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乔叶:我的写作经历(访谈)

    时间:2020-05-08 08:04: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乡村教师的散文写作

    张庆国(以下简称张):我们很轻松地聊聊,从你的生活聊起吧,你是哪里人?老家在哪里?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就在河南。

    张:你是河南哪里的?

    乔:我老家是焦作的,豫北的。

    张:说说你的工作,你原来在哪里工作?

    乔:我没上过大学,初中毕业就上师范,读的是我们的焦作师范,现在是师专了。1987年还是师范学校,那时候我14岁。我学习成绩蛮好的,当时,师范学校特别热门的。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中等师范学校更热门。我的家在农村嘛,家境不算好,有些重男轻女,农村嘛。爸爸说女孩上师范省了家用了,不用上高中。上高中确实也很有风险,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啊。上初中,然后上师范,等于说就有了铁饭碗对吧?那时候不是还分配工作嘛,1990年毕业,分配工作就当了乡村教师。

    张:是在一个小学还是中学?

    乔:小学也教过,中学也教过。

    张:那个小学是什么规模的学校?

    乔:我不是写了个小说叫《拆楼记》嘛,写的就是我们那个张庄,它原来叫大北张,就是那里的小学,我在那里教书,规模不大的,每一个班只有三四十个人,但它是一所完小,就是完全小学。

    张:一个年级有几个班?

    乔:一个年级有一个班。

    张:那就是说整个学校六个年级,共有六个班?

    乔:我们当时好像还不是六年制,是五年制,有五个班。我属于什么都教,杂家。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教,因为教师少呀,搁哪儿你都得对付,让你教音乐就教音乐,让你教体育就得教体育,师范毕业的学生都是全才,什么都有一手,我那时就什么都教。

    张:哈哈,还教音乐,那一段教书,有多长时间?

    乔:教了4年。我换了好几个学校,先教小学,后来教中学,后来又教小学,来回换了几次。

    张:在乡村学校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

    乔:在乡村学校里比较寂寞的,没有人可以对话,也没有合适的男人可以谈恋爱,就自己胡思乱想写东西。那时候开始写,写小散文,写生活散文。

    张:哈,文学对抗寂寞,一个女作家就这样破土而出。以前,你没有想过将来做个作家?或者通过写作改变人生?

    乔:有,偶尔也会有,有过这种朦胧的想法。

    张:以前就喜欢写作,还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

    乔: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也想过将来能当作家多好,但还是蛮遥远的念头。

    张:脑袋里一闪而逝的东西是吧?

    乔:是的,青年人总会有类似的念头,不过,还是觉得先要踏踏实实地工作,还是要以生计为主。慢慢地,写东西才多起来。1993年写的比较多,后来,渐渐的在地方上有点影响了。

    张:什么影响?

    乔:我最早写的作品,主要在我们焦作那里发表,影响仅限于我们市,以后,我们焦作日报社副刊部有个老师姓刘,刘老师跟我说,你可以去外面投一投稿。原来,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然后投出去,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我们那里订有《中国青年报》。

    张:当时,对你来说,《中国青年报》就是外面的世界。

    乔:是的。

    张:那时,你发表的作品,是散文还是小说?

    乔:都是散文,以前不懂小说怎么写法。

    张:一般有多长的篇幅?

    乔:都是一两千字的,短短的,就是报纸那种豆腐块儿,写的非常多,创作热情非常大。有时候几乎每天一篇,一周能写个七八篇。写好多。《中国青年报》在1993年开始发我的散文,发了很多,它是全国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这样就产生了在全国的连锁反应,影响扩开了。

    张:在外面有了影响?

    乔:是的,主要是通过共青团这个平台,你想想,每个省的团省委,都有青年刊物是吧?他们就跟我约稿,发表就很顺利了。发多了以后,就出书,1995年以后,我就开专栏了,在各大报纸开专栏,反正很顺利的,1996年,我就出了第一本散文集。

    张:真是发展得很顺啊,你这根女作家的树苗,就这么自然而然地长大。有些人不是这样,在乡村拼命挣扎,很曲折的,他们有发表作品的困难,有文学认识的困难,听你讲起来,你好像就没有什么困难?

    乔:当时我写的散文,文学上的认识不怎么深,也不会想那么多。

    张:你的第一本散文集叫什么?

    乔:《孤独的纸灯笼》,我们那一批写的作品,媒体都命名为青春美文。

    张:书名很文学的。

    乔:我,包括祝勇,叶倾城,我们都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出来,都是一茬的。后来我就写散文写得太多了,1998年那一年我就出了4本散文,到2001年我调到河南鲁迅文学院的时候,已经出了7本散文集,当时还不到30岁,哗哗哗写。

    二、一个下午的小说延伸

    张:是啊,一棵年轻的树,就这样嗖嗖地蹿大长高,你从学校就调到河南文学院吗?

    乔:没有,我在学校工作了4年,然后先调到县委宣传部。

    张:那也算高升了呀,很多农村的青年作家,就这样走出来,先在学校教书,后来到乡镇做干部,再后来到县城,都是这样的发展轨迹。不过你比他们更顺利,直接就调进了县城。

    乔:对,我开始在村、乡里教学,我们的乡党委书记去县里当宣传部长了,知道我会写东西,就把我调到了县里面,在县委宣传部做新闻干事,写写新闻稿,跟写作也算有点关系。

    张:在县委宣传部干了几年呢?

    乔:在那里做了4年,我们的主要领导,觉得我还蛮有才华,就提拔我当了县文联副主席,县文联副主席做了三年,然后省里面调专业作家,就把我调过去了。当时也不到30岁,蛮年轻的。

    张:是啊,你看看,真是哗哗哗地成长,当了县文联副主席,接着就调省里当专业作家了,才30岁不到啊,有些地方,快50岁了还认为不成熟,河南省不一样,机会是多些,对人才很重视。

    相关热词搜索: 访谈 经历 写作 乔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