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对接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党的建设理论

    时间:2021-04-17 08:20: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党的建设实践要求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丰富党的建设理论应该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有益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对接政治学,夯实党的建设的学科基础;对接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社会学,创新和丰富党的思想建设、心理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研究,党的建设绩效、法制和党的建设史研究,以及我们党与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研究。

    关键词: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创新;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4-0043-04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大胆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有益理论和方法,创新党的建设理论,进而指导党的建设实践。

    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我国目前的学科分类体系共有13个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门类下又有数目不等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两个层次,其中有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本文谨以上述学科为例,择其要而丰富和创新党建理论研究,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学者。

    第一,对接政治学,夯实党的建设的学科基础。按照现行的国家学科分类,“党的建设”是以“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形式出现,列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①①学界对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学科性质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该学科属于历史学科;有的人认为,该学科属于政治理论学科;还有的人认为,该学科是兼有政治理论特点的历史学科。该学科既然是政治学名下的二级学科,那么就理应对接政治学,夯实党的建设的学科基础。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尽管人们对政治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这是没有疑义的,而在近现代社会里,国家政权又是由政党来执掌、控制或者影响的,政党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一般来说,政治学中的政党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党的基本理论,如政党的起源和发展、政党的本质和功能、政党的组织结构、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党的自身建设、政党体制及其成因、政党协商②②政党协商,也称党际协商,包括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协商、联合执政党之间的协商、共产党与民主党之间的协商。、政党与公共权力、政党与大众传媒、国际政治中的政党,以及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等等;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如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和政党政治的产生、发展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应对挑战和危机的对策,等等;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如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地位、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及其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可见,其中一些内容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其他许多内容也可以用来研究我国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不仅仅是从政党的本质和性质上、在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还要从政党的一般理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比较的广阔视野,开展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的借鉴研究。

    第二,对接经济学,创新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及绩效研究。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及其规律和规则,它也可以拓宽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为政治核心内容之一的政党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只有深刻把握社会的经济现象,尤其是把握经济关系以及由此反映的经济利益,才能深刻把握各种政治现象的内在动因,进而把握党的建设的根本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目标。所以党的建设研究也要关注社会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研究经济与政党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程度、方式和路径。二是可以借鉴经济学的若干理论研究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如,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政治的经济学(也称为“公共选择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偏好显示、少数服从多数、寻租行为治理等主张,对于研究党内民主、党员干部腐败的产生及治理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再如,新制度经济学(或称新制度主义、新制度学派、新组织经济学)关于制度存在的理由和作用、制度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制度路径依赖等主张,对于研究如何强化执政党制度建设、改进执政党决策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三是经济学的要义之一在于注重成本核算,降低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作为一个执政党,不仅存在一个执政问题,还存在一个执政成本和执政绩效,以及执政绩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执政绩效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政党执政成本(包括行政成本、发展成本等)过大,而执政绩效与执政成本比例不合理甚至比例倒挂,那么这种执政应该说是低效率的,执政党也不是合格的,它会渐渐失去民众的支持,丧失执政的合法性。所以,党的建设研究也要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执政党执政及其建设的成本问题,以最小的人、财、物投入取得最大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研究党内腐败与反腐败的成本问题,包括直接成本(显性成本)和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如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等等。

    第三,对接心理学,创新党的心理建设研究。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内容之一,可是有些心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如对党的认识和情感、对党的总书记及其他领导人的印象等等,虽未上升为党的思想,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有可能由对党的不好的印象和情感发展成不理会甚至厌恶党。因此,党的思想建设不仅包括思想建设,还应该包含党的心理建设。党的心理建设研究应该对接心理学来进行。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既研究人的显意识(或称意识),又研究人的潜意识(或称无意识);既研究心理,还研究行为;既研究心理及其行为,还研究影响和制约心理及行为的因素。因此,政党同样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对党的心理建设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一是研究党的心理的涵义、过程、作用。即研究政党及其成员的群体心理、个体心理,这种心理有的是显现出来的,也有的是没有显现出来的,即有的是显意识,有的是潜意识。研究显性心理是什么,潜性心理又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呈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党的认知、党的情感、入党动机、党的态度等不同心理过程的表现,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作用。二是研究党的心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即研究在党的心理意识支配下的政党群体行为和政党成员(包括政党领袖)的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如政党的纲领、组织体系、成员的构成,政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对政党群体和个体心理及行为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三是研究党的心理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区别和联系。即研究党的心理建设为思想建设提供了哪些基础,思想建设又给心理建设以怎样的影响?党的心理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在研究对象、地位和作用、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从党员、制度、环境等三个方面,探寻党的心理建设的具体路径。

    第四,对接教育学及其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理论,丰富和创新党的思想建设研究。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理。中国共产党在运用这一原理时,把它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首先是思想建设。一般来说,我们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换句话说,进行党的思想建设,一方面,从目的和要求来说,就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另一方面,从主动性和自觉性来说,就是党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无论是党员教育还是党员学习,都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密切相关。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说明人类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试图回答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以及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它们对党的思想建设研究的丰富和创新主要表现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和创新思想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研究思想建设的内容。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要研究思想建设的形式。研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需要变革和创新哪些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和学习方式如何从单向到双向、从单一到多样、从一般性交流讨论到有深度的研讨交流,怎样有效利用报刊、书籍等传统传媒和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等途径进行教育和学习。三是研究影响教育和学习的诸因素。研究影响和制约教育和学习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哪些是动力因素,哪些是阻力因素,采取什么方式增强动力因素,消解阻力因素,使全体党员都能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第五,对接法学,创新执政党的法制建设研究。法学是一门研究法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启示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政党的法律规范研究。如研究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法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具体的规范条文,研究我国宪法关于政党的法律规定及制定政党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二是要以法治党。我国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克尽职守的,但也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各种腐败问题。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中央三令五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规定,可收效甚微,其中缘由很多,但与党的规章制度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不无关系,因此,党的建设理论要研究将哪些党规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并如何使之与党的规章制度相配套。三是执政党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和法律执掌国家政权。可在现有依法执政所依之“法”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所依之“法”包括哪些法律?如何建立健全这些法律?都需要党的建设理论予以研究。

    第六,对接历史学,丰富和创新党的建设史研究。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它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现代史、通史和专门史,以及历史文献等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对接历史学,丰富和创新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主要在:一是作为研究政党的专门史本身就是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如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史、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毛泽东思想史、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世界政党思想史等本身就是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内容。我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的研究较多,对毛泽东思想史、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也有比较全面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应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开展世界政党史、世界政党思想史的研究。可以说,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古今中外的一切政党及其有关问题,也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中,还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原则,把所要研究的党的建设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之下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动态研究,既要研究党的建设的过去、现在,也要预测其将来,以古鉴今,鉴往知来。

    第七,对接社会学,丰富和创新党与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本身也是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内容,如政党的社会认同、政党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实现社会化的途经和方法等。二是要研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群体和个体的关系,深化党的建设理论中政党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就是把政党置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之中,研究它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以及实现政党与个人、政党与组织、政党与整个社会和谐一致的条件和途径。三是要研究政党与民族文化、社会群体文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文化的关系,深化党的建设理论中政党与文化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构建新型政党文化。四是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是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方法。党的建设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访谈、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以往党的建设研究非常重视原理的论证和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但通过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定性研究),则更能说清楚问题。比如近年来对基层党委班子公推直选的实证研究,对一些试点单位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证研究等等,都说明实证包括案例研究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是必要的。

    此外,对接管理学,可以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研究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对接哲学,可以创新党的建设研究的方法论等等。

    总之,对接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党的建设研究,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的建设实践的新需要,综合运用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拓宽党的建设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整合成“大党建”理论,去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党的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检验和丰富党的建设理论,这样循环往复,将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稳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责任编辑:邓卫红

    相关热词搜索: 党的建设 对接 社会科学 人文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