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胡耀邦在苏区的故事

    时间:2021-02-25 07:57: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浏阳河畔的红孩子

    1930年10月“小阳春”,在浏阳县18区区委做宣传工作的胡耀邦,恰巧赶上中共湘东特委前来挑选青年干部到苏区工作。在少共工作中显示了出色的组织才干和严格律己品质的胡耀邦毫无悬念地被当地组织推荐选上。他马上要去江西,去莲花县、永新县的苏区工作。

    在众多的青年中,挑选出还未满15岁的胡耀邦是有眼光的。他个头不高、性格坚毅、办事明了。从11岁开始,他就在如火如荼的革命烈焰熏陶和农运斗争的浪潮里迅速成长,在斗争实践中得到锻炼。进浏阳县里仁高小读书后,胡耀邦更加积极参加减租减息等农民运动的宣传工作,被里仁小学校长——中共文家市党支部书记陈世乔看中,要这个稚嫩的孩子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组长。胡耀邦没有辜负这位启蒙老师的希望,他常常提着糨糊桶刷标语,举着小红旗宣传革命道理。

    胡耀邦(左五)、罗瑞卿(左六)、刘亚楼(右二)等抗大干部合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通缉。陈世乔、尤清风等与胡耀邦感情最深的老师逃出浏阳,来到江西九江避难。九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国民党有重兵在此集结,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也在此暗暗云集。陈世乔等从湖南来的共产党人在当局的严密追查下暴露了身份,被逮捕后在九江大校场刑场惨遭杀害。胡耀邦悲痛万分,连夜冒着生命危险到烈士家中去悼念所敬仰的老师。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洪流,盼望着革命能早日成功。九江这个赣北古城也在胡耀邦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解放后,每每想到这个地方,他就情不自禁地感慨一番。

    到江西苏区去干革命,是胡耀邦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毛泽东在江西苏区。早在1927年的秋天,胡耀邦在家乡,不仅见到秋收起义后赶来参加文家市会师的毛泽东,而且有幸在学校操场听到毛泽东的演讲。胡耀邦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的中国未来的革命领袖,小小的心灵被他的话震撼了。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毛泽东带着浓重乡音耐心阐述革命的“大道理”和向湘南进军的“小道理”。站在操场草坪上的1500多名红军战士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毛泽东说,我们是一支工农群众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为了反抗敌人的血腥屠杀,继续完成革命事业,我们必须坚决斗争到底。要和反动派斗争,就一定要有枪杆子,过去我们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枪杆子的亏,因此,要有革命的武装。他胸有成竹地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有湘、鄂、赣、粤4省已经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继续勇敢战斗,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语气坚定、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年幼的胡耀邦心里一亮。尤其是当毛泽东说到:“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他身上一热,似乎增添了许多力量。毛泽东还告诫大家说,攻打中心城市是非常危险的,他打算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而沿着罗霄山脉南下,开辟农村根据地。胡耀邦非常敬佩毛泽东,当部队出发时,他拉着红军的手,要跟他们走。望着这个才12岁的孩子,红军叔叔微笑着摇了摇头。

    1927年9月25日,在濛濛细雨中,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攻入江西莲花县。后来,胡耀邦知道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去了瑞金。他向往着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生活,向往跟着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去战斗。

    在那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里,浏阳这块土地上同样活跃着夏明瀚、宋任穷、王首道、杨勇、李志民等一批革命者。胡耀邦也成为队伍中有名的红小鬼,他朝气勃勃、坚毅乐观、充满活力。1929年他秘密参加了共青团,1930年担任乡团支部书记、团区委委员、少共湘东南特委书记。

    难忘的1930年10月,漫长的60年革命旅程就此起航。14岁出头的胡耀邦被选中为青年干部到苏区工作,他告别家乡浏阳,来到井冈山下的革命根据地——江西莲花县、永新县苏区,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实现了12岁时立下的以身许国的宏伟志愿,从此开始跌宕激烈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不仅在赣南红色革命根据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而且赤子的心血无时不在浇灌江西这片热土。

    小红军与大检阅

    作为一名红军新战士,胡耀邦几乎是踏着当年毛泽东走过的足迹来到了江西苏区。此时,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袖已到了中央苏区瑞金。

    永新县当时是湘赣苏区的首府。不久,胡耀邦担任湘赣省儿童局书记,主管少先队和儿童团的工作。在一起工作的还有比他大两岁的亲密战友谭启龙。谭是湘赣省少先队总队部委员会主任,兼少先队总队长。当时在苏区,少先队一般是指16—23岁的青年,而儿童团是指8—16岁的少年。胡耀邦一走进革命队伍,就与青少年打交道。正像他喜欢说的一句话:“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做青少年的工作好像是他天然的使命,后来他也成为我党青年工作的杰出代表。那时,少先队和儿童团承担着巩固红色政权、宣传新风俗、宣传革命道理、做红军的后备军等重要任务。因此,中央苏区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1931年,毛泽东就在《兴国调查》一文中说过:“童子团的工作,第一是放哨,第二是检查烟赌,第三是破除迷信打菩萨⋯⋯他们的武器主要是木枪,也有几支梭镖杂在其中。” 这里说的童子团就是儿童团。

    在永新,胡耀邦和许多青少年交上了朋友,教他们识字,同他们一起查烟(鸦片)、查赌博。1931年10月,胡耀邦等苏区儿童局干部还组织召开了湘赣儿童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指出:要加强儿童团的阶级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并规定各地儿童团要定期下操。操练的方式不但要有正步、跑步,而且要多操练散兵、集合、掩护、前进、退却以及各种游戏体操。

    湘赣苏区的少先队和儿童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胡耀邦的平民作风使苏区的老乡非常喜欢。他深入乡村,带领青少年宣传革命文化,鼓励人们踊跃参加红军,扩大红军队伍,积极开展支前运动。为了和百姓打成一片,提高青少年的革命兴趣,胡耀邦还经常组织少先队和儿童团与当地儿童开展打球、踢毽子、滚铁环、荡秋千、捉迷藏等娱乐活动,并和他们一起游戏。农民群众都称满口湘音的胡耀邦是我们的小红军。

    中央苏区对各地的青少年工作极其重视,布置了多姿多彩的大型活动。少共湘赣省委每年要对少先队和儿童团进行声势浩大的总检阅。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1932年5月在永新县沙罗洲举行的大检阅。

    1932年5月上旬,初夏的蓝天清澈透亮。湘赣苏区首府所在地永新县的沙罗洲像节日般热闹。长着小花小草的广场上,胡耀邦带领青年们用树梁搭起了三个高大的检阅台。台上四周用茂绿的松枝装扮得隆重、庄严。青松上扎了朵朵红花蓝叶,又显得活泼、美丽。来自苏区20多个县的少先队和儿童团的代表集合在广场上待命,兴高采烈地等着首长的检阅。当胡耀邦和省委领导王首道、冯文彬一起走上检阅台时,少先队和儿童团的队伍中发出喜悦的欢呼声。

    首先,进行的是军事表演。上万名精神抖擞的英雄少年和儿童穿着统一的服装,背着大刀,肩扛梭镖,排着整齐的队伍,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铁军威风凛凛地通过检阅台。王首道、冯文彬等首长和胡耀邦高兴地鼓掌,不时向小战士挥手致意。其实,胡耀邦此时只是个16岁的大孩子,但站在检阅台上俨然如同久经磨砺的老兵,沉着、严肃。接着,进行团体操表演。有节奏的动作、有节奏的口号,在《我们也要当红军》的歌声中一会儿组合成有棱有角的方阵,一会儿组成圆圆的太阳,一会儿组成巨大的五角星。

    队列和团体操表演结束后,胡耀邦走下检阅台,分别对代表进行政治和业务测验,考试内容包括少先队和儿童团组织的基础知识、性质、任务。考毕,胡耀邦还给他们讲解题目。他谈问题、讲道理透彻通俗易懂,赢得代表们的钦佩。随后,各代表队还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进行歌舞表演。在热闹欢乐的气氛中,胡耀邦也兴致勃勃和大家一起唱江西民歌、对山歌。小小的山镇涌起欢乐的海洋。

    总检阅的最后一项是,评选检阅中的优胜者,并发给奖旗、奖品。

    经历“审查”阴云后

    主编《时刻准备着》

    当时极“左”路线曾一度盛行,尤其是抓“AB团”,搞得人心惶惶,错整和错杀了不少革命同志。1932年底,正当胡耀邦怀着对革命的忠贞和激情投入工作时,湘赣省委政治保卫局竟然把他和谭启龙划成“AB团”反革命分子,受到严厉的“审查 ”。情况非常危险,因为随时可能遭到“镇压”。

    在危急之际,熟悉和了解他俩的湘赣苏区领导冯文彬挺身而出,把他们带到中央苏区、共和国的摇篮——瑞金,离开了险境。可是情况还有不同:谭启龙完全从“AB团”的冤屈中解脱,而胡耀邦仍陷入困境,继续被强迫接受“审查”。胡耀邦感到委屈、苦恼和不解。不久,少共中央书记顾作霖指导工作来到这里。经过再三考虑,转辗难寐的胡耀邦终于在一天晚上敲响了顾作霖的房门,激动地向他诉说自己的家庭、参加革命的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参加少先队活动,加入了共青团,小小年纪离开父母来到江西苏区莲花县、永新县参加革命的过程。望着面前的娃娃脸上如同被风霜掠过,顾作霖情不自禁感到怜惜和动容。他理解胡耀邦内心的痛苦和委屈:一个在14岁少年时就离开温暖的家庭怀抱来到江西干革命的红小鬼,怎么可能去当特务?怎么可能参加反共的“AB团”?在顾作霖的关心和坚持下,对胡耀邦的审查终于撤消了,并安排了他的工作。

    1933年初,驻上海的少共中央局迁入瑞金。由于胡耀邦有多年少先队和儿童团的工作实践经验,组织让他担任了中央苏区少共儿童局组织部部长,陈丕显担任书记。虽然陈丕显是胡耀邦的上级,但两人同吃同住,情如手足。在那清贫的日子里,每天只能吃两顿,菜中难以找到一点油星。但瑞金并不肥沃的土地,却养育出文武双全的红色英雄,养育着打不烂、压不垮的红军队伍。谭启龙、陈丕显、胡耀邦、肖华这群红小鬼,更是苦中作乐,以苦为甜。可以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就像毛泽东的诗词,一问世便给人无穷的快乐与美好的遐想。

    1960年5月,胡耀邦(中)同志视察南充师院(现西华师大)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一次,有人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回答说:“依我看,参加共产党有99条‘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你!”

    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境界。

    胡耀邦同时还负责宣传工作,并担任《时刻准备着》杂志的主编。到后来,他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团中央秘书长。

    这期间,胡耀邦把《时刻准备着》当作青少年工作的平台,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加强团的建设,在苏维埃地区紧张开展的“扩红”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在缺油少盐年代的青少年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粮。

    在《时刻准备着》杂志第一期的封面上,胡耀邦给封面画配了一首诗歌:

    你们是勤苦工农的小弟妹,

    我们是从小做工的苦姐哥;

    我们都是皮安尼儿,

    (注:这是少先队的俄语音译 )

    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喂!你吹打打嘀嘀的号,

    来,我们齐唱啦啦啦的歌!

    先努力把这些怪物打掉,

    再携手向鲜红的苏维埃乐园走!

    大家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

    在胡耀邦的精心主编下,《时刻准备着》发挥了战斗的号角作用。上面经常登载像农会领袖彭湃等革命英雄的事迹,少先队员跟着赤卫队向敌人冲锋的故事,激励着儿童团和少先队员向往革命,做红色的小尖兵。

    《时刻准备着》还登载许多童谣和民歌,生动、活泼。比如:

    “红色的儿童,快快进学堂;

    多读些书呵!少浪费时光;

    提高了认识,学会了打仗;

    等我们长大,都象列宁一般样。

    红色的儿童,快快进学堂;

    识不到字呀!瞎子一般样!

    将来的世界,要我们担当。

    红色的儿童,个个不要做文盲⋯⋯”

    在反围剿中对白军的喊话也编成革命歌谣,成为瓦解敌人的有力武器。如:

    “白军士兵请你听,

    自己阶级要认清。

    望你回头来革命,

    拖枪过来当红军。”

    在繁忙的工作中,胡耀邦还修改红色歌谣,创作民歌,收集童谣,组织民歌、山歌的演唱,使之成为对敌斗争的炮弹,为巩固红色政权、发展革命武装发挥作用。

    当时在瑞金、兴国、于都等中央苏区,红色歌谣非常流行,到处搭歌台、举行赛歌会。它不但为苏区军民生活添辉增彩,还为“扩红”做出奇迹般的贡献。1933年的“红五月”,在中央苏区“扩大百万铁红军”的口号鼓舞下,胡耀邦深入各地区、乡搭起赛歌台,组织歌手轮番演唱以“当红军”为主题的歌曲。比如《当兵就要当红军》、《送郎当红军》、《打败敌人好翻身》等等。各地唱了三天,唱得热火朝天 。民歌、山歌产生了强大的鼓舞和号召力。赤卫队和少先队整营整连地加入红军队伍。光是兴国县,就组建了兴国模范师、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佳话。

    胡耀邦是赛歌活动的倡导者,也是不拿音乐指挥棒的指挥。

    身居高位不忘红色故地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来了革命的胜利。胡耀邦走上了共和国的领导岗位,他勤政为民、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从中央苏区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到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央军委总政组织部部长;从团中央第一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一生中的主要阶段都处在高位上,但他关心民间疾苦的平民情结一直为中国百姓所敬仰。虽然他出身农民家庭,但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爱护,为中国知识界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和赤子的希望。至今仍为双鬓斑白的科学家、学者、文艺工作者所乐道,只要一提到“耀邦同志”无不动容和怀念。

    在日夜操劳的百忙之时,他始终未忘记曾经浴血奋战过的红色故地,未忘记江西的发展和建设。上世纪50年代,老区瑞金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相当贫穷,树木稀少,山岭光秃。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时时牵挂着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红色古都。他决定把共青团工作观摩学习会议放在这里召开。来自江西、湖南、福建和广东四省100多个县的团委负责人,不但在这里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在胡耀邦的带领下,来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过革命活动的沙洲坝植树造林。满怀豪情的100多名团委干部,在瞻仰革命胜迹后,跟着胡耀邦踏上浸润着革命先烈血汗的山山岭岭,给红色的土地穿上绿色的新衣裳。胡耀邦看见这片林地飘起了绿云,高兴地挥笔题词:“赣湘闽粤四省百县林”。

    这次活动,有力推动了瑞金广大团员和青少年建设家乡、建设红色古都的积极性。现在,胡耀邦带领百县团委负责人在老区植树造林,已作为光辉的历史和品牌,为本地经济建设创造了机遇。2004年,安利(中国)公司与共青团中央为了让“哪里有安利,哪里就有绿色”的活动更有意义,将全国启动仪式第一站定在江西,定在胡耀邦亲自题词的江西瑞金“四省百县林”。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团中央领导和3000多名来自安利公司及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在当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植树的土地上,吮吸着红色土地昨日的源泉和今天的气息,栽下了一棵棵绿色的新苗。

    江西赣南脐橙是“柑橘之王”,它甘甜味鲜、果大色艳、香气诱人,是我国水果中的佳品。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赣南人虽然想发展脐橙生产,打出品牌。但当时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步子迈得不大。1982 年,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十分关心赣南的经济建设,给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写信,支持赣南开发柑橘基地的决策,并指明发展的前景和方法。

    赣南人得到鼓舞,感到心里更踏实、路子更宽广了。经过数年的努力,赣南人终于走上了“在山上再造一个赣南”的脱贫致富的道路,柑橘远销港澳、日本、俄罗斯、法国,成为本地的经济支柱产业,使赣南人民在小康的道路上又越过了一座山头。

    在平反冤假错案中,胡耀邦以超人的胆识,排除重重阻力,揭开沉重的铁盖,严肃处理了赣州影响最大、民愤最强烈的冤案,为多次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并惨遭极刑的李九莲昭雪。错案得到纠正,冤屈得到伸张。在这片共和国摇篮的土地上,阳光依旧灿烂。

    胡耀邦这位从小以身许国、毫无二心的革命家,也许他知道,也许他并不知道,胡氏祖先最早就是生活在江西这块土地上。胡耀邦的先人世代居住在江西高安县龚坊乡浯塘村。在明朝万历年末,胡家有位出生在1569年的男子汉胡允钦,带领家眷离开故土江西,来到湖南的中和乡定居。胡允钦就被他在浏阳中和乡繁衍的后代尊为这支“西岭胡氏”的先祖。因为胡允钦字建十,因此在胡氏后人的家谱上称他为“建十公”。如此算来,这支胡氏宗族的历史已有400余年。胡耀邦应该是胡允钦的第12代孙。

    不管祖先在湖南还是在江西,不变的惟有一条: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

    相关热词搜索: 苏区 胡耀邦 故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