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云南民族歌舞在广场群众文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0-12-23 07:57: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广场群众文化为中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广场大众娱乐文化,是一种人们在广场中展现的或专业或业余的各种艺术性表演及展示的文艺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其因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而迅速在全国各大广场流行起来,而在昆明各大公园出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余地区的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大众娱乐。人们将云南民族歌舞元素融入到了日常的广场舞中,这是独特的云南独有的。本文将以昆明具有代表性的翠湖公园,月牙潭公园以及大观楼公园三大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云南民族歌舞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歌舞;广场舞;群众文化

    广场群众市民文化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市民民族文化的意识与自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云南旅游业的不断繁荣,且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便利的交通和发展迅速的网络时代使得民族文化迅速的交流发展,成为了众多少数民族的第二个家。昆明作为市民文化枢纽中心吸引了不少民族艺人的到来,这使得昆明市民得到了更多与民族歌舞文化交流的机会。来自云南各民族的民间艺人以及他们极具包容性的文化思想,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传播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使得市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与加强,丰富了市民生活文化,并得到了美的熏陶。此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广场群众市民文化是在别的地方寻求不到的,为昆明广场群众文化带来了一道靓丽的民族风景线。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来自群众,是人们自发组织参与的社会性文化。其最直观的特征是自发娱乐性,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群众文化就是广场舞,合唱等人民群众在各大公园广场自发组织的娱乐文化活动。近年来,基于社会不断增大的包容性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群众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昆明的群众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从舞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将大山里不为大众所知的民族文化带到公园广场,形成了一种云南特有的广场群众文化。这种独具特色的广场群众文化同时也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群体,由于其通俗易懂加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包容性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群众文化的追随者,为昆明增添了一道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景线。

    (二)群众文化日益流行的原因

    群众文化的艺术形式较通俗,受众群体广泛。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剧增,群众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日益富足的人民生活,使得群众文化进入了空前的上升期,在这个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受限被不断减小,曾经只能出现在舞台上的神秘文化己逐渐摆脱场地束缚进入到公眾的视野。那些曾经被埋藏在大山深处和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依靠现今发达的信息技术才得以广为流传。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广场群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在不断地上升。

    退休的老艺术家们为丰富业余生活,同时也出于对艺术文化的热爱自发组织参与进了广场群众文化中,有的捡起年轻时学的本事组织了各种民乐团,西洋合唱团;有的出于对歌唱的热爱加入了公园中组建多年的合唱团;有的出于曾经对艺术文化的热爱和向往,现学了乐器和舞蹈加入了歌舞团和广场舞群体中;同时也有一批被这种民族性的广场群众文化所吸引而临时加入的群众。这种独具特色的广场群众文化给这一批退休老艺术家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曙光和热情,同时这些充满热情的老艺术家们也成为了广场群众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二、昆明公园群众文化活动现状调查

    如今的公园一般指由政府修建或历史遗留并由政府经营管理的供公众休憩游玩的公共区域。在《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到:“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一)昆明三大公园概述

    1.翠湖公园:翠湖公园是云南省昆明市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其因位于市中心五华区西麓而被誉为城中之玉。

    民国初年,翠湖被开辟为公园,并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武汉东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等同为中国城市八大名湖公园。翠湖公园是昆明历史文化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它早己不是一个街心公园这样仅此而己,而是积淀了云南古今文化的一个首席代表。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了翠湖公园的一大特色。从1985年起至今,每年冬季都会有大量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往昆明越冬,虽有美丽的滇池但仍有大量的红嘴鸥被城中之玉的翠湖以及翠湖片区热心的群众所吸引。久而久之翠湖观红嘴鸥成为了春城冬季一大迷人的景观。翠湖公园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昆明群众心中昆明市活力的代表。

    2.大观楼公园:大观楼公园中的大观楼修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公园坐落于于昆明西南郊滇池。如今的大观楼经由政府的投资开辟建设由近华浦景区、西园景区和南园景区组成。近华浦景区汇集了昆明地区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浓缩了昆明古代、近代园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承了昆明300多年的园林发展文化。

    3.月牙潭公园:月牙潭公园是2006年由政府投资建成的一座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现代园林公园。同时也是云南省首个法制公园。月牙潭公园的绿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初入公园便会给人一种安静放松的舒适感,这有别于翠湖公园及大观楼公园。月牙潭舒适幽静的环境吸引了许多老年艺术器乐团体在此排练演奏乐曲,成为了月牙潭公园的一大特色。

    (二)昆明三大公园群众文化活动构成要素

    1.活动主体:由于这三大公园均对外免费开放(大观楼公园仅对退休人员免票),公园一直都保持着一定数量的人流量,每日的上午9:00—11:00以及下午的2:00—5:00为人流高峰期。其中翠湖的人流量受到季节变化波动较大,且晚间也有较大的人流量。

    经过笔者长期调查,在三大公园中参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人群中退休人员居多,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基于从三大公园收集整理的400份有效问卷调查表中得出以下数据,从表格不难看出昆明三大公园艺术活动的主体以中老年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50 75岁之间。

    从表中可看出女性参与者人数要多于男性参与人数,占总数的61.75%,男性则只占比38.25%。通过具体分析,笔者得出由于广场舞是公园内最热门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公园中有较多舞队,而参与广场舞的多为女性,男性则多在乐队和合唱队中展开群众文化。这是女性参与者远多于男性参与者的主要原因。

    2.活动主要内容:昆明三大公园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将云南民族文化渗透融入到了各种活动中,其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其三是群众年龄构成的多样性。

    云南省有着25个少数民族,且各个民族能歌善舞各具特色,这也是云南省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古至今歌舞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影响到了广场群众文化,使得云南广场群众文化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发展出了值得存在的多样性价值。例如:翠湖公园所表演的广场舞多是与少数民族舞蹈相结合的民族舞蹈,其将烟盒舞,花灯戏,藏族舞,新疆舞,傣族舞融入现代音乐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广场舞。

    3.活动方式及时间:昆明三大公园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无外在形式介入的非官方的文化活动。但是每个自发组织的小团体都有固定的演出时间甚至表演场地,有的团体每天下午都会去表演而有的团体每周只会在固定时间地点表演一次甚至有的团体只有单周或双周才表演。

    看似自由无序的演出形式实则乱中有序。有曾经在艺术团工作的老艺术家们将舞台搬到公园,结合曾经的本领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同龄的退休朋友,组建了民族乐队民族合唱队。也有的群众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特地请年轻的民族舞老师前来教学,并结合现代音响电子乐使舞蹈和音乐变得更加适合现代人欣赏,增加了通俗性,減少了限制,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性。

    三、昆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昆明广场群众文化在新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使得演出形式多样化,并使得演出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化,演出形式以民族歌舞为主,并以休闲娱乐为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昆明广场群众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下面将对三大公园的典型代表重点突出表现着做出具体分析。探寻昆明广场群众文化音乐对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传播的影响。

    (一)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代表

    1.艺术歌舞团:官渡青岛,一个组建已经超过十年的艺术团。从舞蹈,歌唱,再到器乐伴奏,全部都由团队协作完成。每周三下午两点到五点官渡青岛都会来到翠湖公园中心进行表演活动。虽不是少数民族但这丝毫不能减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从云南山歌小调,到维吾尔族民歌彝族烟盒舞再到经过改编的花灯戏。官渡青岛带来的丰富的音乐形式为翠湖广场群众文化带来了许多欢乐,吸引了一大批固定的观众。不仅丰富了市民音乐文化同时也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做出了不少贡献。伴奏乐器不仅有常见的二胡、笛子、柳琴、月琴、电子琴、萨克斯、手风琴、鼓、木鱼等,还有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乐器如:彝族三弦、葫芦丝、大三弦、小三弦、口弦。官渡青岛讲西洋乐国乐还有少数民族乐器结合到一起进行演奏,使得乐队音域变广,演奏曲目更加有弹性,丰富的乐器种类也使得乐队能马上抓住乐曲的风格。

    让人最印象深刻的是官渡青岛所表演的花灯戏,在云南花灯戏中,“崴”是花灯戏舞蹈最基本的特征,民间也有“无崴不成灯”的说法。“崴步”是由手部动作配合,并与手中道具和扇子的种种变化而具体表现出来的。传统花灯戏的伴奏乐器为大琴、套胡、战鼓等,而官渡青岛所表演的花灯戏加入了现代音乐,将战鼓改为以电子琴和贝斯作为代替。并将男女对唱改为了男女伴唱加以舞蹈欣赏,这一来大大降低了花灯戏的演出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欣赏性,可谓是一举两得。自2000年来编排上演陷入困难的花灯戏,在这里得到了新的生命,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同时也为花灯戏的传承传播做出了贡献。

    金花艺术团,与官渡青岛一样是由热爱音乐热爱唱歌的中老年艺术家组织起来的,以现场演奏及演唱的形式来进行表演活动的艺术团体。来这歌舞团城建立的目的在于增加生活趣味,丰富娱乐活动。金花艺术团于每周五周六下午两点在翠湖公园东畔亭院进行表演排练活动。金花艺术团,组建成立于2005年,如今已是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了,团队的成员也由最初的30人,发展成了现今的120多人,但经常来排练的只有40人。成员的平均年龄在65岁,最大的85岁,最年轻的也是60岁以上。相比于舞蹈,金花艺术团更热衷于对唱,在成立的十四年间,成员们已经前前后后练习了三百余首曲子并一直坚持乐队现场弹奏,不使用伴奏带。艺术团也曾在多个合唱比赛中拿过奖项。金花艺术团唱的都是民歌,其歌谱由当地作曲家碧波老师写成,有的也是外传入进来的,本文共录入了四首具有代表性的曲子:《彝家打歌多欢乐》彝族民歌,碧波作曲;《核桃之乡等你来》白族的讲漾濞的核桃,碧波作曲;《者米欢歌》花腰傣族,碧波作曲;《睡美人在滇池边》本土歌曲。

    2.合唱团:昆明市激情艺术团,是翠湖公园优秀的男女二声部合唱团。团长苏凤珍老师亲自编写整理了“翠湖之声”歌曲集用于平日的演唱排练,且至今己编写两册。由于创办的初衷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而非以盈利为目的,故“翠湖之声”歌曲集并未正式发表出版。

    3.广场舞:百花舞蹈队,这个团体是由来自多个少数民族的叔叔阿姨组合而成的,于每周周一至周五晚上七点至九点在翠湖东畔进行活动,该团体组建的初衷在于丰富退休生活,做到强身健体,但随着舞蹈队的发展,成员们被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加入了民族文化传播的行列。百花舞蹈队属于一个纯公益组织,自成立以来得到了诸多好评,算上今年已经迈入了第九个年头,并在2018年荣获了“最美家庭”的称号。团体练习方式为每晚学习2~3个动作。

    彝族舞队,可以说是昆明公园最热闹,参与性最强的一个舞队了。他们使用的伴奏乐器是楚雄特色乐器三弦,表演的是楚雄彝族火把节,中秋节等节庆日子里才会跳的左脚舞以及彝族传统的三套舞蹈。表演时人们围成圈,彝族老师在圈内弹三弦,并用音响放起事先准备好的音乐代替现场演唱。音乐响起,人们跟随节奏舞动,由于动作简单,音乐充满活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加入,音乐响起跳舞的圈子会越变越大,久久不停。舞队成员身穿彝族传统服饰忘情舞蹈,有趣的是舞圈中时常能发现傍边身穿藏族服饰白族服饰以及傣族服饰的人们也加入了彝族三套舞蹈的行列,其强大的包容性,打破了各民族身份的限制,拓宽了彝族音乐的受众群体。电子乐的融入使得彝族三套舞蹈的律动性更强也更抓人。如今彝族舞队每天都会在翠湖广场活动,彝族舞队将这一舞种带入翠湖公园中,为翠湖广场舞文化增添新元素,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藏族舞队,是一个由杨老师组织的艺术舞队,凭借着对藏族舞蹈的热爱使来自多个少数民族的人们聚集在了一起。每周末的下午一点半,杨老师都会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藏族舞蹈。其强大的包容性,打破了各民族身份的限制,拓宽了藏族音乐的受众群体。

    4.军乐队:军乐艺术团,一个由军队复员文艺兵组建不久的合唱团,这是一支全体成员专业水平都较高的艺术团,每周二都会在大观公园南苑进行排练表演。其合唱曲目有《映山红》,《我和我的祖国》等共8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记录着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光荣岁月,而通过这些歌曲的传唱,使人们对这些爱国歌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使下一代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琵琶伴奏的李老师和二胡伴奏的刘老师曾经都是器乐教师,团长表示完成表演只是坚持团队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自己的初心,乐队已经坚持排练演出近三年。

    (二)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相比翠湖公园的热闹。晨起锻炼的人们,喂锦鲤的人们,遛鸟的人们,使得月牙潭公园显得格外安静,也许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亦或是反其使然。月牙潭的市民音乐也显得安静平和了很多。

    1.萨克斯乐队月牙潭萨克斯乐团,每周末9:30都会来到月牙潭公园的悬月亭进行排练表演,乐团使用乐器有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大军鼓和小军鼓,表演坚持近六年,乐团团长贾老师表示;大家因为对音乐对萨克斯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这也使得退休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月牙潭萨克斯乐团现共排演50余首合奏曲目,有《柯南》,《掀起你的盖头来》,《如果有你》,《念故乡》等多首经典曲目。贾老师将云南的民歌和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族舞曲进行改编,并加以多个声部,改变成适合萨克斯演奏的曲目,别具风格。

    四、昆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增大,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如今,艺术普及化,艺术作品不再高高在上望尘莫及,任何人都能受到艺术作品的影响和改变。艺术教育得到不断重视的现今使得人们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

    昆明群众将云南人擅长的民族歌舞文化带入广场群众文化中,将民间艺术带入了更大众的视野,使得人们能够与之接触。艺术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欣赏与娱乐,同时在于通过它的教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它不但影响了观看广场群众文化的观众,使得他们在无形中产生了对这一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同时也影响了参与者。有些参与者出于对民族音乐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即便不曾接触过艺术,但却借着广场文化的平台,凭借广场群众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及低门槛性特点,学习了少数民族文化,有的学习了新的民族乐器,有的学习了新的民族舞蹈,有的学习了新的民歌。昆明各大公园的大量广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正具备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这种积极有价值的活动更能唤起民众效仿与学习的欲望,让更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体验到学习感受艺术的机会。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功能

    昆明市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旅客,本文所提到的三大公园均为昆明市较有名的旅游景点,经调查发现昆明独具特色的民族性的广场群众文化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从未接触过民族文化的旅客通过广场群众文化对少数民族歌舞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是亲切的零距离的,这对云南民族文化起到了传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了云南民族文化,不难发现经常会有旅客驻足欣赏拿起相机录影拍照甚至忍不住参与其中。广场群众文化源于生活,且形式多样,它作为一种最直接的大众传播媒介,昆明民族性的广场群众文化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影响范围,推动了云南民间歌舞、民族文化在群众之间传播。以简单明朗的艺术组织形式,简单的场地布置以及迅速吸引围观的速度,广场群众文化这一面向绝大多数群众的传播文化正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播形式。

    (三)娱乐功能

    昆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深刻的教育形式、文化传播形式,而是只要人们参与进来便会乐在其中的文化活动。昆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大都不是专业演员出身,大都是退休的职工人员,从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丰富生活娱乐自我,结交朋友,强身健体。这种自发性的演出,利用文化表演来抒发情感和强健身体。这种自娱自乐的属性,造就了广场群众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昆明的市民群众自发融入到这种活跃的文化氛围当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或是通过观看,给原本单调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别具一格的活力。群众们喜欢这种具有娱乐功能的文化形式,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抓人的音乐节奏,乐在其中。

    五、结语

    本文以昆明三大公园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昆明三大公园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概况及特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探究。进而分析对昆明三大公园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流行的原因主要是自身民族性文化的魅力以及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推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昆明三大公园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特点及功能,其目的在于为发扬和继承云南民族传统歌舞文化,让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爱上民族文化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我们应以强大的包容心以及好奇心认可接纳这一通俗的群众艺术,它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消极影响也需得到承认和改进。我们应倡导发扬民族歌舞文化艺术活动,以更好地方式继承与传播民族歌舞文化。为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貢献。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更加积极引导社会潮流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群众文化 云南 歌舞 民族 广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