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平凡人的英雄梦

    时间:2020-09-10 07:51: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吴宇森电影的成熟时期

    吴宇森初入导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非科班出身的他,在刚踏进电影圈的时候,并不被看好。然而吴宇森幸运地得到了导演张彻的赏识和教导。1973年始,他导演了《过客》、《女子跆拳群英会》等影片,取得了成功。纵观吴宇森导演前十多年的作品,基本上可以分为武侠片和喜剧片两大类,其中又以喜剧片居多。虽然吴宇森导演前期的这些作品反响不错,但是“他真正喜欢的那种狭义心肠的浪漫情怀,却一直没有机会充分发挥。1986年,《英雄本色》终于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郑洞天,谢小晶主编.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66)

    《英雄本色》成功后,吴宇森将英雄片的风格继续发扬光大,陆续拍摄了《义胆群英》(1988)、《喋血双雄》(1989)、《喋血街头》(1990)、《纵横四海》(1991)、《辣手神探》(1992)等五部英雄片。这些影片所引起的热烈反响使吴宇森成为香港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之一。可以说,从八十年代后期始,吴宇森的导演风格基本成型,进入到成熟时期。尽管1993年后他导演的《变脸》、《碟中谍Ⅱ》等好莱坞大片,以及近年来的《赤壁》系列和《剑雨》,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但是提到吴氏电影的标志,人们首先想到的仍然是他在香港拍摄的一系列枪战动作片。

    虽然表现暴力的慢镜头是吴宇森电影的标志,但“暴力”只是吴宇森电影的表象, 是服务于侠义精神和浪漫情怀的电影主题的。

    二、“平民英雄片”是吴氏电影成熟时期的主题风格

    电影界普遍认同吴宇森是 “暴力美学”的创造者和发扬者。而笔者认为将吴氏电影归于“暴力美学”的提法并不恰当, “平民英雄片”的风格定位则更加合适。一则,“暴力美学”的提法缺乏准确的概念和学术依据。再则,从《义胆群英》到《辣手神探》,它们的主角都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痞子英雄”。

    1、“暴力美学”仅仅是一种广为熟知的说法,缺乏理论根据

    汪献平博士曾在著作《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中阐述国内外学者在“暴力美学”领域的研究空白和误区。他指出贾磊磊先生主要从叙事策略的角度来分析暴力在武侠电影叙事中的实际功能和表现方式,而对其他类型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并未涉及。他还提到国内其他学者均未对暴力电影给出明确的理论界定,亦未进行专门深入的分析研究。索亚斌(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在《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一书中更明确地指出:“一直以来,‘东方暴力美学’似乎都只停留在一个‘记者概念’的层面上,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概念’……这一名词的使用,一直是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似是而非的状态中,缺乏概念上的规范和学理上的梳理。”(索亚斌.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3)

    这里的“美学”指的也绝非西方美学理论,而是观众对香港动作电影“发掘出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索亚斌.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的一种感受。如果说,包含了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施暴快感的镜头的影片就是“暴力美学”的话,那么李小龙的武打片、尔冬升的警匪片、徐克的武侠片、或者各种杀戮题材的恐怖片中都出现过鲜血四溅、惊心动魄的暴力镜头,“暴力美学”的概念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动作片,具有不确定性。既然学者们已经发现了“暴力美学”这一提法的缺陷,我们更不能将错就错地将这种说法继续应用在吴氏电影上。

    2、吴氏电影的平民英雄风格

    ⑴、英雄不论出身

    吴宇森电影的主角大都来自平民,甚至是社会底层。《英雄本色》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是宋子豪(狄龙饰)的跟班,为了替蒙冤入狱的宋子豪报仇,在枪战中受伤成了跛子。失势的小马哥只能靠上街给人擦车度日。《喋血街头》中的三兄弟都出身于香港社会底层家庭:阿荣(李子雄饰)是扫大街的儿子,阿B(梁朝伟饰)家境较差,又有卧床的母亲,阿辉(张学友饰)的父亲因为聚赌被抓……

    主角们的平民身份成就了吴氏电影的悲情色调:他们之所以走上“邪路”,其初衷只是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受人尊重的身份。而在这些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的“平民”的眼里,所谓的身份就等同于钞票、豪车、甚至黑帮老大。但是在他们获取不义之财的时候,仍然遵守着一定的道德准则。这种“自我”和“超我”的背道而驰,常常使“英雄”们陷于痛苦和愧疚的两难境地。

    ⑵、被神化的“英雄”

    传统的中国情义观和道德观对吴宇森影响很大。所以,他的影片虽然是在塑造黑帮人物,却多是有情有义的、人道的、善良的正面形象,他们信奉情谊、道义这样的传统价值,或者说“江湖规矩”,而不是法律权威。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浪子回头的品质,使这些 “黑道”人物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奠定了成为英雄的基础。

    《英雄本色》中的阿豪为了亲人决定弃暗从明,放弃伪钞营生。为了替蒙冤入狱的阿豪报仇,小马只身消灭了一干仇家。《喋血双雄》里,杀手小庄在和对手的火拼中,误伤了歌女Jenny的眼睛,他懊悔不已,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喋血街头》中的阿B即便身处险境仍不忘帮助被困的女歌星脱险。这些角色重情重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不受诱惑。

    除了品质出众,“英雄”们还个个功夫了得。吴宇森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电影主角们是否接受过名师的教导,或者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但是在一次次的激战中,主角们总是能以一当十,凭借出色的技巧化险为夷,这是从侧面对他们高超技能的肯定。

    三、“平民英雄”模式的僵化

    “平民英雄”是吴宇森导演成熟时期的代表题材。但在拍出了一系列的经典港式英雄片之后,吴宇森一直没能跳出“英雄”题材的桎梏,陷入了主题固定、模式单一的僵局。吴氏电影的主角大多是两、三个男人,对道义的坚持或背叛是判断他们是忠是奸的根本依据。“英雄”们在阻力和诱惑面前,总是坚持操守。电影结局大多带有佛教“因果报应”的理念:邪终不胜正,恶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从《英雄本色》到《辣手神探》,甚至吴在好莱坞时期执导的《断箭》和《变脸》等,都基本沿用了此类套路。类似剧情看得多了,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

    男人情义是解读吴氏电影的关键,吴宇森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他对“情义”的理解和追崇。但影片里英雄们对情、义笃定的忠诚不免有“脸谱化”之嫌,过于理想化的设计使观众难以信服。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矛盾的,但是在吴氏电影中,英雄只能是正面的。他们没有贪欲,没有家庭的羁绊,为了心中的道义可以牺牲自己的钱财、事业、感情和生命。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虽然豪迈,但是否亦显得浅薄?此外,吴宇森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架构在黑社会背景上,创造了一个现代“江湖”。绝大部分观众对这些社会的边缘人物不甚了了,如此虽然有利于导演的艺术发挥,但影片的现实意义也被削弱了。在这方面,同样以暴力作为探讨题材的北野武,他的影片紧扣现实局势和生活中的小人物,比起吴宇森的浪漫主义,多了一份真实、厚重。

    吴宇森崇拜侠义精神,他电影中的暴力成分实则是为了“反暴力”。但是对情、侠、义的探讨,吴宇森缺乏深入地发掘,倒是带有东方武打特色的枪战镜头成了吴氏电影的标签。可以说,吴宇森对镜头语言的驾驭功力远高于剧情题材。一个个经典的浪子“英雄”形象成就了吴宇森,但模式化了的“英雄”缺少创新,又流于匠气。吴氏电影可谓是成也“英雄”,败也“英雄。”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翁婷皓

    相关热词搜索: 平凡人 英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