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书评体小说:虚拟试验站

    时间:2021-03-02 07:56: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虚拟书评,比目鱼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虚拟评论,并非一个新兴的概念,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涌现出一些为一部不存在的电影、一本不存在的书抑或一个不存在的人撰写评论的现象。而追根溯源、求诸经典,这种虚拟评论的写法亦有不少大作家可以作为榜样,比如莱姆、博尔赫斯、保罗·奥斯特等人,其中博尔赫斯应是最为人熟知的。卡尔维诺曾评价博尔赫斯:“他发明了一种简洁的写作诗学,为了短小,他假装想写的那本书已经由某个来自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无名作者完成,而他只需描述、概括和评论那本假想中的书就可以了。”[1]博尔赫斯的许多小说写得都像是内容梗概,言简意骇,行文简洁,而在简洁背后,却是一种迷宫式的繁复,那种复杂循环、无限衍生的叙事魔力通过一种暧昧不明、虚实不辨的语气呈现。与之类似,比目鱼的书评体小说《虚拟书评》,同样给人以这样的阅读感受,比目鱼明确承认他的写作渊源就是来自《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

    《虚拟书评》的外表确实是一本书评集,但这些书评却是建立在“虚拟”之上,在每一个短篇中,作者打着“书评”的旗号保持着写作的独立性,对所虚构之书进行一系列的对话、质疑、辩难乃至毫无保留地批判,这意味着读者意识、作者意识和批评者意识的充分结合,换句话说,作者在力图亲身体验书籍的创作过程,最大层面地虚构所想之书,包括该书的产生背景、创作过程、书中的情节内容等,因此,这是一部充满奇思异想的书评体小说集。

    一、书评体小说的代表

    书评体小说的明确出现,应该是以作家比目鱼的《虚拟书评》为标志的,这很容易让人忆起20世纪80年代,那个唯恐不够先锋的年代,形式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写作内容,作家们集体颠覆故事,把小说弄得乖张深奥。而比目鱼所追求的变革创新与之不同,他仍是以一个老实的说故事的人的姿态向通俗靠拢,因为作者本人有着很清晰的定位:通俗小说家。他注重的是故事的趣味,并非那种只通过玩形式来掩饰自己不足的作者。

    对比目鱼影响颇深的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序言中写到:“伪托一些早已有之的书,搞一个缩写和评论,也是创作小说的一种路径。”[2]他甚至认为:“编写篇幅浩繁的书籍是吃力不讨好的谵妄,是把几分钟就能讲清楚的事情硬抻到五百字。我认为最合理、最无能、最偷懒的做法是写假想书的注释。”[3]现如今,中国的“虚拟书评”受到关注便得益于比目鱼的这部书评体小说集《虚拟书评》。

    《虚拟书评》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虚拟书评”,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假乱真地介绍、评论了11本虚构的外国文学书籍。如最为出彩的第三篇《风铃》,讲述一位虚构出来的作家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出版小说,每册人物相同,但命运和情节各有不同,似乎在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各有命途,即使离开了作家也会自然发展下去;最后一篇《寻找村上春树》,虚构了村上春树在跑步途中消失不见的新闻事件,大众以为他玩起了失踪,但不久春树却在一口破水井中再次现身,失踪事件原来只是一场井盖覆盖不严的乌龙。

    《虚拟书评》的后半部分为“作家和书”,在这部分里作者似乎是在为自己的创作正名,他介绍了一系列外国作家已有的类似创作。如已故的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这位当代拉美作家中的离经叛道者早在1996年就出版过一部伪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美洲纳粹文学》,里面虚构了一批并不存在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部分与“虚拟书评”相比,文字风格显得扎实稳健,更接近一些中规中矩的书评,但作者偶尔还会穿插描写作家生活的片段,勾勒简单的故事情节,还原某些生活场景,构思甚是巧妙。作者在还原雷蒙德·卡佛、冯内古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海明威等人真实面目的同时,仍然不忘自己的“虚拟”之职,例如他虚构了卡佛与妻子在日常生活里的情境,以及村上春树夫妇拜访卡佛的一段轶事。在《患者肖像》中,作者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等人的遗照,构思出这些有精神疾病的文学大师们的各种逸事。

    对虚拟的上瘾也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写作习惯,虚构成为比目鱼强化作家生活真实性的手段,那种亦真亦幻,不辨真假,让人迷惑的虚拟,反而能够让作家们变得更加真实可感。在这部分中,还可以看到比目鱼十分前沿的文学视野,他详细介绍了“极简主义”小说[4]、“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或曰“极繁主义”小说[5]、邪典小说[6]等文学理论及其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对现实主义传统提出了质疑和冒犯。作者认为现在很多关于文学理论的介绍都过于深奥死板,便用一种有趣的、调侃揶揄的方式来介绍、评价经典。

    二、虚拟的评论 小说的技法

    1.作者的“谎言”和“挑战”

    作为书评人的比目鱼一直怀有小说创作的梦想,他不再满足于仅对他人作品进行一系列的望闻问切,而是根据多年评书无数所积累的经验,摇身一变成为了操控书籍的人,讲书的故事,作虚拟的小说。这正如曹文轩在《小说门》中所说的:“当惯于听故事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被动角色,想要成为一个主动的‘说故事的人’时,写小说就是实现这一‘青涩的梦想’的最合适的选择。”[7]在“说故事”这一点上,小说的确展现了它优于其他文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无与伦比的包融性,它甚至可以“向诗抢执照,向散文借妆奁”[8]来完成自己的实验场。《虚拟书评》这部小说便是向书评这一文体发起的挑战。这种以“假书”为主人公,以书评为幌子的小说形式摆脱了传统小说所致力经营的“有凭有据”的束缚后,充分展示了它“言说”的自由性。比目鱼以“假书”作为基本元素进行虚构的排列组合,从而构成了小说的趣味性,那么他如何能在避开人物、情节做主角的小说创作中提供小说的意义呢?

    小说自身具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体现就是它能够凭借想象力与创造力构筑出一个虚构的世界,比目鱼在他虚构世界的行动中,选择了说谎的方式。他通过一系列的谎言,在挑战了正确知识、主流知识、真实知识的同时,还大胆地用虚拟之刀触犯了道德、风俗、社会等藩篱和准则。这部小说的价值固然不仅仅在于这些突破,但它在当代文学中产生的影响就在于这股挑战的力量,在旧的传统的形式上找到一个新的对象,一个尚未被读者意识到的可供自由选择与想象的对象,即把虚拟的“假书”变成了主角,把谎言说成了可信。

    相关热词搜索: 书评 试验 虚拟 小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