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析

    时间:2021-01-17 07:58: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学习占比较少,学生无法用恰当英语进行母语文化得体表达。从社会需求、强势文化输出、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师生母语文化素养不足及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等方面分析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就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可行性途径探析。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失语 母语文化 高职 公共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67

    Abstract I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portion of mother -tongue culture learning is relatively small, so students cannot express their mother-tongue culture appropriately in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in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demand, strong cultural output, unclear goal of talents training, insufficient native cultur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feasible ways to solve it

    Keywords the aphasia of Chinese culture; mother-tongue cultural literac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多元文化不断融合。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谋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融入世界文化。多年来中国一直重视英语学习,社会整体英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却无法满足当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英语为载体的强势文化教育占比较多,母语文化教育反而缺席。2000年,从丛教授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在随后开展的研究中,教育者们力圖探索出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为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指出方向。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有两种表现:一是在高职公共英语甚至可以说中国当前各种层次的英语教学中,基本以目的语语言及文化教学为主,忽略了母语文化的学习和表达;二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表达障碍或困难,无法用恰当的英语准确顺畅地表达母语文化。其中,第一种现象直接导致了第二种文化失语现象。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体现了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在语言能力教学中,学习内容涉及西方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学生逐渐学习并部分认同这些文化,一方面学生不仅能准确流畅的进行英语文化表达,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开始受到影响,例如大学生流行过西方节日、崇尚西方文化价值。与这种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们较少过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兴趣较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在跨文化交际中,每当谈论中国文化时,中国学生甚至语塞,找不出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介绍中国节日、传统食物、风景名胜、及历史文化名人,更不用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髓了。

    2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原因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学生课堂学习及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的深层原因。

    2.1 社会需求

    中国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这就需要人们学好英语扫清语言障碍,同时为实现顺畅的跨文化交际,人们还需要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因此中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讲授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增多,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得以提高,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需求增大,然而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如何用英语恰当阐述中国文化却没有受到重视,相关教学内容非常贫乏,造成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最终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2 强势文化输出的结果

    文化虽无优劣之分,却存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别。由于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原因,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一直属于强势文化,在英语全球化普及过程中,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得到广泛传播。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过程中,基于语言的文化输出得以实现。同时由于母语文化没有有意识的增加到教学中,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3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教学要求为“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并没有关于目的语语言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具体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关于文化学习的要求为: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并没有界定文化素养的范围。因此,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基本都以提高目的语文化素养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涉及大量目的语文化教学内容,母语文化知识和相关英语表达很少。

    反映在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以目的语语言能力及文化学习为主,所用教材无论是原版引入还是国内编写,选材都以介绍目的语国家社会习俗,传统节日、思维方式及文化价值观为主,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很少,因而导致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课堂有效信息输入过少。

    2.4 师生母语文化素养不足

    学校在引进英语教师时主要考察英语综合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对教师母语文化素养进行考察,也没有提出相关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以本国英语专业毕业生及海外留学生为主,这些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母语文化知识传授都较少,甚至没有。教师母语文化素养较低也是造成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一个因素。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关于母语文化的课程较少,学生大量时间用于专业知识及英语学习,对母语文化学习投入不多,重视不足。依据张红霞(2013)的观点,母语文化素养是母语文化知识、能力和修养的综合体现。由于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全面,这种一知半解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综合表达,在目的语文化学习过程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和比较也就失去了扎实的根基。

    2.5 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全面

    全国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力图从文化层面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努力拼博、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并举办各种文化社团活动丰富学生大学生活。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数量增多,活动涉及面较以往扩大,例如阳光体育节、外语文化节及其它各种社团活动等。但从未举办过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近年开始举办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活动范围包括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总体上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偏少,并没有形成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氛围,在校园生活中没有形成对学生的中国文化熏陶。

    3 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可行性途径

    针对当前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基础上,从高职英语教学视角,提出可行方法,并为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1)树立正确文化观,培养批判性文化意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师生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融合,避免被强势文化同质化,保持本族文化独特性非常重要。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文化是国家及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经济实力差异导致强势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对弱势文化产生同质化影响,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受到这种影响,文化被同化会造成民族身份的丧失。因此,要避免学生进入西方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平等性多元性意识。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形成文化批评能力,了解各文化的异同和利弊,对待不同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学习目的语文化,又要保持母语文化意识,学会欣赏中国文化,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2)制定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材。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指挥棒,这决定了要实现哪些教学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论证,制定更加明确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求,确定英语教学目标,增加文化教学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教学要求。

    完善课程设置。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学习基本在高中阶段之前完成,上大学后关于母语文化知识学习很少,有的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并没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设母语文化相关课程变得迫切,例如系统开设汉语文化知识课程、中国传统文化鉴赏,中国文化传播等课程,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了解精髓。

    优化教材。改变以目的语文化输出为主要内容教材,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母语文化内容,增加母语文化的入内容,使目的语和母语两种文化在教材中实现有机平衡。同时,确立系统规范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式。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正努力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上各种翻译问题频出,规范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正确地道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可以推动目的语和母语学习,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形成不同于英语的“中国英语”,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随着近年来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以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断尝试进行改革,从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变为语言文化教学,从单一的目的语文化教学转变为目的语和母语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同时特别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文化传输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需要适合中国的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理论,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而改善教学方法。

    郑欢在《大学英语改革: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2014)中梳理了国内先后出现的7种主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对比各种模式的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得出结论:由于英语教学理论均立足于西方教学研究与实践理论,因而造成多种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仍以目的语语言及文化单向输入为主。因此,研究并探索适合中国课堂英语教学理论势在必行。另一方面,7种教学模式都未能实现目的语和母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的教学目标,最终原因在于教学中未能成功处理语言和文化的關系。在教学中,选取恰当的语言和文化内容,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仍是今后大学英语及高职公共英语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目标。

    面对当前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占主体地位的现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避免母语文化输入过于突兀。顺应信息化教学趋势,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将母语文化教学有机融入课堂中,并最终取得两种文化教学的平衡。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进行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课内课外形成有机整体,互为补充。

    (4)提升师生母语文化素养。对外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母语语言文化知识,夯实母语语言功底和提高文化修养,加深教师对母语文化理解,学会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实现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自觉进行母语文化的讲解和传承。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素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学习文化知识,做到深刻了解母语文化;其次,在能力方面,要提高文化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对母语文化进行得体表达;最后,提升文化修养,将中国优秀文化内化并进行传承。

    4 结语

    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满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语言功底,提升母语文化素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及自豪感,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合格传播者。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途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VIII4053)

    参考文献

    [1]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 张红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提升的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64-166.

    [3]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 郑欢,何雪.大学英语改革: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01):84-89.

    相关热词搜索: 失语 探析 高职 中国文化 公共英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