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童谣与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时间:2021-02-23 07:59: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对他人承诺的践行,也是对自我要求的体现。诚信是为人之道,是个人立身之本,是小学生处理自身关系和适应校园生活的基本准则。诚信教育一直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诚信教育的效果却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了“诚信越教越差”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小学诚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听话”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独断的态度和注入的方式,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诚信规范。这种德育方式抽离了主体生命的表征,无视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放逐出外,根本上背离了道德和德育的本性,培养的是被动性、依赖性甚至强迫性的他律道德人格。为此,现实呼唤着一条符合儿童天性的、自然的、真实的能够融入儿童生活的德育新途径,而诚信教育的应然追求与实然情况之间的距离更是迫使人们超越学科思维定势,在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寻找诚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

    童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它的趣味性为儿童所喜爱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它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儿童在传唱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可见,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诚信教育途径。具体说,童谣一方面可以作为教材,把需要传授的诚信知识融人到童谣中,儿童通过对童谣的传唱而受到熏陶。这种童谣教材,代表着和儿童的经验相类似的许多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包含同一个世界,也代表着和儿童所有相类似的许多能力和需要。另一方面,童谣可以作为一种诚信教育手段,一种引导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一种将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的活动。它以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的传唱形式,用一种新颖的、娱乐的、高雅的方式,将儿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发出共同的声音。由此可见,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以童谣为基础,尊重儿童个性,使儿童在不自觉的吟唱中受到影响,它如春风化雨,点滴渗透,具有独特的诚信教育价值。

    一、童谣的属性及诚信教育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是由其固有属性决定的。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童谣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教材还可以成为教育的手段,一切皆在童谣中,具有独特的诚信教育价值。

    1 童谣的儿童性,使诚信教育温馨可爱

    童谣的儿童性指童谣以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描述儿童天真稚气的生活状态和想象世界,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刻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温情,使儿童对童谣有天生的亲切感。因此,将童谣引入诚信教育中,使童谣成为诚信教育的基础,从而通过儿童对童谣这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使诚信教育易于被儿童接受,为儿童所喜欢。另外,一些童谣可以而且完全能够配以漫画进行阐释。教师可事先选取一些能够供孩子们想象的诚信童谣或反映诚信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谣配画”(即根据诚信童谣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领悟,引导学生将这则童谣配上一副漫画)和“见画书谣”(即教师展示事先选好的有代表性的漫画,带领学生依据漫画内容编写童谣)这两种形式进行诚信教育。将童谣与漫画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刻、有效地了解诚信,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诚信教育更加可爱,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2 童谣的生活性,使诚信教育简单易懂

    童谣的生活性是指童谣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表达了儿童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源于生活、表达生活、改变生活的文字作品,也是儿童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可以成为童谣的良好素材和传唱童谣的有利时机,可以说童谣是基于儿童生活,来源于儿童生活,最后又回归到儿童的生活。可见,童谣的生活性符合儿童认知的表达,是儿童经验的世界,这种生活性可以使诚信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世界,从而变得简单易懂。杜威指出教育必须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从现有经验范围内,选择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问题的事物,这些新问题能激发新的观察和新的判断方式,从而扩大未来经验的范围。基于此,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完全可以把有关的诚信知识和诚信规范融入到童谣中,以童谣为载体,使教育更符合儿童的原有经验和认知方式。如诚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初遇此词,儿童会不知所措,但若把诚信知识编成诚信童谣,让儿童传唱这种童谣,则很容易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才是诚信的,从而养成诚信行为习惯。

    3 童谣的韵律性,使诚信教育深入心灵

    童谣,特别是小学生自创的童谣,是一种儿童的语言,清爽明快,是诗歌,似音乐,能说能唱,是儿童特有的淳朴、直白式的语言。儿童喜欢将平铺直叙的话语韵律化,押韵、有节奏的语言儿童最喜欢,也最易于记住。这正是童谣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语言具有伦理渗透性,童谣的语言性可以使教育深入儿童心灵,这种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童谣可以引领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W·V·洪堡在著名的论著《论人的语言构造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思维发展的影响》中指出:“语言一开始就引导我们进入世界,我们只能像语言为我们描绘的那样去理解周围的以及自己心中的世界,归根到底,人生活中所接触的种种对象,都是由语言作引导的。”据此可推知,源于儿童生活的童谣为儿童所熟知的语言,它是引领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童谣中所描述的事物便是儿童所感知的世界,是儿童心中正确的认知。为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把社会要求的诚信规范和伦理道德融入童谣中,使儿童传唱的每一首童谣都渗透着诚信教育,从而让儿童在童谣的交流与交往中形成正确的诚信观。

    二、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是一种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诚信教育的具体性和特殊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德育方式。具体说,以童谣的方式进行诚信教育体现了儿童主体性原则。因为以童谣为载体的诚信教育,让儿童积极地参与到了童谣活动中,使他们在童谣的氛围中得到了快乐的主体体验,同时,也让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地建构个体诚信观。另外,这种教育方式把尊重儿童道德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作为其开展教育的基础,具有科学的心理学依据,使其更具有说服性。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提出了基于童谣的儿童诚信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1 通过童谣课程,传递诚信知识

    知识维度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行为的培养是个体诚信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诚信知识为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保障。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是传授诚信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童谣课,在童谣课堂中传授诚信知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教师可以遵循以下路径:一方面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诚信童谣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诚信童谣编订成册,教师通过这些童谣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童谣的吟

    唱习得诚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童谣课堂中指导学生提炼生活中的诚信素材进行童谣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诚信事例,思考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创编成童谣以彼此交流,并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传播。在童谣课堂上,师生双方以童谣为载体进行平等的交往,教师不再成为权威和主宰,师生间呈现一种“伙伴”的关系,共同学习诚信童谣。童谣课的课堂环境还有着开放性的特征,所谓课堂环境是开放的,即教师鼓励并支持学生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考活动,而不是向他们描述那些观念化的“正确的”思想模式或“正确的”答案。

    2 开展童谣游戏,体验诚信行为

    游戏,作为儿童生活和儿童文化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意味着“玩”,甚至也并不仅仅是儿童用以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手段,它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小学生的生活是围绕游戏展开的,游戏是小学生生活方式之一,对小学生的诚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诚实、学会守信、学会合作……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和创设一些童谣游戏并把诚信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让儿童在童谣游戏中真实有效地展现自我,在童谣游戏中全方位地体验诚信意蕴。如在《要什么》的童谣游戏中,通过对话的游戏形式,既可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游戏当中感受做人的基本原则,体味诚信的价值真谛。

    甲队1唱:要什么?

    乙队1唱:要诚实。

    甲队2唱:诚实没在家。

    乙队2唱:要你们家老疙瘩(家中最小的孩子)。

    甲队3唱:老疙瘩不欺骗。

    乙队3唱:要你们家小小辫(指女孩)。

    甲队4唱:小小辫不撒谎。

    乙队4唱:你们家人诚信广。

    甲队5唱:诚信广人不拉磨。

    乙队5唱:要你们家干草垛。

    甲队齐唱:干草垛上插飞刀,你的兵马任我挑。

    3 营造童谣氛围,推动诚信养成

    科尔伯格指出:“在许多情况下,道德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努力改进个人作出道德决定的道德氛围”,“儿童的道德判斷不仅仅是其个人的稳定特征(他或她的道德能力)的产物,而且是他的能力与情景的道德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学校的环境氛围对儿童诚信行为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渗透于儿童的生活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这种诚信教育观念,教育者主要精力应放在致力于重构一种一贯的、经常的、成功的师生实践方式和健康情境,让学生想不到欺骗或者觉得没有必要不诚实。为此,学校应有目的地结合童谣营造一种诚信氛围,推动儿童诚信行为的养成。如学校定期举行有关诚信童谣的诵读和创编的比赛,让儿童在童谣的传唱和创编中丰富其诚信知识,为诚信素养的提升提供动力和充足的外部资源。另外,学校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社会的场所和文化的存在。因此,在儿童诚信观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德育功能。如将学生和老师创作和收集的诚信童谣张贴在宣传墙上,也可以在草坪、食堂等儿童经常接触的地方张贴,儿童随时可以感受到诚信的存在,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说诚信”,具有诚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丹,基于学生诚信发展的诚信教育研究,教育科学,2008(1)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霍尔,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陆幽铨,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边霞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学前教育研究,2000(1)

    [6]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茂林

    相关热词搜索: 童谣 小学生 诚信教育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