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课程园本化:这条路你走了多远?

    时间:2020-05-24 07:57: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影响下,“课程园本化”备受广大幼教工作者热议与推崇。

    课程园本化,其目的是充分顾及幼儿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突显幼儿园教学特色。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以及园所特色和需求,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地制订课程。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投身于课程园本化的浪潮,课程园本化越发与教材、特色课程、课题研究联系在一起,部分一线教师更是将其视为沉重负担,但求完成课研任务,脱离教学实践,其参与实现课程园本化的主体意识与内在动机正在逐渐丧失。

    此外,在内容方面,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而现有的一些课程却因一味地彰显特色,丢弃了教育的价值,成为“绣花枕头”,令人唏嘘不已。

    十几年来,课程园本化发展之路蜿蜒曲折,但让我们欣慰的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仍然在这条路上钻研探索,部分幼儿园的园本化之梦正在悄然实现。相信这一路走来,所有的收获和领悟,都将指引着幼教工作者砥砺前行。

    教师有话说 对于本期话题,本刊QQ群(群号:345155344)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摘录如下:

    殷士民老师

    园本化仅仅是一种方法

    园本化是发挥园所优势、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方法,但它只能是方法,并不能成为衡量园所教育水平的考评因素。园本课程是园所对自身总体评估后提炼出的方案,即面向幼教需求市场展示园所特色,要使园所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园本之外还应有更多的课程相映成辉。

    园本化原则——小、真、近

    王娟老师

    课程园本化是一个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的支撑,注重“小、真、近”的原则。但提到专业,很多老师是头疼的,特别是乡镇、农村幼儿园教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妨从小话题、小内容着眼,由生活中贴近的问题展开探索,如跟踪维修工人的维修过程,运用不同游戏材料……如此,孩子们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张丽娟老师

    幼师不具备研发条件

    园本课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可现在很多园本课程都是幼儿园刻意“作”出来的一些特色活动而已,缺乏实践和理论支持;更有甚者提前列好计划,让孩子照着做,完全背离了幼儿发展规律!我特别赞成朱家雄教授的观点: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研发课程的条件。希望幼儿园教育中,多一些对孩子有益的活动。

    李卫华老师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想要实现课程园本化,首先,课程不能光靠老师给予,可以让家长、孩子自发地去发现,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东西:否则,即使完成了课程,也是被动的行为,只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只有孩子主动乐意去做,才能真正发挥其特有的效果!

    刘涛老师

    园本化需四大属性

    园本化应该建立在园所发展的基础上。我心中的园本课程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有进一步发展,并兼备整合性(关注五大领域均衡发展)、主动性(活动来源于孩子兴趣)、活动性(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发展性(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等特点。

    沈光兰老师

    在创造中实现成长

    园本课程的开发确实存在功利性。如果除却功利的部分,把开发园本课程当作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这是值得尝试的。同样的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原有教材进行加工,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不断反思、调整、总结、推广,这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成长。

    调查问卷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课程园本化在各所幼儿园的开展现状,以及幼儿园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刊面向一批幼教工作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根据最终收集的问卷总结出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幼教工作者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58%的幼教工作者来自教育部门办园,23.2%来自民办园;40.63%来自一、二线城市,29.2%来自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人数占30.16%。其中,来自省优质园/省示范园的居多,其次分别来自合格园和市优质园/市示范园。填写问卷的园长占比53.65%,教研主任占12%,其余均为教师。

    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情况

    在诸多幼儿园中,课程教材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见图1)。37.5%的幼儿园正在开发园本课程,尚未形成完整体系;21.9%的幼儿园尚未开发园本课程,主要实施“课程园本化”或“班本化”建设;16.19%的幼儿园已开发出涵盖五大领域的园本课程;14.6%的幼兒园已开发出一套涉及某一方面的园本课程。

    在“从哪些方面进行课程园本化”的问题中,83.2%的幼儿园基于幼儿发展现状,调整课程目标为主;73%结合本土资源环境,突显地域文化;68.6%修改课程内容以适应本园条件;55.2%以变换教学方法,发扬教师特长为主。80%以上的幼儿园开展过“课程园本化”的园本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涉及调整课程目标、利用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材料和选择教学策略等(见图2)。

    课程园本化的困难与挑战

    在开展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资金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等(见图3)。他们表示,课程园本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层面的挑战,如角色的挑战、意识的挑战、能力的挑战等(见图4)。

    专家点评

    从儿童经验出发——对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 唐松梅

    课程园本化是以儿童发展为课程的价值体现,基于幼儿园的实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导,对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课程本来就是以园为本的.就是从幼儿园的现实出发的。课程园本化不是从元到有的创造,而是因地制宜的改造。这种“改造”必须建立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把握教育的规律基础上。

    一、从幼儿经验出发,满足发展的需求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的幼儿,其发展的节律和经验基础是不同的。在主题实施前,可以用师幼谈话交流、亲子写画调查表等方式了解幼儿对新主题相关内容的已有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和当下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幼儿对什么活动有兴趣?他们在上一主题的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哪些这个年龄段的关键经验可能被忽略了,需要在本主题中进一步关注……教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并借助《指南》的引导,从中找到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空间,再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选择。

    二、优化实施的路径,以游戏深化学习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不仅要重视集体学习的价值,更应该关注幼儿个体的经验及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在主题实施过程中,要考虑活动的实效,将目标分解和渗透进不同的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在兴趣和需要的驱动下,获得体验、探索和交往的机会,并得以提升能力和经验。如,在中班“小树叶跳舞”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散步、户外活动等,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变化,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请家长和孩子在上幼儿园的路上一起拣树叶;在晨间谈话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在区域活动中根据树叶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分类,并进行艺术创造:在自主游戏中,用树叶“以物代物”……如此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既是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获得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认识与探索经验,也满足了他们艺术感知与表现的需要。

    三、开发课程的资源,丰富活动的体验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重视课程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因时、因材实施课程,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和可能。例如,我园与市文明办一起做“为好人过生日”的活动,我们结合“谢谢你”这一主题,将“好人活动”的线索渗透进一个学期的课程之中。我们首先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好人”的事迹.并让幼儿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好人好事”的理解,使他们萌发了给“好人”送禮物的情感;然后参与文明办的公益活动,为“好人”送上礼物;再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和采访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我们还邀请“好人”到幼儿园来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幼儿对话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看到了善良,学会了感恩。活动持续进行了一个学期,孩子们关于“好人”话题的讨论和探索还在继续进行中。

    总之,课程园本化实施,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它赋予教师课程开发和实践的权利,从儿童经验出发,是“儿童立场”课程观的体现。课程园本化,其实每天都在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走了 多远 课程 这条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