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1-05-05 07:52: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24例经益气活血法治疗后,显效8例(33.3%),有效14例(58.4%),无效2例(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益气活血;心律失常;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 R94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12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Yiqihuoxue Therapy on arrhythmia

    CAI Yunhai

    (TCM 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 Kaifeng47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Yiqihuoxu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Methods:To apply Yiqihuoxue treatment to 24 cases of arrhythmia patients, and observe its effect. Results:Among 24 cases in this group after Yiqihuoxue treatment, Markedly effective 8 cases (33.3%), effective 14 cases (58.4%), invalid 2 cases (8.3 perc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7%.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Yiqihuoxu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is goo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Yiqihuoxue; Arrhythmia; TCM

    心律失常是多种心脏病的并发症或后遗症,现代医学中已涌现出许多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更重要的是此类药物常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者多不适用,使其应用范围受限,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2003~2005年,笔者以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2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2005年住院病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3~82岁,平均61.4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l6年,平均6.5年。冠心病12例(50.0%),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20.9%),病毒性心肌炎2例(8.3%),心肌病2例(8.3%),病因不明3例(12.5%)。室早11例(45.8%)(其中2例呈二、三联律),房颤6例(25.0%),房早3例(12.5%) (其中阵发房速1例),多源性早搏4例(16.7%)。全部病例原发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

    1.2中医辨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胸闷和胸痛。其中,12例心电图ST-T下移0.05 mV,T波低平或倒置。中医辨证属气虚兼心脉瘀阻13例(54.2%),气虚兼阴虚火旺6例(25.0%),气虚兼痰浊痹阻3例(12.5%),气虚兼心阳不振2例(8.3%)。

    1.3治疗方法

    ①益气活血汤:黄芪30 g,白参、茯神、丹参、当归、炒酸枣仁、炙甘草各15 g,桂枝、柏子仁、黄连、苦参各10 g,琥珀粉3 g(冲服),三七末5 g(冲服)。1日1剂,水煎250 ml,早晚分温服。②随证加减:气虚者白参易红参15 g;心神不宁加远志10 g,生龙骨、牡蛎各15 g;心阴不足加麦门冬15 g、五味子15 g;痰湿内阻加陈皮15 g、白术15 g、法半夏15 g。气血瘀阻加桃仁10 g、红花15 g、生地黄15 g;心阳虚衰加白参15 g、炮附子10 g、龙骨25 g、牡蛎25 g。

    1.4疗效标准

    ①显效:异位心搏数减少>75%,阵发性房颤、室上速转为窦律,症状消失75%以上;②有效:异位心搏数减少>50%,阵发性房颤、室上速用药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原来减少>50%,多发变偶发,症状较前减少50%以上;③无效:用药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均无变化。

    2结果

    本组24例经益气活血法治疗后,显效8例(33.3%),有效14例(58.4%),无效2例(8.3%),总有效率为91.7%。

    3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改变而使心脏收缩的频率或节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多种心脏病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一旦发生,常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从而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流量,使原发疾病加重。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临床比较常见,大多是久病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液正常运行,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出现心律失常。症见心悸气促乏力,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唇甲青紫,肢体倦怠,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结代或细涩。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以正虚为本,气滞、痰阻、血淤为标。心气亏虚则运血无力,脉络痹阻,心失所养而发现“心动悸、脉结代”诸症,故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主,佐以化淤行气。对心律失常的冶疗,现代医学中已涌现出许多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但是,一方面,化学合成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且长期服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更重要的是此类药物常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者多不适用,这样就使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属于心悸、怔忡、胸痹、昏厥等病症范畴。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又曰:“心动悸,脉结代者,炙甘草汤主之。”首次为本病提出了治法方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2-4],中药黄芪、白参、茯神、炙甘草健脾益气,且黄芪具有正性肌力,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作用,炙甘草具有类似钙拮抗剂作用;桂枝通心阳,桂枝与甘草甘温化阳,温通经脉更助气血恢复;丹参、当归、三七活血养血,化瘀通络,三药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炒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黄连清心热,与桂枝相伍,一寒一热,交通心肾,取交泰丸之意;黄连含小蘖碱及黄连素,前者主要阻滞钙通道,后者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因此对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苦参清心热,止心悸,苦参含苦参碱及黄酮,可改善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使心肌应激性降低,延长绝对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起搏;琥珀安神定惊止悸。诸药配伍,其功效相得益彰,共获良效。

    总之,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心悸、怔忡为常见的证候。近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迅速升高,这是由于正气虚损,鼓血无力,心脉不畅,瘀血阻滞,心失所养所致。病机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形成了本虚标实证,应标本同治,以益气活血通脉为此型的根本治疗方法。临床须辨明病因,辨证治疗,随证加减。可酌加行气药、补血药等。正气充足,心脉通畅,则心神自安,心律自整。故本法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33.

    [3]周金黄.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9,31,144,239.

    [4]孙国华.传统补益方剂的药理研究进展[J].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1995,(1):144.

    [5]张文立,宋鹏飞,仇斌涛,等.温补心阳、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1):60.

    [6]潘学东,林国强,韩俊英.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7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5,(5):52.

    (收稿日期:2009-01-15)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律失常 活血 疗效 法治 益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