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0-03-12 07:5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择校”历来就有,也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个热点话题,择校在教育发达国家中也非常常见。本文对比中国和日本两个个国家择校背景和择校对策,他门的许多方法值得借鉴。因此在观念上要以公平为主转变到以促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在实施择校措施时先立法后政策;以学校的拨款质量为依据;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择校;信息透明化及为家长提供择校建议等。

    关键词:择校问题;教育公平;日美

    一、择校的背景

    (一)中国择校背景

    我国的择校现象是指一些家长对学校之间差别的自发反应,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找关系等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的行为,它违反了现行就近入学政策,表现为:以能力择校、以分数择校、以权利择校、以金钱择校等不正常现象。就其背景原因,第一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2012年我国的教育经费达到了GDP的4%。但是我国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衡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是人们对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需求日益强烈。教育选择就是社会选择。

    (二)日本的择校背景

    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义务教育一直具有浓厚的中央集权色彩。国家从学校设备到教学内容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以保障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促进公立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稳定。

    随着日本社会走向国际化、多样化,这种严格的中央集权的教育法规政策带来了社会各界对教育“没有个性”“填鸭教学”等批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直属于首相、为首相提供咨询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在1980年提出了以“教育的自由化”為中心的教育改革思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选择的自由权”,这也成为后来推进择校制度的一个重要理念基础。

    二、择校制度

    (一)日本的择校制度

    1.资源配置的统一标准

    在日本,不论是在繁华的城区还是偏远的农村,无论是几千人的大校还是几十人的小校,其硬件配置标准都是全国统一,基本一致,非常齐备也非常适用。虽不奢华,但该有的都有了。虽没有金碧辉煌的校门,装饰一新的会议室和塑胶跑道,但是每所学校都有体育馆、游泳池、图书室、保健室等,且这些功能室的使用率都非常高。

    2.中央地方分权管理的教育模式

    日本的教育归属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文部省一方面可以调节各地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负责制定整个教育体系的大政方针,决定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每所学校的教学活动都以此为基准,这样就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保持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平。

    3.教师轮岗制

    全国教师都强制实行轮岗制度,确保学校具备合理的教师结构,同时也通过丰富教师在不同地区的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日本规定:在现任校连续工作3年以上者为轮岗对象;在现任校连续工作6年以上者原则上必须轮岗,但根据校长和市、町、村教委的内部报告和东京都教委的确认,可不轮岗;面临裁员而必须调动者为轮岗对象;在现任校工作未满3年者,根据校长以及市、町、村教委的内部报告的确认,可成为轮岗对象;停职者、临产者、产后不满6个月者、病假复职不满6个月者等原则上为非轮岗对象。

    三、“解决择校”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一)观念上要从以公平为主转变到以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为主

    国外在实施择校措施时,其假设即是将教育置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通过市场的作用刺激学校本资源被少数人占用,导致弱势群体不能同等的享受,进而产生公平问题,其出发点是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利,但却忽视了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此难题的关键是增加优质资源,而不是限制受教育者的选择。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招生政策还处在计划的阶段。两位美国学者在研究爱尔兰的初等教育招生时就发现,无论是爱尔兰的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为他人做出选择。

    (二)在实施择校措施时先立法后政策

    法律是有效实施政策的保障,在国外当前的政策中,基本都是法律先行,在相关法律的规范下,由教育行政部门与其所管辖的学校合作进行规划,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美国是这方面的典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就对有关教育券的择校措施进行了法律保障。这一法案为私立学校创造的条件让其在政府层面上与公立学校保持一致,以促进择校的开展。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择校途径

    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获得优质教育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只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学校必然会造成择校恶性发展,所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择校方式和途径能有效地缓和这一问题。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就存在多种形式的择校,在这些国家内,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学区内的学校入学,还可以选择学区外的公立学校或其他私立学校入学。

    (四)信息透明化及为家长提供择校建议

    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家长的择校与其经济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层阶级的父母有条件也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但工薪阶层及劳动力阶层的父母由于自身知识、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无法为孩子做出很好的选择,所以当实施择校措施时还需要考虑到父母的实际选择能力,这就需要政府为家长提供详细的学校信息,并给予一定的择校建议。美国教育部就针对此问题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建议中表明父母的选择主要包含四个步骤,即考虑孩子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搜集有关学校的信息、实地考察学校及申请学校。

    参考文献

    [1]王龚,聂欢欢.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择校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2015(05):31-36.

    [2]谭振华,加藤弓.日本择校制度述评:以品川区为例[J].上海教育,2008(02):28-31.

    [3]郑春生.英国、美国、日本择校制度比较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2):143-144.

    作者简介

    张方露(1994.09.19—),女,渝垫重庆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中国近代教育史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美日 择校 对策研究 基础 教育阶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