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时间:2021-02-24 07:57: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64-0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诗歌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诗可以化解块垒,平衡心态,消释不良情绪。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

    古典诗词作为饱含人文素养、积淀传统文化和浓缩审美情趣的阅读文本,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小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诗歌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结合课标要求,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将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用语言、动作、绘画、表演等教学手段代替单调枯燥的讲述,让诗歌课堂充满诗意,让古典诗词润泽学生的心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情境,体会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大特点是讲究意境,一首好诗往往能把人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如李白的《静夜思》:皎洁的月色洒满窗前,触发了游子思乡的情绪,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想念着千里之外的家乡。短短二十个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游子月夜思念故乡的优美意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可是,小学生毕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们要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会这种游子思乡的感情,走进这美丽的意境,领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呢?针对我们这里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一特点,笔者在教这首古诗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大都为了生活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幼的你们和爷爷奶奶,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每当你们生日的时候,每当你受到委屈的时候,每当你们成绩进步的时候,你们会不会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外地,肯定也会非常的想念你们。当他们想孩子的时候,想家的时候,他们会拿起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可是在古代啊,没有电话,那些在外面的游子想家了,他们怎么办呢?有一位诗人啊,他通过月亮来表达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之后,笔者发现班里有的同学眼睛红了。那节课,学生对《静夜诗》的理解竟然超出笔者想象。对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有一个学生竟然这样理解:“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李白在想,我的家人现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想念着不在身边的亲人。我妈妈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我是八月十五出生的,她经常会看着月亮在想我在干什么。所以我想李白肯定也是这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能这样走进诗歌的意境,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是超年龄的了。

    其实,中国古典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地方的文化特点,甚至是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二、展开想象,体会绘画美

    古诗强调“诗中有画”,具有极强的绘画感。如骆宾王的《咏鹅》一诗,短短十八个字,却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一幅生趣盎然的白鹅浮水图。十八个字中运用了“白”、“绿”、“青”、“红”等四个描绘颜色的字;用了“歌”、“浮”、“拨”三个表示动作的字;用了“曲项”、“向天”两个形容动态的词。正是作者巧妙地用了这些表示色彩和动态的字眼,才使得这首诗具有一种多彩生动的绘画美感。笔者在教授《咏鹅》时,先让学生把诗歌背下来,这一点很容易,因为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然后这样过渡:“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一节美术课,画一幅画。画什么呢?就画《咏鹅》这首诗。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让我们把这首诗化成一幅画,怎样画好呢?”一听说要画画,一些调皮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了,马上拿出蜡笔,开始作画。不一会,画好了。真是千姿百态啊:有单只鹅游泳图,有群鹅嬉戏图,还有鹅戏蜻蜓图……可以想见,很多都是学生通过平时所见及诗歌内容想象出来的。所有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白鹅、绿水、红掌、曲项。课后,有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原来古诗还可以画画啊,好好玩啊”。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体会到古诗的绘画美。

    后来,再遇到图画感非常强的古诗词,比如:《所见》、《小儿垂钓》这两首诗,图画感非常强,读着诗歌,我们好像看到了一幅“牧童捕蝉图”和“小儿垂钓图”,笔者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课堂上即兴作画。这样一来,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大增,学古诗,背古诗,画古诗成了小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堂。而且,通过绘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享受诗歌。

    三、反复吟诵,体会音韵美

    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格律要求很严。因此每首诗读来都琅琅上口,极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读出古诗的节律和音韵,仔细体味古诗的这种节律和音韵之美,还可以借助一些被谱了曲的古诗的演唱录音带,体验古诗的这种与音乐暗含的美,欣赏诗歌的音律、节奏、音韵上的美。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曲特别押韵:“鸦”、“家”、“下”、“涯”,读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范读,也可让学生反复吟诵,从而体会其音韵美。还比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楼号满地颅压断,正是河豚欲上时。“枝、知、时”三字押韵,学生易读易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诵读,学生不但能够熟读成诵,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给诗歌编曲,还有的学生把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换成了诗句。

    讲求意境、绘画、音韵,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要求。对学生而言,学习诗歌无疑是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体系的一次美的洗礼,对生命话题的一次深切感悟。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阅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条件,都会影响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多想办法,让小学生能领悟到中华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

    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中国古典诗词能像“知时节”的“好雨”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带领孩子们走进百花争艳的春天,享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绘画美、音韵美。

    相关热词搜索: 随风 无声 潜入夜 润物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