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放飞童心,寓教于乐

    时间:2021-02-24 07:57: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儿童文学家朱自强先生说:“快乐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原点。”由此可见,学习应当是件快乐的事。孩子们天真浪漫,富于幻想,他们期望与花儿对话,与风儿共舞,与鸟儿齐唱,与鱼儿同游。而我们的教学,通常是每日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一支粉笔,几页课文,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做为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呢?那就让我们自己放飞童心,寓教于乐吧。

    一、教师——快乐的源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进童话的世界,拍着手唱童谣,跳起舞表演儿歌。一年级新教材,有琅琅上口的童谣,语言优美的诗歌,充满想像的童话,这些丰富多彩的充满童趣的作品,首先需要教师自己用童心去体会,用童心去感受,而后学生才悟之有趣,读之有情。有一位老师上《荷叶圆圆》这一课,老师范读“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后面那拖长了音的“呱”是老师自己加上去的,这时教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模仿,仿佛成了文中的小青蛙,高兴地体验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无穷快乐。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正是因为童心无染,才拥有了他诗一般的语文教学艺术,诗一般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也应当和他一样拥有一颗童心。

    其次,我们教师还要拥有一份浓浓的情。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有认知操作系统和动力调节系统,而动力调节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自主地位和积极状态,都依赖于内在的动力。这种内驱力是由心理或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动机支配的。人的情感对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和强化的功能。事实证明,学生情感积极、愉快,兴趣浓厚,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所以,作为教者,不仅要用富有激情和美感的语言深深敲击学生的心灵,还要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以此熏陶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以引导学生走向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的共鸣。一位老师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老师激情满怀地读“下雪啦!下雪啦!”语调一声比一声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看见下雪时的兴奋境界。正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二、教法——快乐的泉

    知识是没有止境的,教学也无定法。只要教师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法,就会让学生学得快乐。下面,就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种常用的快乐教学法。

    1.愉快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例如,根据初入学儿童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式最感兴趣,而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不大注意的特点,适当采取一些具有游戏因素的练习,如:摘苹果、小鸟回家、对号入座、给字母排队等游戏,更能吸引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

    2.想象引导法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想象切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位教师在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时,让学生自己画小鱼,然后把自己当成里面的小鱼,去体验、想象小鱼被困在水洼里难受、渴望回到大海的心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情境表演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如一位老师教《两只小狮子》一课,在学习课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时,让同桌分角色读小树和懒狮子的话,边读边讨论研究每个角色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且给这些角色设计一些动作。学生读得非常生动,配的动作表情也相当不错。

    4.故事感染法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虽然这句话比较夸张,但生动的故事确实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一位老师上《自己去吧》这一课,创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高兴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同学们一直盼望把故事讲完,这时老师却将故事留下了悬念,于是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读起来。这样的故事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5.轻松音乐法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具有启迪人的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保加利亚心理疗法专家、哲学博士扎诺夫指出:“让大脑在每分钟60拍的古典音乐中放松,然后再集中精力,能使大脑静静地想象,并幻想自己来到景色优美的地方,使自己的心境得到良好的刺激,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一致地工作,使心跳、脑电波取得和音乐同步的节奏。”因而,课堂上响起节奏适当的音乐,无疑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教学歌曲,则是一种很好的辅导学习方法,因为歌曲能加深记忆,只要一哼歌曲,就想起来了。这是因为好的节奏和旋律已经和有关教学的歌词一块儿记在学生的大脑中了。如教学声母表,就可以把它编成《小星星》的旋律,学生不但爱唱,还记得牢。

    6.实验演示法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赞科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等,感知学习内容,形成愉悦表象,由表象联想发展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记住。一位老师上《坐井观天》这一课,让学生用纸筒看天和亲自到教室外去看天,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不同看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含义的理解。

    总之,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灵感便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的学生们。只要我们放飞童心,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寓教于乐,就能达到乐中求美,美中育人。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寓教于乐 童心 放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