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追忆我与《奋斗》的如烟往事

    时间:2020-08-31 07:52: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今年是《奋斗》创刊56周年。当此之际,迎来《奋斗》出版发行500期,更是可喜可贺之事。在此双喜双庆之日,我又找出珍藏了56年的《奋斗》创刊号,抚今追昔,忆起了以往那段难忘的岁月——

    1958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与中共中央的《红旗》原定同时创刊,同时与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见面。这在当时其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是全国与全省广大党员及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受到了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并积极踊跃地订阅。我当时是牡丹江师范学校中师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除了我们班级已经订阅了《红旗》与《奋斗》,我个人出于政治热情(我当时是学校学生中唯一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也订阅了一份《奋斗》,并成为一名热心的读者,我至今还记得《奋斗》中发表的《小卒赞》的文章。我正是在《红旗》与《奋斗》的影响下,进步更快了。那年我中师毕业正积极准备奔赴教育岗位。但学校根据教育部当年的规定(要在中师毕业生中推荐5%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师范大学),决定我参加当年的高考。于是,我放下行装,未经复习,直接走进考场,报考了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

    正是《奋斗》在我心中的影响,才铸就了我与《奋斗》结一生之缘。这还得从1985年4月说起。当时我是中共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副处级巡视员兼地委新闻中心主任。这已是我在地委宣传部工作的第16个年头了,很想变动一下自己的工作,重新选择新的工作岗位。恰在此时,省委奋斗杂志社、省行政干部学院、省民政厅都需要一名能写文章的人。这三个单位的领导都欢迎和争取我去他们单位工作,省行政干部学院的院领导还亲自到地委宣传部争取我去他们学院工作。在面临着三种选择中,《奋斗》与《红旗》同时创刊的政治影响是极其重大、极其深远的。可以说影响了当时一代人,影响了几十年。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还是把《奋斗》看成是黑龙江的《红旗》。

    我由一名《奋斗》的热心读者,而成为一名《奋斗》的工作人员,这是我当年所始料未及的。我既然已选择了在《奋斗》工作,就以《奋斗》工作为荣,以《奋斗》工作为乐。正是这种光荣感与使命感,促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奋斗》的工作当中。具体表现是:凡我主持的栏目,我都全力争取办成全省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栏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黑龙江史话》就是我这种努力的一个结果。这本书其实是我为本刊“龙江史话”栏目所撰写的文章的一个结集。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接任“龙江史话”栏目责任编辑时,恰逢全国开展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黑龙江革命传统的历史进行教育可能更有利。但当时我省还缺少这方面通俗而系统的读物。有些基层党组织纷纷投信本刊,希望《奋斗》能刊登适合向广大群众进行这种教育的材料。为满足这种需要,我曾邀请这方面的历史专家为本刊撰稿,由于文章学术性太强,在语言与文字上不易被工农大众所读懂、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赤膊上阵自找苦吃”。要撰写“史话”,我除了要重新阅读古代大量的历史典籍与重新系统地学习黑龙江的古代史及近现代革命斗争史(具体书目,详见《黑龙江史话》书后附录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外,还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针对广大工农大众的接受能力,撰写成既有思想性又有教育性,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通俗易懂的“史话”,这其中的投入和工作量是不言而喻的。但当时,我根本没有顾及这些,只考虑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更有利。当时,我在“史话”撰写中,力争做到在通俗性与普及性的前提下,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教育性。只有通俗而普及的历史读物,才易于被广大的工农群众所接受;也只有群众接受了,才能入脑入心,收到更佳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革命传统的教育效果。为达此目的,我在撰写中还力求做到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知识性,就是通过阅读“史话”使人们了解黑龙江的历史,丰富其历史知识,并从中受到教益。而趣味性则是其表现形式,只有具备趣味性的历史读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阅读,使人们读起来不感到枯燥,越读越爱读。因此,“史话”在撰写中采取“史”与“话”结合,以“说故事讲历史”的形式向人们介绍黑龙江的历史。“史话”中每一个历史故事,既在纵的方面,有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又在横的方面,反映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全貌。

    正因为下了这些硬功夫,“史话”在本刊发表后,立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各级党组织的重视,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中共兰西县委在来信中就说:“今年我们在组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把《黑龙江史话》作为一项主要学习内容,让人们全面地了解龙江的发展史,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龙江、热爱龙江和献身龙江,为龙江的腾飞做贡献。”

    我的杂文随笔自选集《解剖阿Q的灵魂》,又是我力争办好《奋斗》杂文栏目的一个努力的结果,还是我同黑龙江闻名全国的杂文作家密切交流的友谊之果。事实上,这两个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我原本并不擅长写杂文,但为了工作需要,我才凭借杂文与许多杂文作家结缘,并密切地进行友谊交往。在友谊交往中,在杂文作家影响下,“近朱者赤”地喜欢上杂文,并被“赶鸭子上架”似的尝试写起了杂文。我在同杂文作家密切的友谊交往中,另一更大的收获就是提升了本刊杂文栏目的发稿质量,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影响力。欲知其详,还得从1989年说起:1989年因工作的需要,我从理论编辑室副主任被调到文史编辑室,主持整个编辑室的全面工作;同时还兼任着“文史知识”、“北疆风情”、“今古纵横谈”等栏目的责任编辑,后来又负责“龙江史话”栏目。“今古纵横谈”是个杂文栏目,后改为“杂谈与幽默”。编辑这个栏目,以往主要靠编发全国各地的自由来稿。我接任这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后,开始一段时间也是编发自由来稿。但后来,我决心要改变这种工作状态。我认为:仅靠编发来稿,虽然工作很省力,但不能提高发稿质量,不能扩大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我主张要办好《奋斗》的杂文栏目,必须取得我省杂文作家的支持,必须将这个栏目办成我省杂文作家的创作园地。我这一工作设想,在《奋斗》总编辑胡建良的支持下又争取了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凤翚热情的肯定与大力的支持,陈部长是全国著名的杂文大家,为提升《奋斗》杂文的质量与影响,每期都为《奋斗》赐稿,正是在陈部长的直接带动下,我省许多在全国闻名的杂文作家也都积极地为《奋斗》供稿,使《杂谈与幽默》栏目真正成为杂文作家的创作园地了。从而使这个杂文栏目迅速扩大了影响力,赢得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他们来信反映说:“《杂谈与幽默》上的文章,我们最喜欢看,读了很受启发,受教育。”

    老实说,《解剖阿Q的灵魂》一书中有些文章,是当时紧跟形势,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而向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政治理论宣传而作的“奉命文章”。如选录此书中的7篇市场经济知识随笔,便是此种的尝试之作。这还得从党的十四大说起。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但由于长期的“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和“左”的思想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还一时转不过弯来,对市场经济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鉴于此,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市场经济的知识,则势在必行。因此,总编又责令我撰写普及市场经济知识的文章。于是,我又被“赶鸭子上架”作“奉命文章”;随之现学现卖地撰写了《市场趣话》、《“阿堵物”轶闻》等7篇知识性随笔,相继发表在1993年—1994年的《文史知识》上。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几篇知识随笔发表后,却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他们来信反映:“像这样讲知识,说历史,通俗易懂的文章,我们读得懂,喜欢看。读了能弄明白一些市场经济的道理。”

    在双喜双庆之日,随着追忆56年前的《奋斗》创刊,又使我想起了曾在《奋斗》工作的难忘岁月,意在证明:《奋斗》对我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作者退休前系本刊编审)

    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

    相关热词搜索: 我与 追忆 如烟 奋斗 往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