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孔子·《论语》·《史记》

    时间:2021-05-05 07:58: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孔子被国人尊为“圣人”。除个别特定时期外,他都拥有无数绚烂夺目的头衔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尤为重要的是,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为数不多的巨匠之一,为整个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但拥有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诸多头衔的孔子“信而好古、叙而不做”,没有留下任何著述。今天人们看到的《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门人在其死后,精心记录整理的孔子生前的思想言论,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孔子思想学术的博大与精深。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有黄金岁月之称。那个年代,群星璀璨,百家争鸣。无论哪一家、哪一派都可以直抒胸臆、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治国救世的言论主张,既有公义的名号,也有私欲的诉求。大到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小到对个人饮食起居的顾盼、对名的企羡与利的拒斥、对生的渴望与死的恐惧。林林总总,都是不加隐晦和掩饰的真性情的表白与展示。没有虚伪的说教,更不存在人为的“造神”或“造圣”,一切源于真情流露,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叫“诗(思)无邪”。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只可惜未能瓜瓞绵长、一以贯之。《论语》真实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学生们笔下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立体饱满的夫子。他虽然是时代的先知,站在人类思想的峰巅,同时也是凡夫俗子,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亦充盈其身。

    孔子自始至终思考和关怀着人类的终极目标,对大同世界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道义重担在肩,使命责任昭然。然而他也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讲究生活的品味与质量。“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其艺术感受力非同一般,用今天的话说他原来很小资,并不是时时处处故弄玄虚地豪言壮语和装腔作势的高大形象。

    孔子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为樊迟请学稼圃失望乃至痛责。他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而论道时,却并不赞同诸子的精进之道,反倒契合曾皙的想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就是希望在春夏之交的晴好日子,脱去厚重的棉衣,换上舒服的夏装,呼朋唤友,到河边洗澡,然后唱唱歌,尽兴而归。老庄的出世思想、庶俗的享乐主义莫不溢于言表。

    曾子曾这样评价老师的学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对于“恕”,孔子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全然一副利人忘己不辨是非的超然姿态。但孔子也不是不讲原则地和稀泥、搞中庸调和,他曾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铿锵之音,指斥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乡愿,德之贼也”。斗争精神、爱憎情怀俨然一当代愤青。

    无独有偶,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对孔子有过客观生动的描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郑国与弟子走失,独自徘徊于外城之东门。弟子四下寻找,一人对子贡讲:没有见到什么先生夫子,只看到东门有个人,其落魄、凄惨犹如丧家之狗。子贡找到老师后,据实以告。孔子欣然笑道:“说的其他话,未必尽然,但把我比作丧家之狗,太贴切了!太贴切了!”

    孔子到处宣扬君子之道并以正人君子自居,希望世人学而行之,以近贤者,远小人。但据《论语》《孔子世家》所记:当蓄养男宠名声极坏的卫灵公夫人南子相邀时,孔子欣然前往且相见甚欢。遭到子路的诘责后,孔子不得不对天发誓:“我假若有坏念想,让老天惩罚我吧!让老天惩罚我吧!”其实子路大可不必以此为难夫子,须知先生早有教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感谢孔门弟子和司马迁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执著与真诚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他们最大的贡献与价值,就在于不把孔子当作神或圣来包装与打造,不为威名所惧,不因亲情所羁,一是一二是二地讲述了先师金无足赤人非完人的雅俗往事,为中华文化砥定了最可宝贵的传统与原则: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

    然而,不为尊者讳的司马迁远没有孔门弟子幸运,所处时代的黑暗与残暴,使忤逆皇帝意志的他,承受了人世间最大的屈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司马公含垢忍辱,愤发著述,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尊者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破坏力的糟粕。之所以这样说,就在于它导致了中国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的虚假,使国民人格尤其是精英阶层先天不足。为尊者讳,一方面要把尊者那些不光彩的事,见不得人的事,难以启齿或形诸笔端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或金蝉脱壳、匿影藏形,或移花接木、嫁祸于人;另一方面,要为尊者涂脂抹粉、俏妆打扮,使尊者光彩照人、鲜亮无比,成为道德真理的化身、天命神权的宠儿。这样做的结果,掩盖了事实真相,颠倒了是非黑白,混淆了公众视听,使真理得不到弘扬,正义得不到伸张,罪恶得不到鞭挞,君子之道难以大行其途。而尊者们不管其品行如何低劣,心肠如何歹毒,照样人五人六地登上历史的神坛圣殿,接受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

    翻开二十四史,除了屈指可数的夏桀殷纣、胡亥杨广几个无道之君,赵高秦桧、严嵩忠贤几个为虐之狗外,绝大多数帝王将相无不以高大正面的形象定格于典籍之中,出现在后人眼前。刘邦本是个典型的流氓无产者,贪财好色,行事卑鄙猥琐,历史的风云际会把他推到了时代的前台。赖众人之力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为使刘家天下千世万代,屁股还未坐热,便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将屠刀挥向了昔日同生共死的战友,演绎了一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人间惨剧。但刘邦是尊者,讳的结果,不但洗脱了屠戮功臣元勋的恶名,更以一曲《大风歌》荣立于历史的潮头。

    一直以来,秦桧被铁定为杀害岳飞的元凶,高宗赵构好像连知情权都没有。细想一下,在金兵压境、国祚倾危的非常时期,作为中流砥柱的岳飞,如果没有赵构或明或暗的授意,岳飞岂能是秦桧之流所能加害的。岳飞直捣黄龙府,迎还徽、钦二帝的政治主张以及强大高效的执行力,恰恰成为点燃赵构杀机的导火索。我们替赵构想想,如若迎回了徽、钦二帝,那嗜权上瘾的赵构何以家为呢?明朝诗人文征明对此看得非常透彻,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实乃真知灼见。只可惜,千百年来,历史的审判却从未光顾过尊者赵构,而充当帮凶与替罪羊的秦桧们白铁铸身,赤膊背绑,跪伏在岳武穆的坟前,任雨打霜杀,万古唾骂。

    适之先生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理由多于此出。

    为尊者讳,是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思想心性的樊篱和桎梏。为尊者讳,说穿了,就是以其意志为社会大众的意志,以其思想来替代整个社会的思想。凡是尊者所倡导的,哪怕幼稚、荒谬、无耻以至其极,凡夫俗子们也只能敛心忍性全盘接受,不许有丝毫的疑惑和评判。凡尊者所厌弃者,哪怕是谋国为民的良计善策,耿介忠直的正义之士,也要千夫所指,弃如粪土。“不许想”,使用来思考的大脑丧失了功用,整个社会陷入弱智和极端,一切皆唯尊者是从,亿兆民众沦为犬儒,华夏神州万马齐喑,生机全无。

    为尊者讳能大行其道,自有专制政权的支持与拥趸。如果不是主观故意,仅仅是一时疏忽说错了话、写错了字,甚或没有说错话、写错字,但只要犯了尊者的忌讳,都要担杀头之险。

    朱元璋做皇帝前,为了活命,在凤阳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来阴差阳错,竟做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成了真龙天子。这下可了不得啦,那些和做“游方僧”有关的字词是万万不能用的,是大明朝最大的忌讳。只可叹有些文人士子、草民百姓,不长记性,不知道朱皇帝最忌恨用光、秃等字眼,被砍了头,还没弄明白犯了哪条王法。

    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其自信心本就不足,是故思想文化钳制甚于累朝历代。康雍乾三朝屡兴文字大狱,文人雅士戏作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作为杀头依据。为什么清朝训诂校勘之学大昌大兴,原因在于士子们于故纸堆中可躲避风险,以求完身。尽管前朝今世对康雍乾三朝皆有盛世之誉,无论其贡献与价值如何,为尊者讳而屡兴大狱,对中国文化及文化人极尽摧残与奴役,这不能不是其最大的污点。

    时代的列车驶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也近百年。在中国社会近百年剧烈变革与转型中,为尊者讳也同其他封建余毒一样被扫地出门,从形式上退出了曾经显赫无比的历史舞台。但无可否认,它仍像幽灵一样出没,干扰和迟滞着我们进步的步伐,给我们本不强健的躯体埋下种种祸患。对此,善良的人们切不可盲目乐观,须要有高度的清醒和警觉。孔门弟子和司马迁们秉笔著春秋,不为尊者讳的胆识、勇气、睿智给人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那么就让我们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起。

    相关热词搜索: 史记 论语 孔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