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略论马克思主义资本属性理论

    时间:2021-04-17 08:16: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资本”是马克思主义资本属性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理清马克思主义“资本”概念,就必须了解其自然属性中的无限增殖性、扩张性和流动性,以及社会属性中的阶级性和历史性特征,并把二者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脉络中加以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资本属性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资本属性 历史争论

    资本属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而“资本”概念又是资本属性理论的出发点。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及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并未过时,一直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梳理并反思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理解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将“资本”的自然属性阐释为“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①,并在与资本的社会属性的比较中予以说明,“使作为资本的价值同单纯作为价值或货币的价值区别开来的那些规定性的总和”。②具体来说,资本的自然属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资本的无限增殖性。无限增殖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和根本目标,也是资本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是通过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流动,来保存自己并增殖的商品或货币,它具有“力图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种无止境的和无限制的欲望”③。资本家并不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而进行生产,而是为了在预付资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得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④马克思将资本的增殖过程表达为资本流通公式,他指出:“资本流动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⑤该公式中,G"是资本流通某阶段后的增加后的价值,G是预付资本的价值,ΔG是增量值。

    资本的扩张性。资本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本具有突破地理空间的扩张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的内在性质要求一种无障碍的世界市场,这是近代以来从西方开始形成的民族国家体系的一种矛盾。反过来说,基于理性主义的民族国家又恰恰促进了资本的世界性扩张。马克思注意到了这种辩证辨析,他认为资本的发展要求“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⑥从对市场的需求上来说,资本的扩张主要体现在地理空间的扩张方面。民族国家内部的市场无法满足资本的增殖需要时,它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⑦,另一方面“它又力求……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间缩减为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消灭更多的空间”⑧。

    另一方面,资本具有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扩张性。马克思指出:“资本在无限地追求发财致富时,力求无限地增加生产力”⑨,“资本的增殖,即资本所生产的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资本的生产力,包含在被资本占为己有的剩余劳动中”⑩。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等其他要素相结合,“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11},最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

    资本的流动性。流动是资本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如果停止流动,价值增殖的过程就难以维持。马克思赋予资本的流动性以重要意义:“把资本同直接的交换价值和货币区别开来的唯一规定性,就是那种在流通中并通过流通保存自己,并且使自己永存的交换价值的规定性。”{13}也正是根据资本是否流动为标准,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种形式。他指出:“从资本对外部的关系来看,流动资本同固定资本相比表现为资本的适当形式。”{14}在资本的流动过程中,“劳动的交换,不同劳动部门的交换,它们的交错连结和形成体系,生产劳动的并存,表现为资本的属性”。{15}马克思讲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相比较,认为固定资本不能导致资本的增殖,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不能体现资本的根本属性。他说:“被束缚在自己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存在中这一点来看,它是不符合资本的概念的”。{16}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社会属性

    资本的社会属性,也即“资本特殊”,是指资本的自然属性背后所隐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7}与资本的一般属性相比马克思更强调资本的社会属性,具体来说,资本的社会属性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资本的阶级性。资本的自然属性规定了资本运行的基本规律,它要求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以资本增殖为出发点,资本家通过对作为流动资本的劳动力的占有,而获得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式清晰地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也即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马克思首先将雇佣工人生活状况的特征总结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18},然后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资本对雇佣工人劳动产品的剥夺。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剥夺的具体实现方式,马克思分析了工资的构成、来源和规律,最终明确指出:“资本的利益和雇佣劳动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19}资本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对立关系中的作用,充分表明了资本的阶级属性,这构成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经济基础。

    资本的历史性。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历史生产关系,因此,资本并不是一种永恒存在的事物,它将同其他历史概念一样被扬弃。他指出,资本“既不是生产发展的绝对形式,也不是与生产力发展绝对一致的财富形式”{20}。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历史性,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从而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从而资本也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失而消失。他说:“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21}在资本自我扬弃的具体方式方面,马克思主要分析了股份制和信用制度的作用。信用制度“一方面,把资本主义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22}。他认为资本家利用股份制和信用制度,促进了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发展,在客观上加剧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23}从而为资本的自我扬弃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关于“资本”概念属性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资本属性理论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论,应当被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脉络中来加以理解。

    资本的自然属性方面。对于资本的自然属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资本的根本属性是价值增殖。早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对资本的增殖属性就具有明确的认识,但大多对价值增殖属性持否定态度。柏拉图主张禁止高利贷等一切形式的借贷行为,因为资本拥有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利息。{24}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货币不能生育货币”,“货殖是违反自然的”{25}。马克思将货币以外的生产资料也作为资本的形式,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劳动力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关系纳入资本属性理论。

    资本的社会属性方面。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对于资本的社会属性争议较大,这主要源于不同学派对资本本质以及对产生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认识。马克思正是在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资本属性理论,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重视,对劳动者在社会活动中地位的关注,构成马克思资本属性理论的重要特点,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

    注释

    ①②③{11}{13}{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④⑤{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⑦⑧{14}{15}{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⑨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

    {21}{22}{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

    {24}{25}鲁友章:《经济学说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相关热词搜索: 略论 马克思主义 属性 资本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