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敦煌市定西村红地球葡萄生产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0-10-27 08:03: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敦煌市定西村经过近些年的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瓜果、枣树等种植面积增加,尤其是红地球葡萄的发展几乎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2,为广大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论述红地球葡萄在定西村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梳理发展思路,给出一些发展建议,希望红地球葡萄的发展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现状;发展建议;甘肃敦煌;定西村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06-02

    定西村位于敦煌市转渠口镇政府东北10 km处。定西村村民是在甘肃省“两西办”与敦煌市在1990年签订指令性移民责任书后迁移过来的,到1996年移民结束时,定西村已有甘肃东部4个地区10个县市的移民。发展至今已有9个分组,566户,2 300余人,387.53 hm2耕地,其中推广葡萄159.07 hm2,瓜类33.33 hm2以上,枣树约12.00 hm2,国家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 000余万元,建设防风林带133.33 hm2以上,支斗农渠58 km,村组道路建设30 km,打灌溉机井40余眼,架设高低压线路28 km,形成了林、渠、路、电相配套的基础设施。

    敦煌市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全市经济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目前,敦煌农业正处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向以葡萄、红枣和优质瓜菜为主的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的承上启下过渡阶段,农业产业结构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型升级。定西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农业政策、市场调控和政府引导下进行了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逐年稳步增长。笔者结合定西村红地球葡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给出了发展建议。

    1 红地球葡萄特征特性

    红地球葡萄是1998年敦煌市园林实验场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引进的新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5 300 hm2。该品种的特性是颗粒饱满,果粒呈圆形或卵圆形,粒重12~14 g,最大达20 g。果粉中厚,果皮呈红色或暗紫红色,果肉硬脆、味美口感十足,不易脱粒,丰产,耐储存,耐运输。红地球葡萄是经济作物,特别是在敦煌市优越的自然条件下,优势更加突出,正常管理水平能达到1年定植,2年挂果,3年见效的常规目标,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

    2 定西村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条件

    2.1 气候条件

    据专家论证,敦煌是我国河北涿鹿、内蒙乌海等4个红地球葡萄适宜栽培区中的最佳生态区。敦煌市年平均降水量39.9 mm,蒸发量2 486 mm,全年日照时数为3 246.7 h,即降水稀少,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因此,定西村气候条件与红地球葡萄生长的气候需求是相符的(表1)。

    2.2 社会经济条件

    定西村发展红地球葡萄具有下列条件:一是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再造河西”的大政方针政策,定西村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国家扶贫办、省“两西办”等多位领导先后来到定西移民村进行考察调研,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二是敦煌市各乡镇已把发展葡萄生产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定西村大部分农户对发展葡萄生产积极性较高,已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三是定西村村民种植棉花产量最高为5 250 kg/hm2,单价最多7元/kg,红地球葡萄产量15~30 t/hm2,单价3~4元/kg,因此种植棉花经济效益不到4.5万元/hm2,而种植红地球葡萄最少4.5万元/hm2。加上近些年棉花价格大幅度下降,葡萄生产逐步发展起来,因此葡萄成为代替棉花的高经济效益作物。四是敦煌作为著名旅游胜地,是甘肃、青海、新疆3个省的交汇点,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且地处我国最大葡萄产区新疆的“大门口”,葡萄商品辐射潜力大。

    3 定西村红地球葡萄种植现状

    自移民起至2007年,棉花一直是定西村村民的主导产业,但随着棉花市场的疲软,村民收益每况愈下。近年来,敦煌市的葡萄产业日益壮大和有效推广,使得转渠口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定西村制定了由棉花改种葡萄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组织并率领村民赴阳关、秦家湾等葡萄示范园区观摩学习,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示范指导、跟踪服务活动,鼓励引导村民种葡萄、栽枣树。

    2007年镇村两级号召广大村民种葡萄、搞养殖、转劳务,以三大产业为主导,制定了5年人均667 m2葡萄的规划目标,多次组织定西村村民召开了红地球葡萄种植动员大会、科技培训会,组织村民到葡萄示范园区现场学习栽培技术,技术员现场指导,接着引进葡萄苗27 000株,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成活率高达75%。2008年发展到20.00 hm2以上,2009年46.67 hm2以上,2010年66.67 hm2以上,2011年86.67 hm2以上,2012年106.67 hm2以上,2013年126.67 hm2以上,2014年153.33 hm2以上。到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达159.07 hm2,定西村总耕地面积387.53 hm2,葡萄种植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1%,葡萄总产量逾1 300 t,葡萄总收入5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5 8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左右,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目前,定西村的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4 定西村红地球葡萄种植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土地土壤盐碱性严重

    河西灌溉农业区属典型的内陆盆地,封闭的地形使水盐不能正常外泄,加之干旱少雨蒸发大,有利于盐分上移积累,这是造成甘肃省耕地盐碱化的主要成因。村民搬迁安置初期,坐落在戈壁荒滩上,土地为开垦荒地,土壤较为贫瘠且盐碱性严重,经过20多年的努力,种植环境有所改善,土地大部分已通过拉沙压碱、增施有机肥等方法,改造成中低产田,但还是有部分土地土壤盐碱性严重,不适宜种植葡萄,制约着红地球葡萄的发展进程[1]。

    4.2 部分村民怕投资、怕风险

    定西村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根据20余年的实践和保守经验,村民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为棉花,随着棉花获取的收益日渐下跌,导致农民致富之路受阻。葡萄与棉花相比是高效益经济作物,但葡萄生长周期长(1年定植,2年挂果,3年才能见效),前期投入成本大,见效慢,再加上村民们不懂技术、缺乏管理经验,由于市场风险大、不确定性强、市场价格的波动大等问题,如若出现销售困难问题,村民无力承担,使得部分村民更加不敢改种葡萄[2]。因此,部分村民害怕承担风险进行投资,不愿轻易改变原有的种植结构,在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期间对此抱着犹豫观望的态度。

    4.3 专业化组织作用不明显

    村民人多地少,必然面临着小规模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收入很难通过市场得到保证,合作社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性组织。定西村目前有2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均于2014年成立,但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临许多困境,一是合作社需要管理费用,购买厂房及农业大型机械、化肥、种苗、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合作社成立初期原始资金积累不够支出;二是农民合作社贷款门槛高,有一定的担保要求,且贷款的手续复杂,使得许多人打退堂鼓;三是在合作社发展初期,规模小,承受风险能力差,对政策不了解,合作社负责人和成员并未系统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接收市场等各方面信息依赖程度较高,自身能力又不足;四是未向村民积极推广合作社的作用,暂时也未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和补贴。由于这些原因,合作社在红地球葡萄生产销售中尚未发挥实际作用[3]。

    4.4 标准化程度低,品质难保证

    定西村村民种植的红地球葡萄并未按照标准化体系进行标准化生产,对红地球的内在品质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处于高产低质的初级阶段,在田间地头装箱以较低的收购价格发给客商,没有产品分级,没有进行加工和精深加工,也就不能获得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这是农业效益低的重要原因。农户的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强,红地球葡萄易染白粉病、霜霉病、日灼病等,前期未做好防病工作,且片面追求高产,超剂量使用赤霉素、催红剂等生长激素,造成葡萄产量过高,着色差、含糖量低、病害频发等品质问题,导致产品走低端销售市场。

    5 发展建议

    5.1 有效治理盐碱地,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2011年农业部启动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涉及到盐碱地改良工作。定西村通过政府投资补贴有机肥、农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配合施用磷石膏等土壤改良剂,已改良盐碱地面积逾66.67 hm2,增产1 800 kg/hm2,新增产量100 t以上。通过灌水洗盐、排盐、犁地耙地疏松土壤、平整土地等有效方法治理盐碱地,也可以在盐碱土壤中种植沙枣、胡杨、杨树等形成农田防护林,既可降低土壤盐碱性,又可以形成保护农田防风防沙的坚实屏障。

    5.2 有效发挥合作社作用,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俗话说“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农民”[4]。合作社的作用,一是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农产品能够销售出去,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农业生产中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帮助农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将农产品加工销售,改变农民生产地位。定西村有2个合作社正处于兴办初期,只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在初级阶段,合作社应该从打开农产品销路入手,解决入社农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是关键,随着发展需要,可以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修建保鲜库,葡萄包装箱厂,组织葡萄运输队,逐步形成产、供、销的全面运行模式。走过产业调整阶段进入产业提升和拓展阶段后,定西村大部分土地发展成为葡萄产业,将其与乡村观光旅游相结合,建设葡萄农家客栈、葡萄采摘园等,利用地理优势吸引大量游客旅游观光,使红地球葡萄真正为定西村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合作社应围绕红地球葡萄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产业带,形成产业群。可以说,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扩大经营规模的有效载体。

    5.3 有效利用示范园区建设,推动整村葡萄生产发展

    2011年,转渠口镇镇政府引导定西村党支部、村委会争取到甘肃省扶贫办的投资,引进苗木57 000株,并在二、三组建立葡萄产业示范园区20 hm2,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走抓点示范、利用葡萄示范园区辐射带动的路子,建成一批区域优势比较大、思想基础比较好的葡萄生产专业组,加大葡萄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修剪整形、病虫防治到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统一质量标准,通过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做好示范作用,建立有机鲜食葡萄示范园区的典型,引领、辐射、带动定西村其他生产组的鲜食葡萄的发展,是整个村的葡萄生产如同示范园区,向标准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4 有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葡萄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农业合作社法》中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合作社成立初期,政府应该发挥其拐杖作用。一是酒泉市、敦煌市等县级及其以上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门扶持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合作社的管理费用、厂房建设费用、农业生产资料费用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政府应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如在合作社为红地球葡萄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等,合作社成立初期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三是鼓励商业银行、信用社向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扩大信誉担保及贷款额度。四是政府应在葡萄苗木订购上给予补贴,从种植到生产销售进行一系列服务。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乡镇农技站应有3~5名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做到市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技术员、组有典型示范户,逐步建成市、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体系[5]。

    5.5 有效借助旅游优势,扩大精品意识影响

    从2008年开始至今敦煌市成功举办了葡萄节,2009年8月在敦煌市举行了第十五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更是先后注册了“阳关牌”“敦煌牌”“敦盛牌”等商标,敦煌葡萄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敦煌葡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定西村红地球葡萄应利用这一优势在每年的葡萄节中打开知名度,开拓市场,宣传和引导村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用精品打开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只有优质产品进入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果农才更愿意主动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促进葡萄生产的良性发展。

    6 参考文献

    [1]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课题组.“三农”问题调研与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余生明,陈翠莲,李葆荣,等.对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林业科技,2011(3):59-63.

    [3] 袁海峰.敦煌红地球等葡萄品种发展前景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00(12):50-52.

    [4] 荀雪霞.政府在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7):37-38.

    [5] 孔祥智,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7(1):17-20.

    相关热词搜索: 敦煌市 现状及 西村 葡萄 地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