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情感犯罪影片《白日焰火》情节人物设计

    时间:2020-08-17 07:53: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犯罪类型片中的情感犯罪,是指以情感元素(情爱、父爱、母爱)为主线,以仇杀、情杀为故事发生基础的犯罪片。因为影片中的犯罪事件由情感纠纷和情感的激烈冲突所构成,这使得情节更为丰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更为复杂。《遇见罗伯特·麦基》一书中曾提到:“一个犯罪片中,两个激励事件,一个被发现的犯罪,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犯罪,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会打破生活的平衡。”[1]本文以电影《白日焰火》为例,主要研究的是犯罪类型片中关于情感犯罪的情节与人物设计关系。

    [关键词]犯罪;情感;情节;人物;《白日焰火》

    犯罪类型片又可称为警匪电影。所有剧情电影里,犯罪片必定有犯罪也有警探侦办,犯罪片重点在于警探捉拿罪犯,阻止犯罪的所有剧情过程。这类电影经常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内容,以罪犯或侦探为主要人物。犯罪片的指向非常纯粹而又直接,即警匪之间的生死较量,现代都市中的地下黑帮、犯罪主角的行为和心路历程等。

    一、犯罪类型片中关于情感犯罪的解析

    犯罪类型片中的情感犯罪,是指以情感元素(情爱、父爱、母爱)为主线,以仇杀、情杀为故事发生基础的犯罪片。因为影片中的犯罪事件由情感纠纷和情感的激烈冲突所构成,这使得情节更为丰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更为复杂。

    一般犯罪类型片的主题是正义力量与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和平生活的恶势力的抗争,故事提示的是个人冒险,个人英雄的对抗。而情感犯罪的类型片,更多关心的是人物强烈的心理冲突及人类生活中对安全感的需求。影片更多地体现着人们对“自尊”“孤独”“渴望”的思考。

    西方电影学者认为,情感犯罪影片是在暴力美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了煽情的宿命元素以及黑色幽默。这类电影为了迎合观众,只有极少作品以苦情、悲剧结束。大多数作品的结尾都是弘扬人间正义,主张真善美,主张英雄本色,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有一种愉悦的观影心情。所以,在情感犯罪影片中不论情节多么曲折复杂,最终结果都会是邪不压正。影片的故事对人物善与恶的刻画以及主人公情感的细微变化也体现得十分鲜明,更多讨论的是情感与人性的挣扎。

    在情感犯罪影片中会使得原本按照常理发展的故事发生重大变化,情感对象的出现会使主人公的思想以及行动发生改变,在这里主人公必须放下他的保护壳并采取行动对抗核心的情感冲突。《故事》一书曾提到:“不同的类型经常会被融为一体以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共鸣,丰富人物形象,创造出富于变化的情绪和情感。例如,爱情故事的次情节几乎能在任何犯罪故事中找到归属。”[2]所以,在情感犯罪影片中,将情感与犯罪两大主题融为一体,无论情感是主情节抑或犯罪是主情节,两者都会在影片中交相辉映,产生一种别具特色的故事魅力。

    二、以影片《白日焰火》为例分析情节与人物设计

    (一)影片中情节与人物设计的关系

    情节与人物设计的关系,即事件和人物的关系。情节是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情节靠细节来推动。

    那么在情感犯罪片中,情节与人物设计到底有什么关系?情节结构对推动人物情感变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本文通过一部典型的国产情感犯罪片《白日焰火》,并通过各段落情节结构以及人物关系的研究,得出在此类犯罪影片中情节与人物设计的关系,以及情节结构对人物设计的影响,这为我们以后在创作情感犯罪影片时提供了方便。

    电影《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为爱杀身,为爱藏身,为爱献身的故事。片中有三位主人公,张自力失意之后,落入了背叛的境地,却最终摆脱了欲望的引诱;吴志贞亦正亦邪的个性让她最后走上了接受审判的道路,但她内心不再孤寂;梁志军用他自己的方式诠释他对妻子的爱,同时也用极端的方式隐瞒着自己的缺陷,最后为爱而死。[3]

    故事的开端,有两个激励事件,一个是梁志军“被杀”,这项犯罪在影片一开始就给予交代,另一个是吴志贞杀人这项犯罪在影片刚开始并未作交代,一明一暗的事件结合,使得三位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转变。

    梁志军因制造“被杀”假象,整整五年他只能隐姓埋名地生活,在暗处默默守护妻子吴志贞。吴志贞因杀人,而其丈夫梁志军为她掩盖真相甘愿当活死人,之后的吴志贞就在梁志军的监视中,活在不自由的阴影下。而张自力,作为一名警察,在影片刚开始交代了他和妻子离婚的事情,之后他在碎尸案中因同事牺牲、自身受伤,被调做保安员,事业和婚姻的双重打击,使张自力陷入颓废迷茫的人生境地。

    在故事的发展阶段,张自力以洗皮裤为借口接触到吴志贞,吴志贞是一家洗衣店的洗衣工,他发现吴志贞是一个外表高贵冷艳的女人,但举手投足间却散发着熟女的魅力,越是这样他就越是好奇,他默默跟踪吴志贞,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并且不止一次地来到洗衣店找各种机会接近吴志贞。而吴志贞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澎湃的心,刚开始对张自力的跟踪她都非常沉着冷静,慢慢的她被张自力的直爽和坚持打动,感受到了被保护的安全感,也得到了被关爱的满足。

    在故事的高潮阶段,随着梁志军的杀人破绽以及张自力强有力的洞察力,使得真相一步步逼近,这时的三位主人公已经进入两难境地:梁志军因自己被警察发现而焦虑,他不知是甘愿当活死人继续躲藏,还是放弃一切陪在吴志贞身边;吴志贞在维护自身和丈夫梁志军中选择,被欲望冲昏头脑的她最终还是出卖了自己的丈夫,使得梁志军为爱献身;张自力认为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他还在暗中继续调查,当他隐约感觉到事情的根源在于吴志贞时,他犹豫是为案件就此画上句号还是查明案件真相。

    在影片的结局阶段,张自力有意带吴志贞来到游乐场的摩天轮,吴志贞在摩天轮中看到了白日焰火夜总会,虽然令她想起痛苦的过往,但此时的她还是投入了张自力的怀抱拥吻他,这一刻她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可以忘记过去重新开始,可第二天她发现张自力背叛了她。事后吴志贞明白她必须要承担起说出真相的责任,这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对过去渴求的情感和欲望的解脱。张自力在查明真相后,在犹豫和徘徊中,最终选择揭开吴志贞的面纱。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救赎了自己,弥补了内心的创伤,也救赎了吴志贞。影片的结尾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在吴志贞被抓去指认杀人现场的那天,张自力在天台放了烟花,以庆祝自己和吴志贞心灵上的成功救赎,尽管吴志贞的身体遭到禁锢,但她的内心彻底得到了释放。张自力希望吴志贞就像白天的焰火一样,虽然不是璀璨夺目,但却是那么圣洁纯净。

    情节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故事是由事件构成,事件则是由情节推动;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组合成一个序列,激发特定的感情,表达特定的观念,结构就是对创作素材的布局和剪裁,也就是对情节的安排。所以说,情节结构总体上来说也可称为故事结构,就是把故事的元素按照一定的位置安排好,编排每个部分和整体故事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二)影片中的人物设计

    人物是影片的灵魂,是影片主题的体现者。影片中的矛盾冲突主要靠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间的行动冲突来体现。影视作品必须表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的变化与驱动下,人物关系之间发生的戏剧性的转折,人物性格特征得到展现。人物塑造顾名思义就是创造人物性格以及环境对人物的改变和影响。人物在环境的诸种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行动方式,这种行动上的选择可以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压力越大他的选择就越能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身的性格真相。

    在影片的开端,吴志贞的人生处境使她自身有一层坚硬的情感保护壳,她外表冰冷,不爱说话,目光中充满了悲哀和冷漠,冷艳动人而又神秘忍辱。张自力,沙哑的嗓音,不羁的表情,肆意生长的胡须,典型的东北男性粗犷的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影片以张自力与妻子离婚当天的最后一次交欢开始。事后妻子递给张自力一本离婚证,此时张自力突然不能自持,光天化日之下,在火车站月台上拽倒妻子,试图再一次释放性欲。可以看出张自力是性欲极强的男性代表,这一点也能从张自力被调到保卫科在众人面前调戏女职工的场景中表现出来。在本能的欲望中,张自力的自制力是欠佳的,这为之后张自力被吴志贞的冷艳美貌所吸引,进而展开对碎尸案的再一次调查并疯狂地跟踪接触吴志贞埋下伏笔。

    在影片情节的发展阶段,张自力再一次表现出东北爷们直爽粗犷的一面,他因吴志贞在老板那里受委屈而愤怒,当洗衣店来人洗衣时张自力直接将其撵走,并细心呵护包扎吴志贞受伤的手,他每天坚持跟踪吴志贞,并大胆邀请她去滑冰。吴志贞因感受到被保护的安全感和被关爱的满足,从一个外表高冷的女人到愿意将心中的那层坚硬的外壳慢慢卸下。而此时的梁志军,身感危机,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一方面他觉得吴志贞在慢慢地背叛他,于是他出现并用残忍的方式杀掉了王队长,给张自力以警醒。

    在影片的高潮阶段,梁志军对妻子的眼神是冰冷而无助的,但他的内心深处希望吴志贞不要背叛他、放弃他;现在吴志贞以出卖丈夫来解脱自己,换取自由,试图大胆放肆地爱一场。她换上了红色的毛衣,涂了口红,大胆地接受了和张自力去游乐场的邀请,可是事情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此时的张自力,内心更为复杂,他对吴志贞的感情是复杂的,因此在查明真相后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犹豫且抉择到底要不要揭开吴志贞的面纱。

    在影片的结尾,吴志贞为她的行为忏悔、赎罪,她找回了自我,内心也得到了释放和解脱。张自力最终在内心上也得到了解脱,他为他和吴志贞之间的那种奇妙感情画上句号,他帮助了吴志贞,给予了吴志贞勇气和希望。

    三、构建一般情感犯罪影片的

    情节与人物关系框架

    (一)在开端处的情节与人物关系框架

    情节结构:两个激励事件,一个被发现的犯罪,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犯罪,并且两个事件结合,打破主人公生活中的平衡。

    人物设计:实施犯罪的人:实施犯罪→自身有一层情感保护壳。未实施犯罪的人:发现犯罪人→发现线索、提出疑问。

    (二)在发展处的情节与人物关系框架

    情节结构:主人公面对来自情感方面越来越强大的对抗力量,产生越来越多的冲突事件,这些事件依次发生,经过了一个个无法回归的点。

    人物设计:实施犯罪的人:情感问题→脱下保护壳。未实施犯罪的人:给予犯罪人关爱→情感问题。

    (三)在高潮处的情节与人物关系框架

    情节结构:主人公都会产生两难的选择,也是人物最大压力之下的最终决定,采取最终行动的最重大的事件,二者经常发生在同一场景。

    人物设计:实施犯罪的人:对抗情感冲突→克服内心防备。未实施犯罪的人:产生情感冲突→抉择。

    (四)在结局处的情节与人物关系框架

    情节结构:主人公必须引发结局,必须自己解决故事的核心戏剧问题。惩恶扬善,主人公都有了心灵的寄托,各自为爱背叛或成全。

    人物设计:实施犯罪的人:忏悔、赎罪、找回自我。未实施犯罪的人:作出背叛或成全的选择。

    四、结语

    一部影片的情节安排,场面的处理,细节的选择和运用,都要以人物为依据。根据影视片类型的不同,有的是人物间的外部冲突构成情节,有的以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或抵触的情境构成情节,也有以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构成情节的。有些影片着力去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细微变化,为了达到这种转变,依靠细节的前后照应所造成的场面的有效积累,而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转变过来,并将情节推向前进。[4]影视故事永远是以情节为中心的,影片中的情节永远是为了表现人物服务的。影片的创作者既不能让事件淹没人物,也不能脱离情节构成与细节表现去空谈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情感犯罪影片的构成要素,正是建立在处理好人物和事件的合理关系的基础之上,才得以成为商业艺术片中的常青树。

    依据犯罪片应有的情节与人物设计,以及对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探讨,并对影片《白日焰火》中情节与人物加以具体的分析,得出了在犯罪影片中对于情感犯罪的情节与人物设计关系框架,这为我们今后在创作此类影片时提供了方便,也为今后研究情节与人物关系时提供了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麦基,黎宛冰.遇见罗伯特·麦基2011—2012[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4.

    [2] R Mckee.Story[M].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14:100.

    [3] 曹冉,马立军.电影《白日焰火》之人物性格解读[J].电影评介,2014(18).

    [4] 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1.

    相关热词搜索: 焰火 白日 情节 犯罪 影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