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频率分析

    时间:2021-04-23 07:58: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 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收集到的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验案共424份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应用其统计功能编制用药频率表,绘制中药分类表。结果 共用中药226种,应用次数最多者为丹参,共264次,频率为62.26%;最少者为冰片等6种,仅用1次,频率为0.24%;频率大于40%的有丹参、黄芪、麦冬、川芎、当归、五味子共6味药;频率大于10%的有36味,可分为9类,其中活血类药种数最多,有8味。结论 丹参、黄芪、麦冬、川芎、当归、五味子是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惯用中药,体现了活血益气、养阴复脉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法;活血类药物占名老中医常用药类之首,表明了活血化瘀是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常用方法。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名老中医;用药规律;频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 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9.020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9-1071-0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1]。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包括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逸搏等,能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性猝死。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严重者可安置心脏起搏器,但费用较高,应用范围有限,且多项研究表明其可缓解症状,但并不提高患者生存率[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显著疗效[3]。中医学没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称谓,但根据其临床表现,通常将之归纳为“心悸”、“怔忡”等范畴,脉象多见脉迟、脉缓、脉结。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目前多认为是心脾肾阳气亏虚,瘀血、寒湿、痰饮之邪阻滞心脉,心脉瘀阻流通不畅。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时,各名老中医既有自己的治疗特色,又有一些共同特点,本研究通过验案分析系统,探索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总结其临床经验,以便于中医医师的学习与继承[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424份验案均来自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名老中医验案著作及检索数据库,共26位名老中医。患者227例,男124例,女103例,就诊次数为(1~5)次,年龄15岁~81岁。

    1.2 方法 将424份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应用系统的统计功能,选择符合条件的病历,即分析内容的关键词筛选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迟脉证”;选择分析类型为“OR型分析”,编制用药频率表。用药频率表包含中药名称、频数、频率3项信息,频数为在所有的医案中该药出现的次数,频率为该药的频数与医案总数的比值。根据用药频率表,将频率>10%的中药根据临床应用分为9类,依据每类药的种数,绘制表格。

    2 结 果

    2.1 用药频率表 424份验案共用中药226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者为丹参,共264次,频率为62.26%;最少者为冰片等6种,仅用1次,频率为0.24%;频率大于40%的有6种,分别为丹参、黄芪、麦冬、川芎、当归、五味子。详见表1。

    2.2 频率>10%的36种中药分类 频率>10%的36种中药按其功效分为9类,分别为活血药、益气药、养阴药、安神药、化痰药、温阳药、健脾药、理气药、祛湿药。活血药种类最多,包含8种;理气药和祛湿药种类最少,分别含有2种。详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统计出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424例验案中共用中药226种,其中按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分为3类:低频药(应用频率<10%)、中频药(10%≤应用频率<40%)、高频药(应用频率≥40%)[5]。低频药有190种,所占比例最大,占84.07%;中频药有30种,占13.28%;高频药6种,仅2.65%。6种高频药分别为丹参、黄芪、麦冬、川芎、当归、五味子,其中丹参应用频率最高,为心病之良药,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现代研究表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可减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防止“钙超载”,而心肌细胞“钙超载”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心肌细胞膜的电位改变易促发心律失常,而丹参具有保护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从而减少心律失常[6]。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其有效成分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保护心肌细胞[7],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有效成分麦冬总皂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8]。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集验方》称其“治疗一切心病”。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可加强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发挥正性肌力作用[9]。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尤能酸收心液、保固元气,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可增强心肌细胞的活性[10]。此6种药是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惯用药,体现了活血益气、养阴复脉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法。

    36种高频药和中频药,在其9种分类中,活血药应用种类最多,包括丹参、川芎、当归、赤芍、红花、郁金、元胡、三七共8种,这表明活血化瘀是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常用方法,且药理研究证实,活血药多有扩张冠脉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1];益气药和养阴药次之,分别含有5种,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白术为益气药,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熟地为养阴药,名老中医常用之治疗气虚型和阴虚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安神药和化痰药分别含有4种,炒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为安神药,石菖蒲、瓜蒌、半夏、细辛为化痰药,分别用于心神失养型和痰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温阳药和健脾药分别含有3种,桂枝、附子、薤白为温阳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为健脾药,分别用于阳虚不振和脾虚不运;理气药和祛湿药分别含有2种,陈皮、枳壳为理气药,茯苓、砂仁为祛湿药,分别用于气滞和湿聚。高频药和中频药,是各名老中医的常用药,表明其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显著。在诸多低频药中,不同药品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随着中医的发展,医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各种药材认识的深入,用药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还可能与治疗时患者的兼症或特殊病证相关。因此对于低频药,也不应忽视,应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其疗效优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3.

    [2] 刘峰.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进展[J].甘肃中医,2008,3(21):49-52.

    [3] 梁昌年,王华.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3(18):309-311.

    [4] 陈守强,郝鑫,张梦贺,等.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用药规律的varclus聚类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7(39):1241-1242.

    [5] 陈守强,张建民,袁锋.丁书文教授用药频率的计算机辅助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3):108-110.

    [6] 许小兵,慈书平.丹参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2,14(6):555.

    [7] 唐国廷.黄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9(22):844-845.

    [8] 于学康.麦冬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2,4(24):69-70.

    [9] 刘芳.当归的心脑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6(24):551-552.

    [10] 刘威,张茜,张成义.五味子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47-49.

    [11]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6.

    作者简介:庞庆荣,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级本硕连读生(邮编:250001);陈守强(通讯作者),工作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徐亮、侯建辉,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本硕连读生;毕文霞,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级本硕连读生。

    (收稿日期:2014-02-19)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律失常 用药 缓慢 老中医 频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