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整体优化的对策

    时间:2021-02-17 07:57: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消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实一体化改革的紧迫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弄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关系,了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其消极作用,采取正确方法和措施化解矛盾,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最大的合力。

    关键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但不能实现两者的融合,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消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其优化状态

    理论教学是以书本知识的灌输和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书本知识是间接知识,是人类遗存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不可能凡事都经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因此,向书本学习,是个体传承知识、提高认识的基本途径。开展理论教学,就是将书本所记载知识体系快速地、系统地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取得规律性认识,并且用于指导实践。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来源,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是直接知识。认识的需要、目的、发展动力最终都取决于实践,认识活动的完整过程和真伪的检验最终都回归于实践。因此,向实践学习,是个体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发展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根本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就是让受教育者在亲身实践中直接取得知识,检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体验认识的完整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政课“理论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则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它们各具特点和优势,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两者都很重要,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因此,构建完善的教学关系,应当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且使之处于优化状态。

    所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状态,就是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作用,使教学活动符合认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保证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2]对于思政课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是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思政课理论教学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做好理论武装工作,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的基本政策,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政策指导。二是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知识应用为依据,借助于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应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掌握知识应用的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检验知识的真伪,获取新的知识,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标准、实践条件、实践经验和实际素材。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受教育者应用所学理论参与实践活动,能够深刻认识现实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指导思想和战略,不断增强实践的自觉性,提高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受教育者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在实际的知识应用过程中获得多种信息反馈,并且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完善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提高理论学习能力。由此循环往复,使实践的需要成为受教育者调整理论学习的需要、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动力,使理论自觉成为受教育者养成理想实践人格的智力支持。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及其消极影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状态是一种理想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间也存在矛盾。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矛盾。思政课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教学主要以知识的应用与经验的积累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知识,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又缺乏实践经验,不容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这就会产生理论知识不能指导实践的情况。面对这种现象,学生容易产生所学理论无用的错觉;另外,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践不深入,学生的认识往往停留于感性认识之上,不能有效地将经验上升为理论,这就会产生经验与理论知识的落差。这种粗浅的实践不能较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贯通,会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阻隔。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政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这是中国人民不断获得解放和走向胜利的宏伟理论和理想追求。然而,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使得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现实中许多方面的状况落后于理想。面对客观存在的状况,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削弱了学习理论的动力。

    3.教学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矛盾。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教师抽象了其他的社会关系,在理想的情境中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理,树立崇高理想,加强理论武装。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则遭遇了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除了理论学习诉求外,还存在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公平正义、政治参与、安定有序、和谐交往等方面的诉求。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必然对学习、研究的心态产生干扰,部分学生受狭隘的个人利益驱动,不能够以端正的态度潜心学习,不能够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造成理论学习方式与实践学习方式的冲突。

    4.主旋律与社会阴暗面的矛盾。如前所述,思政课是高校弘扬主旋律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但是,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理论教学的主张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事实。受这些消极观点和社会阴暗面的反复刺激,一些学生对主旋律产生怀疑和动摇,严峻的现实相当程度地削弱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体效果优化的对策

    1.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性。架起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协同的桥梁,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学校教学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相互协同。思政课必须注重调动教与学两方面主体的积极性。一方面,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学习者的心理参与实践,思考实践,向实践学习,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践自律,促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配合。另一方面,注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应当主动介入,预防在先,针对常见的问题做好指导工作。在学生遇到具体理论和实践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跟进,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教育,帮助学生消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歧和冲突。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将实践素材带入课堂,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实践成果,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二是增强理论学习与理论应用的相互协同。一方面,教师应当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把理论知识的输出与学生人生发展和实践需求对应起来,指导学生学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生活、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应用所学理论解决思想认识和实践问题,促进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深入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且把经验上升到理论,构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促进思想认识的升华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塑造健全的实践人格。

    三是增强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相互协同。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实践发展又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理论的创新。教师在做好理论传承和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善于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用创新理论指导学生实践,并且根据实践变化,引导学生推动理论创新。

    四是增强抽象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协同。学校教学环境相对简单抽象,社会环境则复杂具体,将学校教学成果直接放置于现实环境之中,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现象。教师应当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体系,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封闭状态。一方面,教师把学生引到现实环境中开展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现实。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学校教学中创设模拟实践环境,通过特定现实环境的再现和解构,增强学生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

    2.消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冲突。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具体的矛盾和冲突,我们不能够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给予正面回应,以期消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廓清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背理论的状况,采用主流与支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明科学理论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长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事物,这是部分社会主体背离社会发展正确轨道的错误行径所为,是社会的支流,不具有合法性和长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二是面对于理论暂时没法解决的现实问题,采取发展分析的方法。阐明理论转变为现实的基础、动力、条件、路径,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阻碍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揭示发展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做国家发展的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消极的旁观者和谴责者。

    三是面对理论实施所引发的新问题,采取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社会矛盾。针对这些客观情况,可以采取历史与现实比较、国内与国外比较的方法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力量不强等事实,相应地阐明所授理论的正确性、局限性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把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四是面对利益驱动所造成的对理论的曲解,采取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分析的方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每个社会主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适当地调整个体的利益诉求,采取正确的方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五是面对将理论与现实分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还原为实践,将实践归纳为理论,阐明理论本质上是对实践的反映和总结,理论的内容都在实践中存在和发展着。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消除对理论的灰色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理论的理性力量和实践的实证力量,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实践家。

    参考文献:

    [1] 吴爱萍.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J].北京教育(德育),2009,(S1).

    [2] 曹顺霞.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J].教育评论,2011,9(5).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教学效果 实践 优化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