄情的另类说法,或者说是寄情的基础,是铺垫,是渲染。从第三段开始,作者从历史、哲学、逻辑的高度开始了对废墟的褒扬,与首段紧密照应。

    四、语言美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都很大气。作家登高望远,常常把渊博的学识、深刻的哲理、独到的感悟和适当的修辞手法融合起来。有时,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就能使这种大气得到很充分地体现。比如,“废墟是进化的长链”,一个比喻,既内涵丰富可掬可捧,又言简意赅不同凡响。而“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更是气势非凡,足见深厚的语言功底。“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句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句,其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挡,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热词搜索: 寻踪 废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