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浅谈《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0-08-15 07:5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自古便有男尊女卑的传统,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这些制度教条中反动腐朽的一面愈发凸显。吴敬梓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件中,看到了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的悲哀,并将其作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1]的有力武器。他笔下的女性或人格扭曲,或顺从,或反抗,无一不将科举体制及至整个封建制度的反动残忍暴露在我们面前。吴敬梓给了行将就木的封建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并带领着我们接近本质,触摸真相。

    关键词:《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男尊女卑;封建社会末期

    《儒林外史》“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2],围绕着这一主题,吴敬梓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女性形象方面,他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赵新娘、鲁小姐、荷花、王太太、沈琼枝……或简,或繁;或正面展示,或侧面烘托;或浓墨重彩地描写,或寥寥数语带过。在那样一个时代,女性仅仅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男人三妻四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女性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儒林外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它因真实而生动,因生动而愈显真实,从而有力地批判了科举取士制度的各类弊端,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一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绝对不是赘余,相反,它恰当地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增大了控诉的广度和力度,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戚而能谐,婉而多讽”[3]的艺术特色。在此,笔者试以书中几位女性形象为例发表些许愚论,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王三姑娘

    王三姑娘的故事在今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的。然而,在那样一个封建礼教毒害世人的时代,一切又似乎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书中第48回讲到,王三姑娘是儒生王玉辉的女儿,其夫病重离世,她执意要殉夫。公婆的规劝、母亲的挽留,全都无济于事。而作为父亲的王玉辉是怎么做的呢?他对女儿说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拦你?你竟是这样做吧。”[4]多么残忍,多么可笑!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冷冰冰的教条面前,便什么也不是了。王三姑娘就这样活活地饿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她最该美丽的季节凋零了,实在是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当然,我们并不能断定,如果王玉辉劝女儿不要殉节就可以避免这场悲剧,但是我们可以说,王玉辉是加速女儿死亡的刽子手,正是由于他的支持,王三姑娘殉夫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即使是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也不为所动。“如此众多的人一下子全知道王三姑娘有坚定的贞烈节操,这是王三姑娘只能用死而无法用生所赢得的客观效果。明明是活埋了一个青春女子,社会却评价为‘伦纪生色’,封建礼教张开那名正言顺的血口吞噬了一个又一个生命。”[5]可见,封建礼教对人心灵的毒害是如此的可怕,竟让人心甘情愿地走向毁灭,走向那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封建社会末期,女子被要求贞烈,被要求从父、从夫、从子,被要求这,被要求那。总之,女子被剥夺了一切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意志,沦为男人的附属品。丈夫死了,与其苟活于世,不如自杀殉节。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女子重蹈覆辙,步了王三姑娘的后尘。

    王三姑娘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为了那可笑至极、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所谓“贞烈”,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对于束缚着她们的种种不合理的封建教条——诸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她们没有反抗,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反抗。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这些教条犹如一条条枷锁加在她们的身上,形成了她们永远无法摆脱的苦难。王三姑娘没有逃开这样的枷锁,这便注定了她走向死亡的结局。

    生活在那样一个贬低女性、践踏女性尊严的时代,是女子的悲哀。

    二、聘娘

    聘娘是来宾楼的一个妓女,没有地位、没有权势,卑微地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一心想要和名士来往,以改变自己的生存境遇。然后,她遇到了陈四老爷。在聘娘的眼中,陈四老爷就是她的贵人,是可以帮助她改变命运、脱离苦海的救星。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聘娘用尽女性的一切温柔去讨好、奉承他。譬如,书中提到她对陈四老爷的一番话:“我是好人家儿女,也不是贪图你做官,就是爱你的人物,你不要辜负了我这一点心。”[6]一读便知,这句话是假的,一切都只是掩饰,假象之下,连一丝的温情都没有。

    可见,科举制度对世人的毒害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广泛而且深远,聘娘只是深受其害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们为何把科举看得如此之重?究其原因,还在于它是一条从下层老百姓变为上层士大夫的通途——由科举出仕,便可以高高在上——这便是世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它扭曲了人们的心灵,滋生了欺骗、伪装和不幸。

    而聘娘的南柯一梦正是她内心渴求的真实写照。她的梦,暴露了她的真实想法,先前的温柔和甜言蜜语其实都是伪装。她用尽心机,却也单纯、傻傻地等待着那份不可能得到的幸福。陈四老爷——陈木楠的一走了之彻底击碎了聘娘的梦,梦醒后,她仍旧只是一个卑贱的妓女。值得一提的是,梦中她曾被一秃头师姑揪住,现实中的她最后也真的剃头出家去了。这样的呼应,看似诙谐,但其中所包含的无奈、辛酸与同情,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在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感情。老鸨只当聘娘是赚钱的工具,把爱挂在嘴边的男子也只不过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罢了。可见,科举制度深深植根于世人的心中,它抽掉了人心中最纯粹的感情,让人变得势利,让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让更多的女子误入不幸的深渊。吴敬梓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科举制度的丑陋与罪恶。

    三、王冕之母

    王冕的母亲是一个不谄官媚豪、令人肃然起敬的正面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作者内心对王冕母亲的赞美和偏爱,却无比浓烈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她晓以大义,支持儿子远离仕途,不沾染官场的浑浊之气;她义正词严,在官差和强权面前不卑不亢,从容应对。

    王冕的母亲无疑是很伟大的。她平凡、朴实,却有着最高贵的灵魂。她教会王冕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知县亲自来拜访王冕时,她拒不告知儿子的行踪。当王冕想要出去躲避但多有忧虑时,她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己的儿子,独自留下来承担一切后果,甚至临死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出去做官。她的淡定和高洁,在那样一个注重科举、注重出仕的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

    反观书中第11回提到的鲁四小姐,就没有这般见识和豁达了。同样是作为母亲,两人的态度、心境却截然不同。鲁四小姐对丈夫失望、对儿子严厉,可见,科举对她而言,是再重要不过的了。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不由得更加敬重王冕之母这位出色的女子、这位伟大的母亲。在追求出仕的年代,她固守着内心的净土,不受旁人的影响,正是她成就了杰出、视功名如粪土的王冕。

    王冕之母,是一个饱含了希望的形象。这样一个女子的光芒,是不会为黑暗所遮蔽的。

    《儒林外史》中所提及的女性还有很多,像不甘心做妾,如“封建社会黑暗长夜中的一盏亮灯”[7]的沈琼枝;像身世悲惨,被当做商品买来卖去的荷花……作为女子,她们的笑、她们的泪、她们的悲、她们的无助、她们的坚强,都让我们为之动容,就仿佛我们置身于她们的那个世界,同她们一道去感受每一种际遇、每一份情感。她们就是那么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清晰地告诉我们属于封建体制的种种罪恶。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8]吴敬梓展现给我们的,正是那样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末期的真实写照。他身处其间,却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他细致入微,让一切黑暗和罪恶无所遁形。他对诸多妇女的描写,或同情或赞赏,用细腻的笔墨、深厚的情感,为我们真实地呈现了她们的苦难、她们的悲剧、她们的反抗。看看她们的生活,看看她们的喜怒哀乐,足以让时人惊醒,让后人警戒!

    注释:

    [1][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第226页。

    [2] 吴敬梓:《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63—764页。

    [4][6]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553页、第605页。

    [5] 霍松林:《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931页。

    [7] 王菊燕:《试论〈儒林外史〉进步的妇女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放日报》1942年5月15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儒林外史 浅谈 形象 女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