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规范农家乐管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

    时间:2020-09-04 07:5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重庆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最重要的载体,发展得尤为迅猛。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我市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重庆作为我国最大的直辖市,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3200万人,既是特大都市,也是广阔乡村,给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重庆地处长江流域核心地段,山地峡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以长江山峡、大足石刻、山城夜景为代表的20多个景区、300多个景点,许多区县都拥有温泉资源,乃名副其实的“温泉之都”。重庆境内聚集了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特色鲜明的农耕和民俗文化,如土家族的摆手舞、綦江的农民版画、秀山花灯、接龙吹打等,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文化内涵。这些都为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市场需求旺盛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地方中心城市居民,区域外及国际市场。重庆乡村旅游是以吸引本地城市居民为主,而截止2011年全市城镇人口超过1600多万,2012年人均GDP达到6191美元,按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已属于工业化成熟期,具有极强的出游能力。城市居民紧张高压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其普遍产生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强烈需求,而双休日、黄金周、小长假也为出行提供了时间保障。此外,重庆炎热的夏季也促使许多城市居民选择到乡村、山区纳凉避暑。

    而随着重庆城市地位的上升和知名度的提升,吸引的区域外游客和国际游客也日益增多,二级市场也渐渐发展起来。重庆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三)政府重视,目标明确

    2011年,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而早在200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8乡村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市政府就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

    二、农家乐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家乐(乡村酒店),是指农民和投资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农、林、牧、渔业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住宿、餐饮、劳动体验、娱乐休闲、观光度假等服务的经营实体,既是乡村旅游的主体,也是乡村旅游的载体。持统计,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产业规模逐年壮大。

    (一)、重庆农家乐发展概况

    重庆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同时拥有山水都市、红色陪都、巴渝民俗、码头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资源。据调查,我市农家乐已经遍及全市38个区县(渝中区除外),在每个区县的中心城镇附近和风景名胜区周围都分布着不同档次、类型的农家乐。2012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达2万余家(包括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季节性农民自主型经营的等),其中星级农家乐574家,五星级农家乐9家。总营业额近29亿元,年增长16%左右。从业人员60多万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约40万人,年接待人次约4000万人次。

    (二)、农家乐的地位和作用

    农家乐是时代的产物,群众的创造,游客的需求,更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代表,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我市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垫江、铜梁、潼南、渝北、沙坪坝、永川等各区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卓有成效,特别注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打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观光园、采摘园、涉农节会等,农家乐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成效显著。

    如九龙坡形成了以花果、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体系,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增收,同时有效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大足县“六个一”工程倾力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要就是建设了一批观光休憩园和生态垂钓园,发展化龙湖生态观光游乐园区和太空荷花培育基地,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群,并组织了一批涉农节会。南川区“五结合”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是与产业紧密结合;二是与水域湖泊相结合;三是与金佛山大开发相结合;四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五是与节庆活动相结合。

    三、我市农家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是集休闲农业、餐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涉及部门众多,由于政策和行业特殊性,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瓶颈制约行业发展,融资货款难,拆迁补偿不合理。

    农家乐的土地绝大多数是租货地、流转地,用地受到限制,且办不到相应的证照,使想扩大规模的经营者因土地问题难以贷款融资,缺乏后续发展资金,土地问题还造成拆迁补偿不明确、不合理,不利于行业创业信心的树立。

    (二)、行业管理文件缺失,优惠政策少而税费负担多

    重庆市至今未有专门针对农家乐行业的政府管理文件出台,在行业管理、政策优惠、发展规划等未有明确的方针政策。由于农家乐涉及农业、商业、旅游、林业等10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力度很小,基本上被各个部门边缘化。而且由于农家乐涵盖一、二、三产业,所缴税费名目繁杂,负担很重。这让农家乐经营者们苦不堪言。

    (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高级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看来,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普遍较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匮乏,阻碍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应用。且大多是家庭作坊式运作,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在品牌打造、包装推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识薄弱,促销手段单一。

    (四)休闲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缺乏深度开发意识,缺少龙头和样板的带动作用。

    纵观全市农家乐,同质化经营比较严重,开发特色不够突出。休闲产品中蔬果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农产品认养等方面尚待加强。由于政府规划、引导不够,行业资金受限,至今我市还没有如成都“五朵金花”的行业标杆出现,缺少龙头带动作用。

    (五)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短缺,限制了农家乐的发展。

    农家乐基本上处于比较原生态的乡村地带,交通、卫生、医疗、治安等公共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据了解,在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政府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几个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与扶持原则。政府引导与扶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必须负起责任,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

    二是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效益是目的,生态效益是保障,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外延,必须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使三种效益协同提高。

    三是因地制宜与创新原则。开发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依山靠山,依水靠水,这样既能突显出地方特色,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开发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做出特色和品牌,才能吸引旅游者的目光,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农家乐产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和载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有普遍性,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全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根据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几个原则,借鉴四川成都、贵州、浙江等省市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行业管理,成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出台管理文件,明确扶持政策。

    针对农家乐涉及部门众多的实际情况,可参照浙江等地成立行业综合管理办公室,理顺、协调各部门,负责具体的规划制订、工作协调、项目推进以及监督考核等工作。并制订出台统一的农家乐行业管理文件,明确优惠扶持、拆迁赔偿、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政策,使行业的经营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解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推动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科学规划布局,引导行业与时俱进,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制定全市农家乐产业总体规划,把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衔接,把农家乐开发与村庄整治、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制定全面的、详细的、科学的规划布局,并注重打造龙头企业、样板区域。在此基础上,引导行业从吃、住、行、游、购、娱、教等方面深度开发,促进行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人才培训、内外考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人才培训、内外交流考察,培养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行业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为行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并在内外考察中开拓农家乐经营者的眼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确保行业生命活力。

    (四)、优化软硬件发展环境,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各区县政府部门应加大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服务的建设,为农家乐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在政策、手续、收费等方面倾斜和简化。

    依法解决用地,保障土地供应。鼓励依法采取招标、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的土地经营权;鼓励租赁集体或国有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全面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行业的造血功能。

    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各种节庆活动,加强宣传策划,为行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打造智慧乡村旅游平台,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服务,把涉及乡村旅游的各个要素如旅游业、农业和信息产业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产业升级,以提升重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对全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我市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重庆市农家乐产业协会、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于2014年着手开发建设“重庆乡村路旅游产业服务平台·易乡网”,于2014年九月上线,届时将对两个协会的会员、星级农家乐企业等进行免费的电商知识培训。该平台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融合了乡村旅游及各类配套业如农产品产购销、乡村旅游集群等线上线下与消费者的直观互动,便捷且易操作。“易乡网”的打造得到了市委党校经济研究所等专业院校的支持、指导,协会目前已在会员、全市星级农家乐等企业间进行调研、信息采集,力争把“易乡网”作为我市智慧乡村旅游的实施平台,辐射全市的乡村旅游服务。平台所形成的基础数据信息库、通信服务网络体系、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等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业 加快发展 乡村 农家乐 规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