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国文论:一个理论上的虚构

    时间:2020-03-27 08:01: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 文学理论研究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国家属性不失为通向罗马的一条途径,但它不是惟一的途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文学理论当然也可以到处旅行,也可以下榻各种旅店,但是不能永远旅行,不能总是栖息于旅店。它最终有一个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回归的家,这就是文学。这决定了文学理论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能是关于国籍、政治、文化身份、民族主义或者别的任何东西的理论。

    关键词 中国文论 文学理论 民族主义 文化专制 理论虚构

    作者 代迅,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9BZW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批准号:12&ZD166)

    近些年来,指责中国现代文化全盘西化,要求重建“中国文论”、“中国美学”、“中国哲学”的声音,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这些相互关联的思想凸现了国内思想文化界的民族主义走向。但是学术毕竟不是政治。一旦我们进入真正的學术建设之中,而不是空洞的指责和口号式的呐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马上摆在我们面前: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对概念的科学定义是学术研究的必要前提。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文字本身就天然地附加意义,不必像拼音文字那样,必须通过定义的方式人为地赋予其意义。这使得汉语在学习和掌握方面有其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一个理论思维上的弱点,就是我们在使用某个概念时,往往认为是不言自明的,无需经过定义就开始洋洋洒洒地加以阐发,其结果导致学术研究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惯性在当今文论研究中往往相沿成习且习焉不察。

    “中国文论”、“西方文论”、“文学理论”、“异质文论”都是当今国内文论研究中特别是比较文论研究中,高频率使用的概念。“中国文论”概念已经成为国内文论研究的关键词。中国文论传统所特有的诗性话语方式,中国现当代文论在西方文论影响下的巨大改变,以及对于未来中国文论发展道路的重新设计与规划,都是这些年来把我们纠缠得很苦的话题。

    什么是中国文论?我们通常不假思索地认为,中国文论就是一系列传统文论范畴如意境、神思、妙悟、风骨等,就是一系列代表作如《毛诗序》、《诗品》、《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概》等。这种观点其实经不起理论上的推敲。因为这些都是仅仅停留于经验现象的描述,而不是理论逻辑的阐述,更不是关于中国文论的准确定义,换言之,还没有取得理论上的规定性。当我们大谈特谈中国文论的时候,当中国文论研究论著汗牛充栋的时候,我们该停下来驻足思考,我们心中的中国文论的理论内涵究竟是什么?笔者检索了CNKI学术期刊网和中文雅虎,没有发现一篇专题讨论“中国文论”概念的文章,似乎这是不言自明的概念。

    问题就从这里产生了。当我们认为中国文论误入充满荆棘和泥泞的歧途,试图要将它牵引到坦平笔直的康庄大道时,实际上我们对于中国文论概念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像,并没有清晰透彻的理解。当然也有经过反思后的不同声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前辈学者提出,如果我们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还是沿袭中国古代那种以模糊释模糊,概念的内涵既不稳定,又以不稳定释之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的文论研究[1 ],这实际上涉及到国内文论界思维方式的变革,但是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这种理性的声音未能引起我们的应有重视。在进入21世纪第13个年头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摆脱“概念的内涵不稳定,又以不稳定释之”的思维困境,许多无谓的论争由此产生。清理“中国文论”概念的理论内涵,使之从模糊走向清晰,已是我们文论研究的紧迫任务。

    多年来,国内文学研究界曾经流行过许多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概念。笔者想起了极左年代在中国广泛流传的“资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作家”的概念。如何界定资产阶级作家?是否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都是资产阶级作家?为什么他们写的文学作品都是资产阶级文学?即使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作家毕竟是靠自己的脑力劳动维持生活,不能等同于企业总裁、银行家、总统和首相,不能简单地和资产阶级划等号,他们的作品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资产阶级文学。而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家,是否就自动锁入了红色保险箱,天然地成为无产阶级作家,他们的作品天然地成为无产阶级文学?倘若果真如此,那么当今国内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三俗(低俗、庸俗、恶俗)”作何解释?这些概念可能有利于当时“清理阶级队伍”,便于使用行政手段进行操作,但是从文学研究的层面来看,并没有抓住文学研究的实质,完全不靠谱。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的实际含义有悖于汉语通常的语法规律。“无产阶级作家”和“资产阶级作家”概念,虽然是偏正结构,但是它偏重的是修饰词“阶级”,而不是中心词“作家”,这是极左年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压力扭曲的结果。与此类似的是,由于这种思维惯性的延续,“中国文论”概念偏重的不是中心词“文论”,而是修饰词“中国”,这里的“中国”其实不是文论的文化属性,更准确地讲,是文论的国家属性。为什么“中国文论”概念强调的并非是文化属性呢?因为中国文化涉及中国境内多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涉及到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压抑的边缘地位的民间文化传统,涉及到中国文化从古到今在形态和内容上的巨大变化。而“中国文论”概念强调的是,中国拥有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论,这里已经过滤了色彩缤纷、难以操作的复数和多元的中国文化,保留的仅仅是官方、正统和主流的汉族文化。严格说来,中国文论概念强调的仅仅是文论的国籍身份,还谈不上文化身份。

    这里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国文论区别于哪些国家的文论呢?

    一般地说,我们所指的中国文论,不是区别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朝鲜、菲律宾等东亚或东南亚国家的文论,也不是区别于阿拉伯、非洲或者拉丁美洲国家的文论,我们并没有多少文章讨论中国文论与非西方国家文论的异同,非西方国家的文论研究在国内非常薄弱,这些国家的文论基本上没有进入我们的学术视野。“西方中心论”其实在我们的文论研究中根深蒂固,非西方国家的文论历来为我们所漠视,这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文论研究中的显著薄弱环节。我们通常的惯例,是将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并提。中国文论实际上是与西方文论相对的概念。在我们的语境中,中国文论这个概念侧重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文论。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区别于非西方国家的文论呢?因为非西方国家的文论没有占据世界文论权力话语体系的中心。这就是说,我们在考虑中国文论与外国文论差别的时候,权力话语等非学术因素起了主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文学理论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热词搜索: 文论 理论上 虚构 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