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怪现状

    时间:2020-05-19 07:54: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怪”。“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怕”,二是“糊”;“怕”就是害怕,“糊”就是糊弄。

    中小学阶段,语文课是母语基础课,非开设不可。开设语文课就得写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语文老师就要教写作文,学生就要学写作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现实的情形却很奇怪,老师和学生提到作文就害怕,虽说怕,但又躲不过去;老师总不能不教作文,学生也不能不写作文。怎么办?于是就“糊”,老师糊弄学生,学生糊弄老师。

    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常常调侃说:“想起作文皱眉头,提起作文就摇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也有的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怕写作文亦非一日,笔者读小学时就曾高唱“猪怕年,鸡怕五,学生就怕星期五”(那时穷,一般过年才杀猪,八月十五才杀鸡;当时的作文课一般都安排在星期五)的顺口溜。但怕也没有办法,有语文课就要写作文,因此就“糊”,马虎应付,草草了事。这种应付也许从初学作文就开始了。到了中学,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又为“糊”找到了新的理由:有的说,我成不了作家,没必要花功夫去练作文;有的说,作文无关紧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的说,作文好坏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最多相差三四分。于是也就“糊”得更加心安理得了。

    学生对写作文是怕,是糊,老师怎么样呢?也怕,也糊。

    老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教作文、改作文就糊弄。教什么?怎么教?不少老师对此心中没底。作文“指导”通常是照着课本上的“作文训练”读一读,有的干脆就直接在黑板上写个文题,然后抛出一个字:写。学生写了交上来后,老师面对高高的“两座大山”(通常每人教两个班)望而生畏,又很少有像愚公那样挖山不止的。到了非批改不可的时候,便急匆匆浏览一通,打个分数,写一句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至于讲评,有的省略,有的几句话带过。如此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训练任务。这样的任务,一个学期也仅有六七次。教师的“糊”也有其依据。有的认为作文不用教,靠的是先天素质,有的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有的认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很难奏效。如此等等。这些看似在理的话无形中影响着作文教学。

    “怕”和“糊”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写记叙文,唠唠叨叨,颠三倒四,不懂得设波澜、巧结构,更不知炼词句、蕴主旨。写议论文就简单罗列事例,很少能辩证分析、理性思考,更不要说透彻说理、层层深入了。前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四不像”作文大行其道,记叙文不写人记事,议论文不分析论证,“杂文”“散文”满天飞。应该说,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与师生的怕和糊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把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责任全归给学生和老师恐怕也不妥。目前,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是灵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功效是大的。它们都能推动或制约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先不论语文考试中作文到底应占多大比例,仅就考试作文的评分标准而言,过分地迁就学生,就使得作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目前,从高考到中考甚至到小学的语文考试,作文评分标准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内容和表达,一二三四类卷,近几年又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个标准也许没有错,谁来制定也都得立足于这些方面。但具体操作时就有讲究了。现在的情形是,作文评分大都在二三类卷转,二类下,三类上,只要不是太不像样(字数严重不足,字迹马虎潦草难以辨认),分差就不会有多大。这就难怪学生认为“作文无好坏了”。再加上目前中、高考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得分上的“天下大同”就更可想而知了。有时较大的差距也是被“逼”出来的,那就是要求改多少份作文必须有多少个一类卷。“逼”出来的高分,含金量能高吗?

    考试指挥棒对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急功近利上。人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数又何尝不是老师的命根。各种考评看分数,晋级评优要分数,奖金分配按分数。广大教师有几人能摆脱名缰利锁?于是,作文跟着考试走。为了应对考试,各种所谓的专项训练应运而生,一会儿是如何拟题,一会儿是怎样创新,一会儿又是如何设置亮点,东一榔头西一棒。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引起的是作文教学的浮躁:缺少扎扎实实的文体训练,缺少实实在在的选材、组材训练,缺少行之有效的审题、立意训练。没有这些训练,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学作文教学的怪现状是有目共睹的。中学生作文水平亟待提高已成为共识。如何有效地改善中学作文教学劳少效寡的现实状况,笔者借此文抛砖引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袁东升 江苏省宿迁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教学 中学 怪现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