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思品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材料”

    时间:2020-05-21 07:53: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在版面编排上较以往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书中除了文本内容外,还设置了许多“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辅助材料”,而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它的地位和功能,并能恰当应用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辅助材料” 作用 注意点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在版面编排上较以往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书中除了文本内容外,还设置了诸如“交流”、“探究”、“实践”、“讨论”、“感悟”、“知识链接”等栏目,另外还在每一篇课文中编排了许多图片,在每一篇课文后设置了“课外实践活动”栏目,我把这些栏目统称为“辅助材料”。教材中的这些“辅助材料”既有通俗易懂的知识性介绍,又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归纳,还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实践探究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教学,深感它们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下我就从三方面谈谈这些“辅助材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巧用图文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情感。

    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以图文搭配来编排教学活动。每一篇课文都会编排几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利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教学,则既能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又能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如在讲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框的第一目“你我共结中国结”时,我先利用教材里有关“中国结”、“中国印”、“福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一起理解感悟“中国结”、“中国印”、“福娃”的深刻寓意。通过对“中国结”、“中国印”、“福娃”的认识感悟,学生在了解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陶冶了审美情趣,从而增强了民族情感。在讲授第二目“情为祖国动”时,我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编排的“严正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和“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峰”两幅彩图。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前我已布置学生查阅两幅照片的背景资料并进行交流。这两幅图片生动形象、先声夺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接着我又利用教材编排的“谈谈看到这些照片时的感想”、“说说下面情境中自己的感受”这一“交流”栏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悟,使学生进入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之中,激起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思绪万千,情绪激昂,纷纷举手发言。通过交流和感悟,学生自然而然懂得了一个道理: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些“辅助材料”的应用使教材内容活泼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共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图文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材料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感染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极大的共鸣。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品质。

    新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每一课时都以简短的导语引出,再根据内容的逻辑层次,分成若干活动板块。在每个活动板块中,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若干个“交流”、“探究”、“讨论”、“感悟”等活动。这些“辅助材料”的设置改变以往那种“观点—论述—事例论证—问题思考”的方式,而是活动在前,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悟出道理。每个活动都是以生活中的材料为情景,引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然后再呈现相关知识的正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在教师引导下的各种活动,去合作探讨,亲身体验,思考感悟,主动践行。在这一过程中,教科书通过正文的阐述和“相关链接”栏目,给予必要的知识帮助、方法指点和观点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讲授“关心社会发展”这一框的第一目“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我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两则典型事例:一则介绍了1799年法国“小野人”的故事,一则介绍《鲁滨孙漂流记》原型的故事。接着利用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法国小野人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鲁滨孙却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阅读这两个事例,说说自己想到的问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从而悟出“个人离不开社会”的道理。通过对两则事例的探究,我再结合正文内容给出观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的道理,我利用教材“知识链接”栏目说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个人离不开社会的理论依据,再利用教材编排的“感悟”活动,以水滴和大海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个人生存必备的“吃、穿、住、行”等方面举实例,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假如社会上没有了电……”、“假如城市里没有了清洁工……”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又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这些“辅助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

    (三)落实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思想品德的一条基本方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在亲身体验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孕育情感,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教材围绕学习内容和活动主题,设计了“探究”、“实践”等活动栏目,这些“辅助材料”的应用改变了过去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收集材料,分析社会现象,思考实际问题。另外,教材在每一课后设计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栏目,这些活动既围绕本课主题又面向现实生活,可以把社会实践与问题探究结合起来,在开展实践活动、占有现实材料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如学完第一课《成长在社会》后,我根据这一课的“课外实践活动”栏目,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查。在活动前,我先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志愿者小组并布置了每组的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分别调查我校所在社区内的道路名称、路面、行道树、车流量、护栏等情况,接着辅导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讨论后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整理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递交有关部门。社区调查这一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和思考,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际,从实际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这些“辅助材料”将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利于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品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辅助材料”的地位和作用,使它成为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好帮手。

    教师在应用这些“辅助材料”时,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有选择地应用“辅助材料”。

    新课程“辅助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这些“辅助材料”都面面俱到,如果为了应用“辅助材料”而丢弃课本的正文内容,那这种舍本求末的方式不仅发挥不了“辅助材料”的独特作用,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这些“辅助材料”进行灵活取舍,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助材料”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使用“辅助材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使用“辅助材料”,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学生对“辅助材料”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主动挖掘这些“辅助材料”的功能和价值,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

    相关热词搜索: 辅助材料 不可忽视 课教学 思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