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推荐

    时间:2021-08-24 16:15: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的理解,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这样能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一起来看看中外名著读后感怎么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希望你喜欢。

    #93220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1

    一、我已阅读的外国文学书目

    1、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2、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4、海明威《老人与海》

    5、夏洛蒂·勃朗台《简·爱》

    6、艾米莉·勃朗台《呼啸山庄》

    7、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8、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9、普罗斯佩尔•梅里美《嘉尔曼》

    二、简析《鲁滨孙漂流记》的思想意义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的中下层资产阶级。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孙漂流记》是其代表作。主要讲述通过个人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较强。作品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因此,鲁滨逊·克鲁索被称为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因为在他身上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胜利,使人们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因此,《鲁滨孙漂流记》的出版,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

    《鲁滨孙漂流记》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他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认为,鲁滨孙的经历其实是一个被夸张了的英国社会时代的一个缩影。首先,他歌颂了人类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精神。强调了人的精神力量,体现了自由发展的时代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和价值。乐观勇于冒险,对生活充满热爱不怕任何困难,勇于向前。这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一个社会特征。其次,他也表现了一种永不满足地对外扩展的殖民意识,以及无节制的对自然的洗劫行为等。看完这部小说,我觉得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渐渐的消逝了,留下来的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的糟粕,是我们应该丢弃的东西。

    三、简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首先,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

    简·爱是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顽强斗争。“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等等,都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当她在孤儿院时,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其次,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

    简·爱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她曾对罗切斯特说过“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因此,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由上述内容可知: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同时她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高贵品格。

    四、简析《嘉尔曼》的写作特色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广泛接触各阶层民众,了解轶闻趣事,民间风俗,写了大量的游记,因此,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

    梅里美笔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他们都率性而一意孤行,表现为狂热激情的原始动力所支配,往往轻易地毁掉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和希望,甚至轻易地毁掉自身,连命运也视同儿戏。而《嘉尔曼》是其代表作。

    《嘉尔曼》亦称作《卡门》,其主人公嘉尔曼是原始强力与邪恶之美达到了完美的极致结合的一个典型人物。

    作者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来叙事。不加烘托的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独立不羁、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赛女郎。她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恶的特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坦率、刚毅不屈。她蔑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用恶习的方式反抗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在小说中,作者描绘嘉尔曼时是这样说的:“她的眼睛是狼的眼睛”,“她的美是一种奇特的、野性的美”,“她的头发,带有蓝色的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长又亮”等等,这些描写尽管简练,但却生动的揭示了人物的外貌、神态,惟妙惟肖。因此,精细的人物刻画,娴熟的艺术技巧是作品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五、外国文学学习总结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从外国上古文学学到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回顾和感受那段历史兴衰荣辱,感受那些伟大的作家所记录下的时代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神。

    在学习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

    1、 通过听故事、看故事的形式更好的了解了外国历史,很好的填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

    2、通过对一些外国名著的欣赏,我看到了我们时代正慢慢消失的一些精神,如: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等奋发进取的精神,它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强大,它虽然很血腥,但确实是人类文明很巅峰的一个时期。现在,我们应该要去找回它。

    3、爱情是平等的,是不讲求条件的。在当今的社会,连感情也被物质后,人们在择偶方面通常看重“三子”:房子、车子、票子。这是很悲哀的。但在《简·爱》中,我看到了一段最为淳朴的爱情——不为名利、地位,只因为他待人平等、友善。即使他再富有,我也可以离他而去;即使他再平穷,我也要和他永生相伴。这是一种神圣的、美丽的爱情。简·爱使我仍然相信世间的真爱。

    4、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也使我在写作技巧上有了提高。读完《嘉尔曼》后,我为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惊叹:他竟然可以用简洁的词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像狼一样的眼睛”、“野性的美”等,让我对写作手法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原来白描也是可以这样运用的。

    最后,我在学习外国文学的时的最大感受是:每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都会造就出不一样的文豪和英雄,而历史的舞台也正是由这些文豪和英雄所铺就。所以,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们始终都在那,而他们的作品,正是他们人生的演绎。

    #478491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2

    我读完曹文轩老师的《青铜葵花》,轻轻合上书,回味着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读完后我才知道什么叫人性。葵花丢失了父母,但受到了青铜一家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仿佛都是一家人。青铜虽然是个哑巴,但他对葵花爱护有加,好像就是一对亲足妹一样。

    最让我敬佩的是青铜。青铜家境贫寒,家里只有让一个人上学的钱,可青铜为了葵花能读上书,学到知识,不惜放弃读书的机会,一面为家里干活,一面接送葵花;在马戏团,他为了让葵花能在灯光下做作业,他去给她做了纸灯笼……看着他们相依为命的情景,看着他们似亲兄妹而胜于亲兄妹的感情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可是后来葵花要被召回城去了,全家人都陷入了悲痛中,葵花哭了,青铜也跟着哭了……

    于是青铜天天都在大草垛上,期待葵花的归来……

    有一次他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他看到了葵花,她还在水帘下。于是青铜张开了嘴巴,大声喊出了葵花的名字。是爱激发了他丧失的功能。人性的美是从心里产生的,是任何品质都不能替代的。有了人性,人才会善良;有了人性,人才能产生真情……

    我把书放在桌子上,想着书中蕴藏的道理:人生宝贵不是在于有多少财富,而是拥有人性,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478490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3

    在这个愉快的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假如给我三天明》。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她用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谁?她就是海伦·凯勒(以下简称为海伦),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海伦因从小得了重病,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她成了一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弱女子,但她仍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这是因为她有一颗不屈不饶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去拥抱世界……

    大家想想,连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都可以创造奇迹,而我们五官四肢齐全的人却……我们竟然连一个超残人(多处残疾的残疾人)都比不过!那是因为她虽然是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但她却有着超过常人的健康心理。

    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我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无论你面对着多大的挑战,你都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这本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478489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4

    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本好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写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个莽莽撞撞的毛头小子,历经千难万险,为了国家,他的一只眼睛在战斗中瞎了,中枢神经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到最后,他甚至两腿瘫痪,双目失明,左臂不听使唤。即使如此,他身残志坚,还是坚持工作,为布尔什维克党和国家发光发热。即使他只能在家里休养,他还是在写书,希望能记录自己的平生事迹,让其他的党员也像他一样努力工作。他是一个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党员。

    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感慨万千。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传,他只是将自己的真实事迹记录下来。文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一个爱国的、坚强的人。说他爱国,是因为他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说他坚强,是因为他在下肢瘫痪、左臂不听使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坚持工作。他认为,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他还能做,他就一定要做。即使党员都认为他应该休养,他也没有放弃,在家里写书。

    他是多么坚强!残疾了,还要为国家发光发热。想想现在的人吧,不说残疾人,就算是健全人,遇到困难还是会气馁,会放弃,何况是这么大的困难呢。而保尔·柯察金坚持了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忍耐力!如果我们突然双目失明,我们会怎么样?我们大部分人都肯定会认为生活没有希望了。

    写书嘛,有很多人都可以写书。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保尔·柯察金那样的境遇里写书、工作,那个人会怎么样?大多数人都会被这种生活逼疯的。而保尔·柯察金不但写出来了,而且还获得了大家的喜爱。而且他写了不止一次,在第一次创作时因为没有留下底稿就贸然寄出去,导致书稿丢失,他不得不再写一次。我之前说了,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本自传。你可以想象吗?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种境遇里,写出了这样一本几十万字的巨著!他残疾了能做得到,我们还健全怎么做不到呢?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坚强的精神,学习他那爱国的精神!

    #478488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5

    《狼王梦》是作家沈石溪的一部动物小说,它是沈石溪作品中的精品。

    母狼紫岚正临分娩之时,饥饿的她跑去鹿场偷鹿,被大白狗追杀,于对战时产下了五只狼崽。紫岚把狼崽们叼回洞里,发现已经死掉了一只,她不得以将那只狼崽吃下,才有奶给其他狼崽喝。这四只狼崽,老大因为像死去的黑桑,取名为黑仔,然后是蓝魂儿、双毛,最小的是一只母狼,叫媚媚。

    紫岚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把狼崽培养成狼王。她溺爱黑仔,什么都让着他,在两岁的时候,黑仔出去抓松鼠,被金雕抓走了。于是,紫岚又重点培养起蓝魂儿。蓝魂儿在一次捕猎中不幸踩入捕猎夹,紫岚为了不让猎人抓走蓝魂儿,狠心咬死了他。双毛天生胆小,紫岚运用激将法,成功激起双毛的勇气。他挑战王位,跟狼王对战,狼王用眼神唤起潜藏在他心里的恐惧,最后狼王咬死了双毛。

    紫岚的梦想一次次落空,她只好把希望寄托于狼孙身上。没想到媚媚竟跟一只地位低下的公狼恋爱了。紫岚与媚媚吵了一架仍没效果,她也只能默许。为了不再重复悲剧,为了即将出生的狼孙,紫岚决定跟金雕拼命。她使出“装死”骗过金雕,最终同归于尽。

    这个故事里的狼,不是东郭先生里的恶狼,而是一种聪明的动物。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狼世界的故事太精彩了!让人耳目一新。狼表现出了母爱、狡猾、勇敢和不屈,很有灵性。这个故事也太凄惨了,我想,它们的嚎声,肯定在述说着心里的悲伤。我真希望作者能加个好结局上去。

    中外名著个人感悟完结

    阅读经典名著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而读流行文学的好处是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现在我们这种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著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心得体会1

    这个星期我又一次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鲁滨逊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仅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我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依靠自我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仅有了自我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景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这完全是他凭借自我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滨逊是一个善于帮忙别人的人,他从一帮食人族手中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就成为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鲁滨逊还教他学会了说英语。不久,他又从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几个俘虏,和他们一齐劳动,共同生活。之后,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荒岛,鲁滨逊帮忙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回到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滨逊从落难荒岛到回到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

    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应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应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坚持一种进取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和挑战厄运。仅有这样,才能像鲁滨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

    名著心得体会2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新书,名为《骆驼祥子》这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

    主人公名为祥子。祥子是一个有梦想的车夫。他省吃俭用,凭着他坚韧的顽强力和不屈的精神,凑够了100元钱买了一辆自我专属于自我的洋车。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没过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几个士兵给抢去了。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地赚钱,买了他第二辆洋车。可是命运在捉弄人,他的第二辆洋车又被孙侦探给敲诈走了。祥子被骗光了所有积蓄,正落魄的时候,虎妞出现了。祥子被迫与虎妞结了婚。结婚后,祥子想做一个自由的车夫,于是虎妞给他买了第三辆洋车,可是不久,虎妞难产而死,祥子把他车卖了。

    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与祥子产生感情,但因为家庭的穷困不能结合。当对未来充满期望的祥子再次找小福子的时候,小福子已死。祥子再也无法鼓起对生活的勇气,从上进好强沦落到自甘堕落,正像树上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梦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又确实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对于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从前的不屈,从前的热血。可是,他最终还是输给了自我。

    名著心得体会3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掉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也许会迎难而上;但也会畏难止步。比如说张海迪阿姨,她小时候双脚就已经残废,但是她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去挑战挫折。她每天把词语贴在床头、墙壁上、厨房……经过张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战胜了挫折,而且还获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当我们遇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抗争。

    老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老人也说过医生令我最难忘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压倒啊!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败,但我们如果能够从失败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发现成功的曙光,把失败看成是同乡成功的必经之路。那才是从失败中获取的最大的收获。

    名著心得体会4

    记得初二时读过《简爱》。当时也只是粗浅的一看,只是觉得简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人,而如今真是常读常新。

    简一个贫穷低微、长相平平、性格倔强、感情丰富,而且多才多艺。会绘画、弹钢琴、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与别人对话时,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从不多说。

    简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而她在绝望中振作,沉沦中重生。这是一个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离开了姨妈,在慈善学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伦,一个放弃现实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壮美。默默的离开了简。简的失友之痛,加上罗可赫斯特的诋毁,简倔强不屈,用她一张平凡的脸面对一切。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见长大了。

    于是作为一个家庭教师,他来到了桑菲尔德,在某个下午,她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风衣,在路边遇到了罗切斯特,相见时,不知真的像罗切斯特说的那样,是简爱的魔力,把他的马摔倒了,还是别的原因。罗切斯特在简爱的身边摔倒。于是简爱的严肃、自重、认真、自强,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个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声:“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象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哪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而正要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强使她绝然离开了他,最后得知罗切斯特为救跳楼的妻子,双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来到他身边。

    简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可能这就是简人格的写照,也是我喜欢简爱的原因,罗切斯特也曾说过:“janeyou strang almost unearthly thing”这可能就是简的特殊之处!

    这也怪不得简爱吧中,有一人写道:看完了《简爱》,让我对简爱这么个人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我想,我将来也得当一个像简爱这样的人。

    名著心得体会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对生命的最高价值的说法。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强有力的语调充分说明了生命的珍贵。“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更加说明了宝贵生命的短暂和价值。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珍惜和热爱生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在许多有名的科学家的身上。

    全世界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身体变得十分虚弱。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着《进化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遭意外不幸逝世,并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严重的同时,仍然坚持化学研究,最终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这种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本身也是非常珍惜生命的表现。由此可见,珍惜生命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精神。

    另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珍惜生命的具体事例。大家大概都知道张海迪大姐姐吧!她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另外,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一位仅比我们大一岁的小哥哥,在自幼得了严重的糖尿病的情况之下,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学习,并且每天自己注射药物。就是在病情加重住进医院时,也坚持学习文化知识,最后,他竟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在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和爱惜生命的崇高精神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虽然不能向那些人一样做出一些大事来,但珍惜生命仍非常重要。我们应尽所能的用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做一些事。像帮助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打扫房间和看望并安慰临终关怀医院中的病人等,这些,便是我们现在珍惜生命的表现。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以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学习他珍惜生命的精神。也只有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让我们珍惜生命,用我们渺小的生命去塑造伟大的生活!

    读名著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能够有效的开阔人们的眼界,这要取决于你的想法和意识。尽管名著类的书籍不一定属于百科知识类的著作,但是这类作品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1)

    早就明白《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小说,说的是有关男女婚姻的事,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第一次了解《围城》,明白有这么一本书,明白中国文学史上有位叫钱钟书的作家,是大哥推荐了钱钟书的《围城》,其他的就不怎样记得了。

    不知那时是因为什么原因竟然未读。此刻想来真是可惜啊!说到钱钟书,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因为我一向把他和钱学森搞混淆。此刻想起来觉得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一位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而一位是”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

    我一向不太喜欢读长篇小说,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总觉得太长了,没耐心看下去,平时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说。这可能与我经常喜欢写些东西有关,我写的最多的莫过于一些情绪杂文了。我想当初,如果多看些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那时我的作文修为可能更高一些。

    我一向不看长篇小说,直到这个暑假,恰好妹妹从学校带了本《围城》,我空闲之余就拜读起几年前本该早就读了的《围城》,并一口气读完了。其实上网的时候,曾看过《围城》,那时也只是在上网时断断续续读过,可是不知怎样,也不知为什么,之后就没有读下去,所以直到这个暑假我不算真正读过一部小说。

    尽管以前也曾翻阅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忏悔录》、钱钟书的《围城》,但我以为这个暑假所读的《围城》,才是我真正好处上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2)

    星期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着。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的一幕幕浮此刻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许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景,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部队,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3)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假期的午时,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字体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四岁丧父,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之后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一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研究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当悔过自我以往的奢侈,我们应当不再浪费,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当开始满足自我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4)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一样。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着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述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仅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梦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杯具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感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感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感情方式迥然不一样,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我的感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我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像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感情。书中两段杯具感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感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现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我得到反抗平庸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然壮烈的感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我能够自豪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过”。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5)

    前几天,我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放下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本书里,有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他常常自称“怪老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大鱼周旋了整整两天,终于用鱼叉戳中了它。可是受伤的鱼流了许多血,在海面上留下了一条血腥的痕迹,迎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又使出全身力气与鲨鱼周旋,但回到海港时,它还是被鲨鱼啃咬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能在险恶的风浪与嗜血的鲨鱼中咬牙坚持下来,与他内心深处坚如磐石,绝不动摇的信念有关。而那信念便是两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在许多人都无能为力的困境中,他从未想到退缩,而是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甚至视死如归。尽管在与鲨鱼的斗争中,老人失败了,但他仍不失尊严,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一个老人都能如此执着、坚强,那我们呢?如果换我们处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我们是否会像老人一样迎难而上呢?想到这,我不禁暗暗下定决心:面对困难,我以后一定勇往直前、决不让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这句话对任何人都适用。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让我们迎难而上,站上生命的巅峰!

    古今中外名著读后感作文五篇完结

    阅读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事物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里,书籍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是电视、网络等高科技的产品。的确,电视有着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效果,书籍做不到。但是书籍带给我们的是最本真最深刻的历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1)

    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我读了叶圣陶老爷爷所写的《稻草人》。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扩荒者。《稻草人》也当然是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有现实内容的的啦!

    稻草人是农民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竿,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算是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虽然他造的并不是十分精致、美观,但他十分负责,比马啊,狗啊好多了。

    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我读后,十分感动,心里酸酸的,心中充满了沉闷和压抑,稻草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可怜的老妇人啊!不仅死了丈夫,连的儿子也得了白喉去世了,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可老天仍不眷恋她,她又落下了心痛这个毛病,老了,没有力气了,还得耕地。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还好今年稻子长得壮,雨水也不多,像是能丰收,可是没过几天,飞来了许多肉虫落在稻叶上疯狂地吃着稻子,渐渐的,一片片绿油油的稻叶全没了,只剩下光杆。他心痛,不忍心再看,想到主人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息,他低头哭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现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和来之不易。和过去的生活简直是无法相提并论。现在我走到家乡的田野上,现在的稻草人可神气了。就像一个战士一样,在绿油油的田野上站岗,也变得有鼻子有眼了,换上了一顶崭新的帽子,穿上了专属他的战服,这样看上去看得更加高大了,更加挺拔了,但是他的品质没有变,依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没有半点倦怠。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2)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这本书以离奇的情节设置、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强烈的对比手法,生动地向读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并表现了对低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的内容概要是这样的: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他先爱后恨,残酷迫害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而面目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为了救爱斯梅拉达,与恶势力勇敢斗争直至最终献出生命。通过这个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的故事,作者揭露了宗教的虚伪以及统治者丑恶的嘴脸,同时也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维克多·雨果,一位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他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生著作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据说他创作《巴黎圣母院》这部波澜壮阔的杰作,只用了150天,真是一位天才!

    小说讲述的是15世纪的法国,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描写,越是描写出社会的黑暗,就越是显现出平凡人民的高贵品质,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与哲理,足够读者去细细体会。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待人要真实守信,要追求真善美。就如小说里的卡西莫多,即使线条残疾,面目丑陋,他却从未放弃对正义与爱的追求,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地生活着,为了救出爱斯梅拉达,他付出一切从未后退。这故事多少年来都让读者叹息,也让读者充满了力量。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小说里应有尽有,似乎是你闭上眼睛就能触摸到的身边真实事情。《巴黎圣母院》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绝对是名不虚传!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3)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寓意深刻,让我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是他于1926年所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后于1927年编辑成书,改为现名。鲁迅在创作期间经受着各种反动势力的压迫,但他毅然支持学生运动,反对敌对势力。他面对这种困难的处境,毫不畏惧,这种信念和精神激励了他创作了这本书。

    内容上,这本书主要记叙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以及他的求学生涯,回忆了过去的那些人和事,表达了他对往事美好的的回忆和眷恋,以及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批评和嘲讽。

    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是针对那些“正人君子”发起攻击的,讽刺了他们的流言,告诉了他们——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是不会被销毁的,更何况这些“正人君子”是中国人,但却因为贪生怕死而服从与敌对势力,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辜负自己的祖国和父母了;表达了鲁迅对这类人的嘲讽与憎恶,以及对弱小势力的同情。

    第二篇文章《二十四孝图》揭示的是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作者的讽刺之情。《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幼时和长妈妈相处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位勤劳善良的的劳动妇女的喜爱和怀念。《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这3篇作品主要讲了鲁迅儿时的生活情形,展现了当地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面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3篇作品是鲁迅远离家乡,赴日本留学的成长经历,也是他印象最深的记忆。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充满诗情画意。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一段: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黄蜂伏在菜花上,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斑蝥从后窍喷出烟雾……作者调动了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描写了百草园的美丽风景;“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把百草园的景色描写得绘声绘色。还有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串入这一情节,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作品的语言朴实,亲切,是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这部不朽的灵魂之作,希望大家能细细品味,感悟其中的真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4)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十分棒的好书,它就是《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是本世界名著,它讲述的是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翁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个孤儿,他出生在济贫院,出生不久他的妈妈就死了。之后,他被当作一件物品一样被送来送去,受尽折磨,直到最终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这位先生收留了他,从此过上了好的生活。这个结果很完美,可是过程却是很凄惨。我真的不明白在他那瘦弱的身躯下有着如此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不明白他在饥饿、悲伤、孤独、痛苦下有这样顽强斗争的意志;更不明白他在尊严受到严重摧残下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奥利弗在已经失去亲人的痛苦下,受了这么多折磨。真不明白在他瘦弱的身体下,有着怎样的意志,能使他坚持不懈,使他在饥饿、寒冷、孤独下顽强斗争,向完美的生活前进。

    最令我感动的是奥利弗遇到强盗集团的那段经历。奥利费在路上走上了七天七夜,饥饿难忍,疲倦不堪。他遇到杰克一个小偷。杰克把奥利弗带到了贼窝,小偷们想把奥利弗训练成一个小偷。但奥利弗受尽折磨也不愿意,逃了出来。读到这,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仅有10岁,可他的坚强、勇敢、正义是我们难以相比的!奥利弗承受着痛苦,宁愿过着流浪的生活,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小偷。他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向往,是支持他前进的力量。

    与奥利弗相比较,我们生活的多幸福,可还是不满足,常常抱怨生活。在目标追求上,只是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了,缺少意志力。此刻,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正和饥饿、孤独、寒冷作战。我们要珍惜现有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学习,让自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本事去帮忙这些孩子,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灿烂阳光般的完美生活。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5)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近日,我又在网上读了文言文版的,获益匪浅啊。

    这《西游记》啊,可谓是妇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图个新鲜,或者是看看里面孙悟空的神气,并没有领悟其中的真谛。我这次看,与以往可谓是天差地别啊,对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领悟吧。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经,一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获取了真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但虽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看法。他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无能,其实,在我们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许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说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统治下,都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明王朝统治的腐败,。可是,在这种情景下,在我们眼前出现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抗争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悟空!他

    从石头里蹦出,对世间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对于玉帝要捉拿他,却绝不屈服,还“大闹天宫”,可是有时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这样一个人物来进行比较,更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也使我们想到当时的朝政是怎样的,朝政中当官的又是怎样的。

    其实,那些腐败无能的官员往往与天上的神仙大佛有必须的关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着自我与天上某某神仙有必须的关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为非作歹!我想这些人间的官员也可是如此吧,借自我身后有大人物给自我撑腰,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导致了朝政的腐败以及社会经济不景气。

    虽然如此,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时的不所畏惧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终最终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我想,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可不能像猪八戒有时那样喊散伙,只要坚持,我们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虽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磨难,可是这样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得到锻炼,所以,必须要勇往直前!

    《西游记》给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联想到了许多,它被评为四大名着之一,可谓是当之无愧啊!《西游记》,这颗在历史上耀眼灿烂的明珠,正闪烁着那金色的光!

    阅读中外名著的读后感五篇完结

    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著作,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著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1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包家二奶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2

    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子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

    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杀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

    姐姐妹妹们,不要学什么宝姐姐,林妹妹,学学凤姐姐就对了。

    哥哥弟弟们,不要追什么宝姐姐,林妹妹,追追凤姐姐就对了。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3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微软雅黑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埃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4

    在没有读过巴金的作品之前,我无法想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想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自从我读了他的作品《家》之后,对巴金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家》描述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透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家》是现代版本的《红楼梦》,因为两都都是记录封建阶级没落史的杰作。

    《家》描述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爷一辈、克字辈和觉字辈。这三代人和鸣凤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鲜明,面目清晰。这三代人的活动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醉生梦死,坐吃山空,腐烂透顶的,他们为了继续腐化享乐的生活就拼命维护封建宗法制度,这些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象蛀虫一样蛀空了这个阶级的机体,再也不能有什么别的作为了。第二类人理解些资本主义的影响,头脑略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机。但他们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只期望有些改良,使家适应新的环境,苟延残喘下去。第三类是受“五四”运动影响的觉慧觉民一类人,他们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要求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有较彻底的反封建思想。觉慧敢于与女仆鸣凤恋爱,最后离家出走,觉民也违背家庭意旨,实行抗婚。此外,《家》中还写了众多受污辱受损害者,主要是些女性。家族内部的有瑞玉、梅表姐等,女仆中有鸣凤,婉儿等,她们被封建阶级吞噬了。一桩桩血淋淋的吃人惨剧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野蛮凶残,是《家》最有批判力量也最动人的部分。一些优秀分子抛弃了黑暗的家,走掉了。于是剩下克明、觉新当然无力回天。倒了一个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统治的一根支柱。《家》把高家的没落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前来表现,大大加强了它的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这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表现,高家的败落不仅仅因为道德的沦丧,而更重要的是时代之使然。

    《家》写了觉非战争性的出走,而至于他走到哪里,那不必须是一部小说所要回答的。但是巴金的一系列青年题材的小说,大概已经回答了觉慧走上社会以后的状况。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从小就爱和下人在一齐,这让他有可能从受欺压者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家。一旦理解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便可能比较坚决地背叛家庭,开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巴金的作品多是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控诉、讨伐,于是便有了这篇引发我诸多感想的《家》。《家》这篇文章能够称得上是一部巨著,我想我真是爱上它了。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5

    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为了倾吐自己鲜明的爱和恨,宣泄自己积郁的悲愤,也为了探索青春的价值和好处,在距故乡成都千里之遥的上海,用整个身心,写出了一本近三十万字的小说。这个青年就是著名作家巴金。这本小说就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

    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被公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下的典型形态,书中描述的高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个旧式的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完美的东西遭到无情地毁灭,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以及梅芬、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命运,最终都免不了杯具的结局。

    《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慧,他思想先进,充满活力,是高家的叛逆者,是完美与期望的象征。然而书中还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觉新。如果说觉慧代表的是梦想,那么觉新代表的则是现实。他无疑是《家》中内心最复杂、最矛盾的人。大少爷觉新也曾受到过新潮思想的熏陶,也曾有过出国留学的机会,曾几何时,他是一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着期望,对人生充满着追求。然而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放下了理想、感情,顺从了家族的安排。这份包办的婚姻,成为了一切杯具的开始,在这以后,不幸接二连三地降临,他隐忍退让,独自承受着痛苦,期望以此来换取些许的宁静。只可惜他的委曲求全不但没有为他带来安宁平静的生活,反而间接导致了他爱的人相继离他而去。失去了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同时也失去了幸福的资格,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只剩下他独自痛苦地应对一切。

    究竟是懦弱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杯具,还是命运给了他懦弱的性格?他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新的思想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必须的烙印,但是他同时又受到封建孝道的束缚,骨子里依然有着守旧的血液,这也许成了他杯具命运的根源,成了他一生杯具的缘由。一段婚姻,两份深情,在本就应幸福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经历了生离死别。也许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但不能否认他的一颗真心,满腔赤诚;他是一个称职的兄长,为弟弟们构建起一片碧海蓝天,将悲伤尽收己身。对于他,再无情的人也不忍苛责……

    在《家》中,感情是不圆满的,带着宿命的伤,在《家》中,几乎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抹深入骨髓的遗憾,回荡着一缕沉重寂寥的叹息……《家》如同一支悲伤的抒情曲,伤感开场,心痛收尾,《家》恰似一首情思凄婉、深沉美丽的抒情诗,缠绵悱恻之余又潜动着一脉春温。在这个虚构的空间里,作者所欲展示给我们的,是描述过去十多年见的一幅画卷。虽然那里只有生活的一部分,但已经能够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苦难所组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在人们心中动荡。青春毕竟是一种美丽的东西,无论期间是否经历过痛苦与磨难,当多年后再次回首,我们所能铭记的,依然是它的美丽……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6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曾在他写的一篇《代序》里大胆地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他做到了。在这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中,他赤裸裸地揭露了那个时代国民的麻木愚昧和社会的吃人本性真实一面。

    作为主人公之一的觉新,无疑是全书最“华丽”的杯具。他是处于时代转折点的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牺牲品,他是新思想和守旧势力之间抗衡的矛盾产物,他以自己无数次的无奈悔恨委屈求全演绎了自己彻头彻尾令人声泪俱下的杯具人生,也注定成为旧时代千万陪葬中之一。他欠梅的,欠瑞珏的,欠给海儿和刚出生就永失母爱的新生儿的,该拿什么偿还?可怜的人啊。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公明的审判即将开始,阳光刺穿阴霾,撕裂开一条口子,他分明地看见了,那些腐朽不堪处处散发糜烂气息的旧事物迅疾化成一股汹涌的激流席卷而来,他退缩了屈服了,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理解了,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带走了梅和瑞珏。如果当初他勇敢些争取和梅的幸福或许一切都会迥乎不同。

    觉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纵览全书,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最后的不同境遇,正是由他们不同的个性决定的。作者不就在借此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以及为青年一代呼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还有多少鸣凤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波澜不惊的湖水,含泪纵身了结了短暂而辛酸的一生,萧瑟了月夜;还有多少梅用忧郁的眼光望着觉新渐行渐远的背影,苦叹“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还有多少瑞珏屈于郊外潮湿的小瓦房,躺在床上嘶声力竭地发出凄厉的喊叫,临死也无缘见丈夫孩子。还有多少生命能够浪费,还有多少血肉被肆意践踏。人果真能够如此绝情,鸣凤的抽泣,梅的落泪,瑞珏的恸喊,尽湮没于千百年来的忠孝礼义。她们的眼前“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饱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那里面不明白埋葬了多少令人悲哀断肠的痛史!

    但是最后出现了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寄托了我们的期望,带给我们一点新鲜空气,尤其是在自己房间门口义正词严义愤填膺地痛批要来他房间捉鬼闹事的陈姨太克明一群人,令人眼前一亮并为之热血沸腾。那个时代正是需要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更何况还是一只风雨飘摇中自位难保的纸老虎。觉慧,他最后冲破了黑暗,踏上了光明,他在身先士卒地宣告“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

    如今再透过此书穿越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不由地为觉慧倩如存仁喝彩,他们奏响了旧制度的葬歌,奏起了那一整代进步青年所梦想着的新社会的催生曲,他们向旧礼教灭绝人性的罪恶,令人齿寒的污秽发起了强有力的控诉。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他们是勇敢的新生代!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7

    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那一条无人能够更改的霸王条款。”我一向不相信这句话,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终坚信着:生活是能够靠人来改变的,人是能够做生活的主人的,因为“人定胜天。”

    《家》这本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的描述了高公关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写作这篇小说,一是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二是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岁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的诚挚热爱,作者透过《家》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透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述,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家》充满了信心,期望和力量。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达了这种不屈于命运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创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挑战,处处有激流,也许有人说:“我们就应随遇而安。”这不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平静安稳。但我想问:“我们为什么要有生命?”“我们生活来做什么?”难道就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吗?罗曼罗兰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的不错。

    生活的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间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那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生活中,我们应时刻怀有一颗战斗之心,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不明白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但自信,充满战斗力是我们应时刻持续的态度,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吸取一些教训,总结一些经验,为下一站的到来做准备。即使应对挫折,也就应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谢失败,是它们,让我们成熟与成长。

    山中的激流不会因为一瞬间的阻碍而停止动荡,它们会竭尽全力创造出自己的道路,透过乱山碎石中间。那应对生活的激流,我们又该如何呢?难道是将自己与世隔绝,任激流在周围澎湃吗?任生活所左右吗?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那生活不也是吗?应对生活,我们应将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时光的磨砺中学会生存,在生活的激流中学会成长!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8

    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被迫与所爱的梅分离,娶了另一个少女,梅却被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终。他也热烈地爱着她的妻----一个善良贞静的女子,但他却不能保护她,让她任人摆布,听着她在为他生第二个孩子时的痛苦的呻吟声却不能进房看她,明白妻因难产而殒逝却不能与之见最后一面,却只能够忍受。他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最后帮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

    我厌恶觉新这样的人,他是那样的懦弱,那样的无能,他不去争取他所爱的梅,也不能保护他所爱的妻,他还是一个男人吗?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他一向维系的家扼杀他最爱的两个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们啊!他的顺从扼杀了他自己,也摧毁了她们。然而,他却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灭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挣扎,没有幸福可言,更没有期望所在!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人物!这是怎样一个吃人的世界!我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但对于觉新,我就能够憎恨他吗?他是最大的牺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二哥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忙,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他能够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三弟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坚定,他最初与俾女鸣凤相爱,但无情的长辈把鸣凤迫得投湖自尽,这成了觉慧心中一道永远的痛!在这一点上,我比较厌恶觉慧,因为他的自私,连鸣凤向他诉说一切的机会都给扼杀了,他还曾想过放下鸣凤,让这样一个十七岁的纯结少女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鸣凤为他牺牲了,她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湿淋淋的尸体,和一个苍白的吻。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感情,或许在那个时代,感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这天,在我看来,没有感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9

    一个人、一杯茶,打开空调,躺在床上,随手拿起身旁的《家》开始“啃”。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全身热血沸腾,我也想加入觉民和觉慧他们反对封建势力的队伍。

    觉新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作为长孙在他父亲死后,他务必挑起承担这个大家庭的重任,家中的长辈都反对新思想、维护封建秩序、封建礼教,但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却是誓死抵抗反对封建思想,想要改变封建社会传统的热血青年。他们不服从哥哥的管教不愿意理解封建思想,觉新其实也是一个渴慕新思想的人,但是作为家中长孙他只能理解封建的思想、礼教。觉新是懦弱的,但无力反抗这一切。他也是矛盾的,只有集痛苦、悲痛于一身。

    觉民和觉慧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们幼稚而大胆,他们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光明、自由、幸福热烈的追求。他们参加学生组织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和创办《黎明周报》抨击封建的一切东西,嘲笑哥哥的懦弱,与封建的高老太爷进行“对抗”。直到高老太爷被“击败”。他们胜利了,老太爷也去世了。尤其是觉慧,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想尽一切办法反对封建势力,最后他义无反顾的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只身一人来到上海。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的太多的牺牲品,他们因无力反抗这一切而忍受着痛苦,甚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鸣凤才十六岁,本与觉慧相爱,但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别人做姨太太,明明相爱却要被拆散,可怜的鸣凤死死哀求却没有帮她,在出嫁的前一天就跳河自杀了,瑞珏要生孩子了,却赶上高老太爷去世,陈姨太说不吉利让觉新将瑞珏送出去生孩子,瑞珏被送到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地方,觉新抱着瑞珏哭,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流泪,可怜的瑞珏在那么偏僻的农村地方因为难产而死,梅因封建势力的压迫不能与觉新在一齐最后也带着对封建势力的不满受压迫而死。这些都是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的牺牲品。我们透过人物的悲惨命运能够看到制造它的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精神的可憎和悲哀、荒谬。

    高老太爷是封建统治者,高老太爷也能够说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他反对新思想,专横的实行着对封建制度他把觉新逼的走投无路,他反对一切新思想,包办子孙的婚姻,剥夺他们的自由、幸福。觉民和觉慧反对封建势力,与他进行“对抗”,他便认为他的威严、地位受到了威胁,他是这一幕幕杯具的操办者,这一切的杯具都是他的“杰作”他太顽固,残暴的统治着这个家庭,使这个家庭逐渐走向灭亡。

    那个时代需要的是觉慧这种反对封建思想,支持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如果那个时候的人都不像觉新那样懦弱,而像觉慧那样勇敢的话,也许也不至于会有那么多的牺牲者,也许早就推翻了封建统治,使人们得到自由、幸福。

    封建社会是堕落腐朽的,是罪恶的,其实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来,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方还是存在着一些封建思想。长辈们重男轻女,不理解一切新思想,我们要用心反抗这一切,使男女平等,使全国人民都能得到自由、幸福,不再受封建势力的迫害。

    品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10

    家,是将无情岁月装点成温馨时光的心灵归宿;家,是把冻在心头的坚冰用温情融化的人生暖炉;家,是风中雪中远程归来的游子们心中坚定信念的来源之地。家这个字,无论何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是诗般的美好,它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支撑着我们在漫漫人海中敢于开拓。但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家这个字对于青年来说却是一道真实可感的枷锁,它不停地压制着“她们”那颗鲜活跳动的心,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笼罩出一片阴影,令人窒息。

    在巴金先生写的《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不是高家祖孙几代之间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反而是活跃在字里行间的那些俏丽的身影――那些个性鲜明的女孩们,梅,瑞钰,鸣凤的遭遇让我深深为生活在那个黑暗封建的时代的少女感到同情与惋惜。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阶层,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但都逃不过封建思想对她们的残害与压迫。

    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就像绽放在白雪中的一朵清冷孤傲的梅花,不争不抢,但也从来没有能力与勇气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什么,她只是默默忍受着漫天飞扬的大雪,只能拖着早已被折磨的虚弱不堪身体计算着自己还能在无穷无尽的雪中熬多久。最后,她走了,她带着怨恨,离开了人世。而这场悲剧的一切,开端竟幼稚的可笑――她的母亲,在决定她终身幸福的前夕,与高家太太,即与梅情投意合,青梅竹马的高觉新的继母发生一次无谓的争执,两家太太抹不开面子,拆散了他们。这也是梅婚姻悲剧的开始,也是梅痛苦的根源。

    而瑞钰,高觉新后来的妻子,这个拥有亲和力的善良女子,她真心的对身边的人好,从不像其他太太一样苛责下人,宽厚待人,对待她爱的丈夫,更是将所有的少女情怀倾注于他。爱屋及乌,对待被勒令待着家里不准参加学生运动的高觉慧,她也用女性细腻的关怀顾及了他,让他来下棋,怕他一人待着心里烦闷。但顺从与善良没有给她带来好结局,高老太爷死去后,快要临盆的她被陈姨太一句“在家里生产,怕冲撞了,会有血祸”就被要求搬到城外偏僻潮湿的小屋去住,丈夫早已被环境压迫的无力反抗,她只能流着泪点头,最后难产死去也看不到丈夫最后一眼,因为“男人进了产房会走霉运”,觉新这次拼命反抗也无用了。

    这两位女子都没有做错了什么,相反,她们用自己的天性与纯真为那个黑暗社会增添一丝不一样的光辉色彩,但她们错就错在不幸生在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她们的悲剧,不会是旧中国的个别现象,而是无数女子悲催命运的缩影。她们拥有富足的生活,但她们同时也被无数繁文缛节所约束,甚至她们连未来也不能自己决定。她们也拥有一定的学识,在新旧思想冲击的社会,她们也有渴望自由的思想,因为懂得,所以想要反抗,因为反抗无力,所以反而加剧了她们的痛苦。家带给她们的,既有短暂的温馨也有长久的悲剧人生。家的意义,早已失去了光彩。

    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幸福一往无前的奋斗。家的意义重新被镀上光辉温暖的精神。

    看完中外名著读后感心得你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师友及同学!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名著 中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