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守候51载的中俄恋

    时间:2020-04-03 07:57: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1年5月的一天,在俄罗斯萨玛拉市一幢普通的民宅前,一位风尘仆仆来自中国78岁的耄耋老人。与一位满头银丝的72岁俄罗斯老妈妈,像久违的恋人一样目光定格凝视良久。中国老人老泪纵横,疾步上前抓住老妈妈的双手,深情吟唱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唱着唱着,懂得中文的俄罗斯老妈妈早已泪眼婆娑。这个中国老人用23载艰辛沧桑履行自己的承诺,而俄罗斯老妈妈用51年的守候与荣辱不惊的怒放生命,用终身未嫁撼人心魄的人间大爱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曲人间至爱的传奇之歌。

    笔友萌生“中苏“恋

    1939年,依娜出生于前苏联古比雪夫市。1956年,喜爱中国文学的依娜在俄文版《友谊报》上发表了一篇《我爱中国》的小诗,并在发表诗歌后表达了想交一个中国笔友的愿望。这首诗恰好被比依娜年长6岁,当时在北京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中国小伙陈诺看到,精通俄语的他对认同祖国的作者产生好感,随后将她的诗歌翻译成汉语,在一家期刊发表后,给依娜写了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并寄去样刊,希望她有机会来北京观光并愿做她的向导。收到中国笔友陈诺来信后,依娜当即回了信。对于依娜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陈诺至今都能倒背如流:你好,亲爱的中国朋友陈诺!非常感谢您能给我写信,我也特别高兴给您回信。每一封中国朋友的来信,都带给我莫大的快乐。我知道,能够结交中国朋友,是我莫大的幸福。我们盼望世界和平,我们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幸福地生活,希望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朋友……

    从此,22岁的陈诺与16岁的依娜成了无所不谈的笔友,两人一个月最少写5封信,他们交流的内容包括文学、人生价值观、地方人文风俗等。随着鸿雁传信不断和俩人了解的加深,他们的感情开始升温。1958年,陈诺下放到农村,他将自己在田野间挥汗劳作的照片寄给了依娜,依娜也很快回了一张生活照,照片上的依娜穿着荷绿色连衣裙和白色高跟凉鞋,曲线毕现身材高挑亭亭玉立,让陈诺一见钟情如痴如醉。1959年以后因两国关系逐步恶化,他们之间的通信愈来愈难,大量的书信如石沉大海,联系经常中断。他们都在思念对方,经常在梦中相会,此时俩人关系已发展到“非你不嫁,非她不娶”的地步,尤其是依娜想见陈诺的愿望更为迫切,她在给陈诺的书信中表示:“时光飞逝,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真不知道我们何时再见面,你现在在想念我吗?我的诺,对我来说,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如果我突然失去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依娜想来中国,但陈诺觉得依娜不懂中文,来中国后一定交流困难。而自己懂俄语,不如自己主动到俄罗斯去找依娜。经过不懈努力,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就在陈诺获得批准前往苏联看望依娜时,单位需要陈诺出差新疆三个月,单位答应陈诺,只等出差回来就让陈诺出国。可孰料这一去竟是三年,在边疆枯燥困顿的岁月里,期待异国女孩的来信成了他生命的最大动力。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依娜的来信也越来越少。陈诺做梦也没想到,依娜那边,因为依娜当时年纪小,陈诺的来信大多被依娜的的爸爸有意藏起来了,所以,依娜一直没有收到来信。

    1963年初春,从新疆回来的陈诺被单位派往长江边的安徽安庆市,在这里,陈诺在心急火燎的期待中收到依娜最后一封信,她在书信中深情写道:“一回家就看到了你的来信,你让我去你那里,我愿意。就算我们之间的距离,比现在远上百倍千倍,我也愿意。就算等待不是一两年而是许久,我也愿意永远与你在一起。可是现在,我该做些什么,才能到你身边呢。尽管你们有自己的风俗,尽管那里吃的是米饭和馒头,但那些都阻挡不了我。我知道我也相信,我们一定会幸福的。”这封迟到3年的情书,满载着异国姑娘的无限深情表白,令陈诺泪雨滂沱,他从此再也没离开安庆,他发誓要用一生的守候来等待他生命中至爱的女孩出现。

    守候22载的恋情

    1964年,陈诺被安排在安庆四中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在繁忙教学中,为了能获得心爱姑娘的信息,陈诺煞费苦心地订阅了一份俄文版《真理报》。紧接着,上世纪最动荡混沌的岁月来临,清贫的陈诺也未能幸免,他那些与依娜的通信竟然成了被批斗的“罪证”。1965年,陈诺被造反派送往安庆枞阳普济圩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在精神肉体遭受双重炼狱的日子里,陈诺精神萎靡愁云惨淡,每天一到傍晚总是呆坐在床边,一遍遍抚摸着依娜的照片、信件挥泪度日。也正是依娜那一封封火热奔放的情书,再度燃烧起陈诺的生命激情,使他濒临枯竭的心慢慢滋润起来:为爱活着,为美丽的异国姑娘的承诺活下去,并活出个样子来!1978年,历史的阴霾逐渐退去,陈诺被组织重新安排回到安庆四中。再度回到校园重拾教鞭,陈诺对依娜的思念日渐丰满起来。为此,陈诺多次坐车来到安徽省会合肥,买回大量的俄语书刊,以期了解依娜家乡的发展状况,捕捉她的蛛丝马迹。而世界的另一头,依娜一生都背负着思念的巨大包袱,无论是因工作来中国,还是在俄罗斯,她都非常想和陈诺见上一面,在长年累月的思念折磨中,依娜渐渐白发点点。同时在浓厚中国情结的驱使下,她学会了用流利汉语演唱《歌唱祖国》,她还读完了几十本中国古代史,研读过郭沫若、老舍的书。依娜喜欢中国的京剧,更喜欢中国的美食,她跟中国的情结,完全是因为对陈诺的思念与牵挂。

    一个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苦苦地寻找,一个是在最后收信的小城漫长地等待。寻找与等待用思念牵线,用信念支撑。二十多年的守候与等待,最终在无言结局中以心中爱情之花的凋谢而结束。1983年,陈诺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周幼萍并成了家,1989年,他们可爱活泼的女儿陈润洁出生。而那岁月积淀的往事一直被他埋在心底,从未向妻子提过。

    随着中俄两国互信加强,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倡导和确定互办“国家年”活动,强劲的中国风也深深触及了依娜心底的隐痛,加速了她寻找陈诺的速度与步伐。她通过当地外交官员向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求助,满世界找他。

    2010年11月初,经过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努力与奔波,依娜终于得知陈诺的地址与联系电话。当国际长途那头依娜得知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后,她激动地说:“天呐,芝麻开门,奇迹终于出现了!太谢谢你们了!”

    你幸福我就幸福

    2010年12月16日,依娜飞到了北京,来到了自己热爱的中国。她随手拎个装着陈诺来信的箱子,像护着宝贝似的时刻不离身。而陈诺也已经接到中央电视台邀请坐火车先她一天到达北京。2010年12月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等着我———中俄跨国寻亲公益节目”直播现场,当依娜与陈诺各自带着一箱书信在舞台上相见时,刹那间,一种喷薄而出的激情涌漾全身,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少顷,依娜双手捧着陈诺的脸,感觉是那么自然,那么默契亲切,陈诺深情地喊了一声“依娜”后,依娜清晰地应了一声“哎!”依娜动情地紧紧拥抱住陈诺,任开心的泪水肆意飞扬……“中国的诺,感谢你终于出现了,”依娜告诉陈诺,“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陈诺不敢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俄罗斯老人,就是让自己魂牵梦绕的近半个世纪的依娜,警惕的他现场盘查起依娜的出生年月来,“你今年多大年纪?”“71岁”。“是哪一年出生的啊?”“1939年。”陈诺确认了,是依娜,又一次热烈的拥抱!依娜突然发现陈诺右手中指肿突出一大块,难过地把他的手握紧放在胸前问他疼不疼?得知陈诺的手指变形是常年伏案批改作业造成时,依娜的泪水忍不住再度夺眶而出,“你不该太累,我在全世界找你!”陈诺用俄语告诉依娜,“我也一直在寻找你。”“为什么?”陈诺用中文说:“想知道你的状况,只想你过得比我好。”依娜又问了一声:“为什么?”陈诺没有回答。他们互相搀扶着坐下,开始追忆起连绵50多载难忘岁月河流中的朵朵晶莹浪花……

    爱情升华为亲情

    等了近半个世纪的恋人啊,你在远方究竟生活的怎么样?这个挥之不去的牵挂通过北京见面现已生根发芽,让陈诺食寐难安。看透了丈夫的心思,周幼萍主动提出让陈诺一个人去俄罗斯探望。

    这注定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一次破冰之旅。依娜得知陈诺将来萨玛拉,她高兴得失眠了。依娜又兴奋又紧张,连忙把家中陈旧破损的家具“伪装”—下,免得陈诺看了又要心疼流泪。于是,依娜从小百货市场紧急买来塑料台布把书桌、餐桌包了一下,又用张黑塑料垫子遮住沙发木椅的破损面,还用一块木板垫平了倾斜的沙发,好让陈诺坐得踏实;又买了许多新鲜蔬菜、海鲜储放在家里,恭候老人来临。5月20日,陈诺从上海飞抵莫斯科,一天后辗转来到依娜所在的萨玛拉市。2011年5月22号下午,陈诺终于如愿来到依娜居住的郊外木制楼旁水泥小径上,依娜早在大风中等候。这次相见,陈诺才知道依娜为了坚守那份情感而终身未嫁的真正原因:当年,频频来自中国的书信引起了依娜父母的注意,依娜严肃的父亲是一名曾参加过二战的飞行员,在严格的家教氛围中,再加之依娜当时还没成年,父亲便悄悄隐藏了许多陈诺来信。后来,依娜当了名小学老师,为了坚守最初的那份朴实无华情愫,依娜选择了终身不嫁。依娜父亲1960年去世,到1986年母亲去世后,依娜就孤苦伶仃地一人生活至今。得知依娜的一切后,陈诺为依娜的巨大牺牲付出心痛不已。“我的诺,我们的结局也许是天意,但我们也要感谢上帝,你终于来到了我身边,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快乐相聚,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吧!”依娜的劝导打开了中国老人的心结,渐渐地陈诺不再郁闷愧疚,走出情感折磨的阴霾。在萨玛拉逗留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依娜带着中国老人尽情欣赏异域风光,此外她还使出浑身解数,变着法子让陈诺享受俄罗斯美食大餐。

    无论世事变迁,无论荣华卑微,无论失去拥有,我们相信,在生命的流程中,这份跨越两个世纪的真爱始终是把挡风遮雨的伞,一部受用不尽的百科书,为这两个国度的家庭带来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成员的心灵绿洲。

    相关热词搜索: 中俄 守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