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铁墓重重序流年

    时间:2020-08-26 07:55: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深圳,宝安,西乡,铁仔山。

    这是一片300多座从战国延续到明清的古墓群。

    这一考古发现曾名列2000年当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这是岭南地区成片古墓数量最多、跨越朝代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墓葬群。

    这里曾出土标有明确年份的东汉纪年砖和绘有“最古老的深圳人头像”的东汉人头印花纹砖。

    这一东晋以来南头古城的居民公共墓地无疑是古宝安县作为粤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繁盛变迁最有力的实物见证。

    萦绕着饮料味道的古墓群

    古墓,在印象里总是与深山老林、暗无天日、人迹罕至联系在一起。没有想到,寻访铁仔山古墓群的过程却与这些意象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简单的倒像是去座工厂。事实上,这片古墓正是位于一座工厂厂区之中。更令人有难言的古怪之感的是,这是一家规模颇大的饲料厂,每年成千土万吨猪羊畜禽的饲料香味就久久萦绕在先人的遗灵身边。

    出南头关,上107国道,西乡立交左拐,一下立交就是这家名叫华宝饲料公司的工厂。走进这家颇具规模的饲料厂,古墓群就在它的侧后方。

    与想象中阴森恻然、砖土遍地迥然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片上千平方米的铁皮棚,铁皮有的已经锈蚀,有的看上去还有几分光泽。走到铁皮棚下,便完全是一番遗址景象——只见在一片坡度平坦的山坡之上,依山势而建,遍地是墓室、残穴,砖室墓、土坑墓、方形墓穴、拱顶墓室、墓道、排水道……各种与古墓相关的建筑、遗迹漫山皆是。有的墓室中还有一些泥土冲刷后裸露出来的前人骸骨,而大部分墓穴里的陪葬品已在几年前的考古发掘中清理移走。同行的专家介绍,这还只是庞大的铁仔山古墓群系中的~小部分,只有大约3000多平方米,另有一部分已在抢救性发掘之后封埋在厂区水泥地之下,更大一部分约有近万平方米还没有发掘,依然沉睡在铁仔山的郁郁山林之中、层层黄土之下。

    在墓地西侧的一处砖室墓坑,我在专家的指引下找到了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掌印砖。这是东晋年代的一处墓室,也就是说,在我面前的这个掌印的主人生活在1700年前的时空里。掌印不大,比我的手小,专家推测或是小孩、或是女人的掌印。这是一只左手印,经过了千年沧海桑田,砖上的印痕依然清晰可见。我脑海里斗争了半天,还是将用自己--的手与千年先人之手相印的念头强压下去,只是心中暗自揣测:是烧砖人的一时心血来潮、童心未泯之举,还是送葬人借印而抒哀思痛悼之情,抑或是那个年代特殊的丧葬风俗?

    极有可能是南头古城居民的公共墓地

    为了更详实地了解古墓群的真实面目,记者找到了曾全程参与2000年古墓考古挖掘的深圳博物馆的两位专家,一位是毕业于北大考古系的馆长助理叶杨先生,另一位是考古学硕士史红蔚。

    回忆起当年的这次“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两位专家都记忆犹新,毕竟这一次考古发现对深圳来说,意义太不一般了。专家的讲述和他们提供的资料向我清晰地揭开了铁仔山古墓群的历史面纱。铁仔山古墓群首次发现于1983年,从1983年到1989年,深圳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配合当时宝安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先后发掘了战国到明清时期各类古墓葬130多座,出土了东汉“熹平四年”纪年砖、东汉人头印纹砖、东晋鸡首壶等珍贵文物。

    2000年,因为107国道西乡立交工程涉及到铁仔山古墓群,深圳联合考古队会同洛阳考古队的专家再一次对古墓群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一次,共发掘出东晋、南朝、宋、明、清五个时期的墓葬240余座,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古钱币、铜铁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广州博物馆研究员、考古界前辈麦英豪老先生曾评价说:“我挖了48年古墓,但像铁仔山这样年代延续之长、墓葬叠压关系之清楚的古墓群,还是第一次。”

    叶杨回忆说,当时最兴奋的要数发现18块纪年砖,最早的是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晚一点的是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像这样一次发现这么多标有明确纪年的物品在通常的墓葬考古中并不多见。在考古中,鉴定出土物的所属年代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专家通过文物的形制、式样、特征基本能辨别其所属的年代,而文物上标有明确纪年无疑为认清文物的时代身份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尤其难得的是,当时发现有两块纪年砖,既有年号又有干支,还有吉语,极为可贵。史书记载,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东莞郡,郡设宝安县,当时的郡治和县治的行政机构都在南头古城一带,这几块纪年砖年代稍在宝安建县之前,上面的隶书砖文雄劲挺拔,成为当时集郡治、县治于一地的宝安的繁荣文明的最好见证。

    在这一次考古研究中,专家们还发现铁仔山墓葬的东晋、南朝墓葬无论在形制还是随葬品上,都与中原尤其是江浙一带同一时期的墓葬风格较为一致。宋明以后的墓葬形制、随葬品越来越简化,与内地的薄葬之风不无关系。史书记载,六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饥荒,中原大量难民向南迁移,曰“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移。铁仔山墓葬以实物形式佐证了这一民族迁徙历史和南北文化的传播融合,成为中华民族融台、历史发展脚步的无声记录。

    为什么铁仔山上会有规模如此庞大的墓葬群系?

    铁仔山是一座海拔203米的小山。历史上,它与东边现在仍依稀可见的铁岗山以及已经消失的富足山三山相向。历史上,铁仔山前面对着一座小山龙珠坡,当地俗称“三龙戏珠”。在古代的风水学看来,铁仔山南坡一带是古代宝安的风水宝地,无疑是安葬归土的绝佳之选。这使铁仔山成为墓葬群所在具有了先天的地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铁仔山古墓地与历史上的南头城相距仅两公里,大约在当时南头城的郊外。南头城自东晋以来至明清,曾长期是郡治、县治,成为粤东南繁荣一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人口活动稠密,社会生活发达。经研究发现,铁仔山墓地分布极有规律,从西到东依次分布着汉、东晋、南朝、宋到明清各时代的墓葬,排列有序。根据这两点,考古专家还大胆作出推断,铁仔山古墓地极有可能是历史上南头古城居民的公共墓地。

    铁仔山古墓遗址博物馆:何时浮出水面?

    考古界有一句行话:墓不过隋唐。意思是说,在许多考古行家眼中,隋唐以后的墓是不屑于去发掘的。然而铁仔山古墓群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对于深圳这座城市,却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这一点,在2000年考古发掘后的一次高规格文物鉴定会上得到了明确。当时来为铁仔山古墓群掂分量的专家包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彭卿云、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程师傅清院等中国文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些专家在考察铁仔山古墓群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次重大发现,中国未见、世界也未见,是深圳的宝贵财富。

    专家们更从专业角度指出,铁仔山古墓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历史延续时间跨度大,墓葬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是深圳历史的叠压和延续:一,东晋纪年墓的发现,可确证深圳城市历史,深圳要重视这一发现;二,过去注重保护帝王贵族墓葬,对铁仔山数量众多的历代平民墓葬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开全国文物保护之先河,对于历史全貌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西晋永嘉年间开始的中国第一次自北向南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三,铁仔山古墓群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于粤东南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建筑史等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鉴于这每一条都足以成立的理由,专家们一致主张建立“铁仔山古墓遗址博物馆”,并预言,这座博物馆以特点而论可谓全国第一。

    时至今日,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工厂已不被允许再作任何开发。“保护铁仔山古墓、建设遗址博物馆”成为热点问题,得到了有关市领导的支持,现在文管办已开始着手进行博物馆前期方案的准备……千年古墓将不再掩在铁皮棚底下沉睡。

    相关热词搜索: 流年 重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