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以宫廷恋歌为代表的中世纪世俗歌曲的创作与影响

    时间:2021-01-14 07:5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世纪,大量世俗音乐在欧洲兴起,虽然教会是欧洲精神领域绝对的统治者,但是世俗音乐在教会的全方位压制下得以展露头脚。其中,以宫廷恋歌题材的爱情音乐挣脱了欧洲封建社会的枷锁,成为欧洲当时的主流音乐文化,并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世俗歌曲;宫廷恋歌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进程。在此历史背景下,欧洲中世纪音乐应运而生,并因音乐起源环境不同而分成两大艺术流派:在教会精神统治下的教会音乐:在民众生活劳动中的世俗音乐。无可厚非,教会是欧洲精神领域绝对的统治者,但是世俗音乐在教会的全方位压制下得以展露头脚,不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在音乐本身的发展中都有其必然性。

    十一世纪前期,音乐及相关活动基本上都是为了服务于教会礼拜仪式或为了传递教义而进行的,其中罗马天主教会的格里高利圣咏因其规范性被视为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格里高利圣咏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天主教音乐的形态和风格,不仅是中世纪教会文化的见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前大量欧洲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及灵感。与此同时,人们怀着一种冲破刻板,对变化事物的追求(这是欧洲音乐各个时代存在的普遍倾向),使教会礼拜音乐得以不断的发展、变化、再发展。变化的最基本也是重要的手段便是对圣咏的拓展——将圣咏以各种方式进一步雕琢或润饰。

    首先,这种拓展在横向上主要体现在附加段、继续咏、教仪剧等教会音乐活动进行的方式上,它们的发展使教会单声音乐达到空前的繁荣。其中,继续咏在中世纪后期有很重要的影响力。由于其歌词和旋律的规整性,很容易流行于世,它与同一时期的许多半世俗的或世俗的音乐互相影响渗透,脱离了特定的礼拜仪式,而具有了世俗音乐色彩,致使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教会禁用。教仪剧是日课的一种扩大形式,起初其目的是为了向人们更通俗的传播和普及宗教知识,但随着个人创造性比重的加大,教仪剧的表演地点由圣坛移至教会外,演员由信徒、艺人代替了礼拜牧师,语言由对话部分使用方言俗语代替了单纯的拉丁语表演等,这些变化都导致了教仪剧的世俗化。

    其次,圣咏的拓展也包括垂直的修饰,如复调音乐。笔者仅以中世纪后期复调音乐的重要体裁“经文歌”为例做简要说明。经文歌作为中世纪后期走向成熟的复调音乐体裁,成功的融合了当时的宗教和世俗因素。在十三世纪典型的三声部经文歌中,圣咏被安排在低声部(第三声部)用拉丁文演唱,上方两个声部演唱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内容有关。随着经文歌的发展,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如法语经文歌、德语经文歌、意大利语经文歌等,形成了与圣咏声部的拉丁文歌词混合的“复歌词”现象。这些方言歌词的内容通常与宗教内容毫不相干,有描写爱情的、歌颂英雄的、谈笑打趣的等等。

    在非礼拜活动时,拉丁文圣咏歌词更显得无足轻重,人们有时便直接用器乐的伴奏来代替低声部的演唱。显然,这样的经文歌与教会的教仪活动极端不协调,很快便从教会活动中分离出去,成为名符其实的世俗歌曲,流传于在世俗社会。

    由此看来,格利高利圣咏的拓展好比封闭的教会音乐中的一丝狭缝,中世纪音乐的性质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变化,为教会音乐开通了一条伸向外部世界的渠道。当然,在中世纪社会发展中,大学制度的建立以及十字军东征也都不同程度的使世俗音乐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宗教音乐为了保持其自身的“高贵”,一直刻意避免与世俗歌曲相融合。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单声部圣咏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上帝的执着信仰和恳求上帝赐福的虔诚心态,其内容大多取材于圣经故事,用拉丁语演唱。而世俗歌曲形式结构多姿多彩、巧妙新颖,题材主要为青年男子永恒的三大主题——酒、美女和讽刺,用当地方言演唱(这实质上也是中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在语言领域的反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在音乐本体结构方面,圣咏推崇声乐而压制器乐,“弦乐的技巧和女人的声音被认为是淫荡的,是迎合人性的低劣情绪”。因此单声部圣咏都是无伴奏的,只有男声演唱。而世俗歌曲很多有器乐伴奏,有女性演唱者;第三,在节奏及旋律方面,圣咏的节拍自由,乐句不甚分明,旋律起伏不大,多为级进。而世俗歌曲是按照韵文来创作的,其节奏不会象教会圣咏那样采用自由吟诵的方式,已形成自己的节奏模式,句法较为分明,旋律中不断的体现诗歌韵律的丰富多彩。

    在世俗音乐中,能够突出体现与教会音乐相背离,并在中世纪歌曲中具重要意义的便是方言歌曲,而在方言歌曲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是一种所谓“宫廷之恋”的题材。为什么中世纪世俗歌曲偏偏对已婚的、高傲的贵妇产生爱恋?“宫廷恋歌”的特点?这种“宫廷恋歌”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宫廷爱情(Courtly love)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宫廷,一般是指骑士阶层或低级的贵族对比他们高层次的某个贵妇,或主人的妻子,或极少数未婚小姐,所特有的爱慕之情。他们为了向爱慕之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尽可能的表现出他们的英勇、无畏,甘愿被爱人刁难,更愿意不惜一切的去满足女主人的愿望,也故称为骑士精神的一部分。

    宫廷爱情一般是指上流社会的“爱情”。在中世纪,人们认为“爱情”是上流社会的专利,这种爱情往往被认为是精神方面的,并不以获得女性的肉体为目的,是高尚的情感。因此,虽然性和婚姻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但“爱情”却只属于上等阶级。在古老的西方,婚姻基本上一直被定义为一种为教堂的牺牲,因为在传统的宗教定义里,性本身是一种罪恶。尤其在中世纪,是以禁欲为美德的,即使有婚姻,也是为了敬神、扩大教会群体而进行繁殖下一代的必须行为而已,一切除此以外的性,在道德上仍然是罪恶。那个时期的大多数人认为“爱情”必须同高贵的出身和宫廷内优雅的举止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拥有“爱情”会使人品德更加高尚,气质更加非凡。然而,当时的宫廷爱情诗人认为,尽管“爱情”仅属于上流社会,但在他们的眼里,不是所有的上等阶层的夫妻都有真正的“爱情”。因为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是贵族们联姻的首要因素,甚至是唯一的考虑因素,而情感因素或是年龄差距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赋予了宫廷爱情诗人拯救爱人的使命感。另外,婚姻规定了义务,双方的给予或接受都是出于责任,而“爱情”的规则完全是自由奉献倾心付出的。因此当时的宫廷爱情诗人们认为“爱情”和婚姻是相悖的,他们眼中的宫廷爱情都是上流贵族的婚外恋。

    宫廷恋歌出现在普罗旺斯、法兰西北部和日耳曼等地区,包含这种题材的歌曲有康左(canso)、悲歌(planh)、田园歌(pastorela)、对串歌(jeu parti)、晨歌(alba)等。与教堂音乐的一样,宫廷恋歌的旋律素材反复出现AAB、AABA或AABB的程式,且经常与教堂的旋律一致,留存下来的乐谱旋律清晰,但大多为非有量记谱法。例:

    《我看见云雀扑打翅膀》是保存得最好的歌曲中的一首,是游吟诗人贝纳特·德·文塔多恩(Bernart de Ventadorn约1150——约1180)所作,表达对一位贵夫人单相思的苦恋心情,旋律在当时十分流行,经常被人模仿或借用。

    我看见云雀扑打翅膀,

    欢快的迎着太阳的光辉,

    内心欣喜若狂,

    上下翩跹,心迷神醉,

    啊,对那些人我多么嫉妒,

    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我无比惊奇的是,

    我的心竟未立刻为情欲消融。

    啊,我以为自己多么理解爱情,

    但是在对它一无所知;

    我苦恋着一位妇人,

    她却决不会同情我的单相思。

    我的心和我的一切都被她带走,

    还带走她和整个世界;

    她离我而去,我以一无所有,

    空怀向往和满腔眷恋。

    很多游吟诗人出身于王公贵族,如:埃莱亚诺,早期最著名的新诗人,她是欧洲当时极有权势的阿奎丹公爵威廉九世的女儿。起初,在法国南部、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北部,游吟诗人们的爱情诗歌得以广泛传播,这促使了这些地区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逐步成为了欧洲的文化中心。13世纪前期,教皇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对异教徒进行了屠殺和镇压,,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的起源地“普洛旺斯”在这场战役中被毁灭,但宫廷爱情诗歌却没有随之而消逝,它被广泛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并且成为欧洲当时的主流文化。

    这种诗歌的影响不仅限于法兰西,各个王朝的通婚使欧洲的文化、思想和诗歌成为一个统一体。“宫廷恋歌”很快被德语国家采纳而成为恋诗歌曲,相当多的歌曲以法兰西合伙普罗旺斯的旋律为基础,有时还十分自由的改变原来的歌词,经常被模仿的如上例《我看见云雀扑打翅膀》。另外也出现了八首英语语言的爱情歌曲,如“鸟儿与荆棘”等。意大利早期的牧歌也受到其影响。

    中世纪“宫廷恋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学的影响,它促使宫廷爱情同骑士故事的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世俗叙事诗,并逐渐取代了传统史诗,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主要体裁。原本中世纪文学主要分为宗教文学和史诗两大类,在世俗叙事诗体裁出现以后,浪漫传奇主义文学成为中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流派。《特里斯坦与伊索尔特》(Tristan and Iseult,12世纪中期)是第一部浪漫传奇主义代表作,它对欧洲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此。在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骑士精神和宫廷爱情传统不但没有消逝,反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中世纪以后创作的诗歌、戏剧和小说里我们都可以找到骑士精神和宫廷爱情传统的影子。

    综上所述,中世纪开启了音乐面向世俗世界的大门,决绝了教会在音乐史上的垄断地位,世俗音乐在教会的全方位压制下得以展露头脚。其中,以宫廷恋歌题材的爱情音乐挣脱了欧洲封建社会的枷锁,成为欧洲当时的主流音乐文化,并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恋歌 中世纪 宫廷 世俗 创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