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论郑杭生关于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自觉与文化禀赋

    时间:2021-04-17 08:22: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郑杭生以社会运行论为主干的社会学研究体系,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理论自觉,而且具备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禀赋。该研究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两大社会学传统的批判继承,也是对中国治乱盛衰的历史变迁和以治乱盛衰为关照重心的思想传统的借鉴融会。正是由于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独特的文化禀赋,郑杭生的社会学研究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而不是某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中国版。

    [关键词]郑杭生;社会学研究;理论自觉;文化禀赋

    [作者简介]李娜,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胡翼鹏,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186-08

    郑杭生先生从事社会学研究已经30余年了,他不仅注重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而且更注重对经验研究的理论提升。由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互构论、实践结构论和学科本土论,以及与这“五论”密切相关的其他理论命题,共同构成了郑杭生关于社会学研究的逻辑体系。以社会运行论为主干的“五论”及其衍生命题,既是郑杭生本人社会学思想的集中表达,也是以郑杭生为灵魂的“社会运行学派”的学术皈依,不仅蕴涵着独特的文化禀赋,也体现出了高度的理论自觉。

    近年来,有关郑杭生的社会学思想的研究讨论已有不少成果,对郑杭生提倡的社会学理论自觉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不过,这些总结分析大多侧重于重申理论自觉的内涵和价值,而对其社会学研究达成理论自觉这一学术目标的表现和因素探讨不多。实际上,郑杭生的社会学研究之所以能够达成理论自觉,根本因素是其研究所蕴含的文化禀赋。理论自觉与文化禀赋相辅相成,理论自觉锻造了郑杭生社会学研究的学理自性,而文化禀赋则奠定了其学理自性的核心价值。

    在费孝通“文化自觉”论的影响启发下,郑杭生于近年来提出并大力倡导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不仅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方向,而且也正是郑杭生本人的社会学学术进程的真实写照。理论自觉作为中国社会学的一种学术取向,其“自觉”的核心与前提是创造中国风格的社会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郑杭生就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先后提出并论证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等理论与命题。

    其一,社会运行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要素和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理想状态下,各个社会子系统和不同社会要素在发挥各自的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交互影响且协调互补,从而使社会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平衡与秩序。社会运行存在良性运行、中性运行、恶性运行三种类型,或者协调发展、模糊发展、畸形发展三种状态。特定的社会运行状态是由具体的条件和机制决定的。社会运行的条件包括人口条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等,而社会运行的机制则包括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状况是通过微观层面的社会子系统、社会要素的能动状态及相互关系体现出来的。因而社会运行论解析社会子系统、社会要素各自的功能发挥与综合的功能协调,其终极目的在于考量社会有机整体的运行和发展状况。所以社会学的使命是科学地探索研究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从而使社会尽可能地处于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之中。也就是在宏观层面上理顺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在微观层面上理顺社会的个体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

    其二,社会转型论。当代中国社会的运行状况,从总体上而言处于中性运行、模糊发展并逐步向良性运行、协调发展迈进的状态中。这种运行态势表明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深刻的转变之中,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社会运行状态由曾经的恶性运行向中性、甚至良性运行转化,而且也表现为社会运行性质的转换,即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更新现代的转型。因此,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研究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都必须从“转型度”与“转型势”两个维度来把握,离开这两个方面,任何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都无以立足。社会转型度是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程度与特点的说明和衡量,反映社会转型的整体状况,包括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和向度等五个方面。而社会转型势则是对社会转型度更进一步的深化,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或社区转型的能力、态势及其发展趋势的不平衡性。根据转型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当前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优势级、中势级、弱势级三种不同的转型地区。

    其三,社会互构论。个人和社会是人类生活共同体最基本的两大行动主体:个人是社会的终极单元,社会是个人的存在方式。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互构共变关系:所谓互构,是指社会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建构与型塑的关系;所谓共变,是指社会关系主体在互构过程中的对应性变化状态。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发展就是个人与社会的互构共变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存在着对立冲突,也包含着协调整合。由此,需要建立一种能够将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得当的新型现代性,促使互构过程中的对立冲突转变为协调整合,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经历着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转变,而且经历着从旧式现代性到新型现代性的转变。在社会转型快速推进过程中。现代性的转换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模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互构共变是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即社会在型塑个人,同时个人也在建构社会。因而,在具有“自上而下”改革压力与“自下而上”变革要求双重动力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进程中,既要考虑作为社会的国家、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个体对于集体、国家等社会存在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禀赋 社会学 自觉 理论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