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书法的教与学研究

    时间:2021-02-05 08:01: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学习书法,首要解决的是切入的连续和范本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学习才涉及到书法的用笔、结体、郭法等问题。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临摹到创作是书法学习的基本程序。而每一阶段,每种书体的学习均强调一定的方法和规律。

    关键词:用笔 结体 临摹 创作

    书法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形式,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及其构成的表现手段来传达作者的审美理想、内心情感的一门抽象的造型艺术。相对于国画、篆刻而言其更具有自我完备的独立性,书法的艺术审美来自于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并一直体现着儒、道的美学精神。学习书法强调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只有了解并掌握其学习的规律,我们才能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才能欣赏和表现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有五体之分,每一种书体都有自身特定的用笔、结体规则,然而五体之间又有共性的内在规律可寻,所以学习书法讲究专一和通变贯穿。而书法的学习方法和技法的认知解读又是前提解决的必要课题。

    1、入门书体选择

    初学书法首先面临的是书体选择的问题,这一点历来说法不一。我们认为较好的入门书体有两种选择,一是从隶书入手,另是从楷书入手。以隶书作为基础学习的书体是一种较能快速进入书法学习状态的书体。隶书是从篆书古体中演化而来,并进一步演化出今体、楷、行、草体。因此,它上承篆体,下接楷、草、行。从隶书的用笔看,它基本保留了篆书的笔法线质具有质朴之气息,从笔画体态看它又是楷书的源头,所以从隶书入手打下基础还可上溯篆书,下起楷、草、行,是一种抓中间、带两段的较理想的学书书体选择。

    从楷书入手也是一条较好的选择。因为楷书不仅是现今最常用的一种工整书体,而且其笔画工整,点画形态和用笔的运行方法清晰可辨,易于摹写。另外,今日读书之人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均受到过写字教学的训练,所以,对楷书的认知和写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以楷书入手具有认知和情感上便易。另外从书法艺术的学习的角度讲,打好楷书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基本笔画和结字的掌握对草书和行书的学习至关重要。

    2、范本的选择

    选择好一本自己喜爱的范本,无疑是学习书法的必要。书法字帖浩如烟海,其种类之多不可计数。然而从学习书法的角度讲,未必每一本都能适合自己, 所以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字帖范本尤为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选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师者对自己书写笔性的判断、分析,让老师指选合适的范本;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审美喜好加以选择。这里介绍部分较为通行的范本:

    1、隶书范贴类:《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鲜于璜碑》《横方碑》《石门颂》《西狭颂》《封龙山颂》《褒斜道摩崖》等。

    2、楷书范帖类:《钟繇小楷》《王羲之小楷》《智勇千字文》《欧阳询楷书》《褚遂良楷书》《颜真卿楷书》《柳公权楷书》《赵孟頫楷书》《王宠小楷》《张梦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爨龙颜碑》《龙门二十品》等。

    3、行书类:《王羲之行书》《王献之行书》《颜真卿三稿》《苏东坡行书》《米芾行书》《黄庭坚行书》《蔡襄行书》《杨凝式行书》《赵孟頫行书》《李思训碑》《王铎行书》《董其昌行书》。

    4、草书类:《王羲之草书》《王献之草书》《张芝八月帖》《皇象急就篇》《张旭草书》《怀素草书》《黄庭坚草书》《王铎草书》《傅山草书》等。

    5、篆书类:《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墙盘》《大盂鼎》《泰山刻石》《李阳冰篆书》《邓石如篆书》《吴昌硕石鼓文》等。

    3、关于临摹

    (1)读帖

    读帖是学习书法较为重要的一环,一般常被初学者所忽略。读帖和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方法。这里的“读”指对范帖的分析、观察、琢磨认识的过程,它与“临帖”相辅相成,可与临摹穿插进行。一般分为:读后临、临后再读、边读边临等几个步骤。从某种角度讲,“读”比“临”显得更为重要。学书中常讲的“心摹手追”便是指此。“读”是书法学习研究者终生相伴的课题。读帖的方法一般有解析式读帖、感悟式读帖两种。学习书法的每个阶段读帖的体会均有所不同,认识领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我们通常所讲的书画学习者需要多读书,这里的读书有两层含义:第一对文、史、哲的研读;第二便是指对法帖的研读。所以对读帖应该加以重视。

    (2)临帖、摹帖

    临帖是指对着范帖临写,摹帖是指用透明不渗墨的纸铺在字帖上面用毛笔描写,笔随影走。初学者用此法入手较佳。一般临帖和读帖交替进行,读帖是对范本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临帖则是将通过读帖所获的认知付诸笔下。临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实临的方法。实临就是真实地临出与范本相同或相近的结体、用笔和章法来,此一法看似较为机械、刻意,但对于掌握范本的基本法则至关重要,是初学书法者应努力完成的前题功课。

    第二阶段意临, 意临一般建立在实临的基础之上。有了实临的基本功后可进入意临的学习训练,意临的方法是,抓主范本的主要艺术特征,如用笔、结字特点、章法气韵以及范本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展开表现性临习,意临在于得范本神韵,不在乎局部的表面形似。

    第三阶段背临,背临是指背着范本临写,但须能体现范本的基本特征和精神气韵,是临帖的较高阶段,也是学书者检阅临书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背临的训练可以让学书者真正掌握范帖的基本特点,得到“呼之欲出”的表现能力,并为模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摹可采取单字临摹、局部临摹和通篇临摹三种,也可根据学习情况穿插进行。另外在学书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可以将两三种不同风格的范帖放在一起作比较性临习,这样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某家某帖的本质特征。书法是很强调临摹功夫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临摹是书法学习的终身课程,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也不例外。其实临摹便是继承,是对传统的学习掌握和锤炼,只有真正认识、掌握传统才有资格去谈创新,才有可能去创新。

    4、关于创作

    艺术创作是学习艺术的最高目标,书法也是如此。前期的读帖临摹等均是为了书法创作做必要的准备。当然有了创作能力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临摹读帖的练习,且更应该加强训练。创作一般可分为模拟性创作和开拓性创作两个阶段:

    (1)模拟性创作,一般指根据临摹的某家、某体或某帖而进行的移植性创作,是将学习由被动地临习古代碑帖引向自由地抒写情怀、表现个性的艺术创作推手和过渡。模拟性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质,其创作的文字内容虽与临摹的对象不同,但其形式表现技巧及其实际创作效果以再现某家某帖的意趣、形式和特征为旨归。艺术表现的意识具有“从他”的性质。它是书法创作的一般层次,但这种创作是一位书家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模拟性创作要求作者在被动中体现主动,在特定条件的制约下施展创作性的才智。它能够充分体现一位学书者对范本的形式法则、技法语言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掌握运用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中,当临帖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结合模拟性创作的学习训练。这样不但能提高学习创作经验同时对于临摹的认识、临摹的水平也具有进一步认识指导的作用。

    (2)开拓性创作,是艺术创作的最高阶段,它与模拟性创作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从他”,后者“从我”。开拓性创作是对古人成法的融化具有创新意义,追求自我,体现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语言,开拓性创作是高层次的创作,它是由模拟性创作逐步发展提高而成的,需要长期综合素养的积累。对于具有较好基础和较强的模拟性创作能力者而言要加强开拓性的创作实践。开拓性创作更强调艺术的才情和偶发性。对于作者而言要善于发现把握创作的情致,从而得到提高和掌握自我灵性发挥的最佳时机。这样便于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创作状态中,以至成为自我艺术风格表现和风格形成的探索途径。这样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书法表现形式、新的书艺风格,书法的发展、演变也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推陈出新中发展永生的。所以说传统是先进性、创新性的汇集,继承传统便是对过去创新性、先进性代表的承接,我们只有在把握过去的优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优秀。创新需要继承但更需要探索的勇气。

    5、笔法、墨法

    (1)笔法

    笔法应包含三层涵义。其一是执笔法,最常见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如图1),其二是基本笔法,基本笔法可分为中锋、侧锋两种。所谓中锋亦称正锋,指书写时使笔锋正行在笔画中,而不偏行于某一侧。中锋是圆笔的用笔法。所谓“圆笔”,即圆润无棱角的笔画,这种笔画线质圆健、柔韧,有立体感。古人谓之“折钗股”“锥划沙”“屋漏痕” 均是形象化的比喻,指出中锋用笔产生的审美特征。所谓侧锋,是指书写时笔锋偏于笔画的一侧,斜铺着运行。写出的笔画呈现一侧光,一侧毛。侧锋是方笔的用笔法,所谓“方笔”是指方切而有棱角的笔画。此种笔画方劲、刚强,节奏明快。在具体运用上,一般多认为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转变。中无侧不变,侧无中则难以见骨。所谓“正锋立骨,侧锋取妍”便是对二者较好的审美表现定位。其三为用笔法。用笔法就是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基本笔划的书写方法。以“一”的书写为例,可分为起、行、收三个动作环节来完成。“起”为按,“行”为提运,“收”为按(也有称作起讫)。在具体书写中又有中锋、侧锋笔法之变,节奏、轻重、速度等之变。尽管变化之多,但作为基本形的书写便是起、行、收这三个运动环节。所谓“藏”、“露”之分那是应书写中的上下承接、呼应关系使然,并非为了“藏”而藏锋。从笔势而言,“藏”为收、蓄,“露”为放、展。当然,用笔法的丰富多变性特点是书法艺术审美的运动性、变化性的本质所决定的。

    笔法从产生到作为“法”的成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早期为“线”,中期为中锋法的确立,后期为侧锋的形成。早期是“图画文字”和刻符时期,此时可谓有笔线而无笔法时期。所谓有笔无法是指有笔划(线)的痕迹、尚不具备后期所说的作为“法”的定式形态。中期应是甲骨文、钟鼎铭文(大篆)、小篆文字时期。此一时期作为“法”的中锋法告以形成。因铭文为铸文,所以笔划的起止处的圆浑和线条的圆畅之感多因铸造而得型,而此圆笔“藏锋”的形态感实具有藏锋起笔之特征,所以便直接影响了小篆用笔的藏起、中锋运行的书写方法。因此可谓之中锋发展成熟期。

    隶书的笔法在承接篆书中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篆书笔法基本上是“中锋一笔”书,隶书则发展形成了中、侧锋并用之法(如图2)。所谓中、侧锋笔法,即“方圆”法。如从汉字的组成笔划而言,大小篆书为“一笔”加使转,而汉隶则有“两笔”即中、侧锋,基本笔划形象完备。隶书捺划处的侧锋书写法的成立,便宣告了“方笔”的诞生。侧锋的形成、方笔的运用丰富了笔法的内容,并推动了汉字新的字体和书写方法的革命。魏晋楷书的发展成熟,完成了字体的演变和楷书八法的成熟。

    (2)墨法

    简言之就是墨的法则,用墨法就是用墨的方法,均归于表现技法的范畴。墨法一般可分为:浓、淡、干、湿、涨、宿等。书法的墨法宋、元时期吸收绘画的墨法,绘画中墨法的大量丰富的运用,对书法中的墨法产生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至明、清墨法大兴。

    (3)永字八法解

    所谓“永字八法”一般是指楷书体的笔画的基本形态。即: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对永字八法常见的解释,往往局限于“八法”的基本形态的定式“型”的解释,这是后人对“八法”生成的“势”的误解,这是有局限性的。唐以前不言“法”、而讲“势”,如“体势”“字势”点画之势。此三“势”又由书写时的用笔之势的“笔势”而生产的,后人就“法”而言“法”忽略产生其“法”的“势”。唐代以前书家论书重“势”,而唐以后多言“法”,唐人深知“法”是“势”的生成,“势”是因“法”是果。

    “永”字八法是指用笔所产生的“势”所生形的定型态。如蔡邕论书有《九势》、卫恒论书有《四体书势》。又如:“体势”“字势”“点画之势” “笔势”等均是对用笔而产生的笔势的论述。“势”是“法”的直接来源,“法”则将“势”定型化。势是运动的过程,法是笔势运动的结果。所以,就“法”而论“法”其结果是步入机械、肢解的理解困境。

    “永字八法”的完整解释应是:1.楷书笔画的形态书写法则; 2.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之间的起、承、转、合的笔势贯连的呼应关系。即:一画之未启下一画之始,一画之起势承上一画之收势,(如图)从“势”上去理解“法”。楷书并非是按照每一种笔画的各自所具的形态来组合而成,每一种点画的写法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应势而生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指的就是“势”和“法”的关系问题。

    6、结字法

    结字又称结体,是指书法中汉字的笔画组合规律和体势形态。每一书体有自身的结体规律。如小篆的体态纵长,内部结体总体布白均匀;隶书的体态横向取势,内部的结体布白大体均匀稍有聚散开合;行书的结体聚散开合较大,相揖相让、顾盼有姿等,这些均是指书体结体的区别。

    (1)篆书的结体

    篆书的结体基本以大小篆的不同而稍有区别。大篆如甲骨文、金文,因其象形意味重,字的结体因形而生,字形有大小、奇正,聚散关系从形式感上讲比较自由。字与字之间的有序性组合不够,结体具有“散”的特征。小篆的结体匀整、体态纵长、布白均匀,以“整”为基本特点。

    (2)隶书的结体

    隶书体形态以横向取势,多有扁平之感,内部结构以均匀为主,稍有聚散,总体而言和篆书的结体在布上趋于均匀。

    (3)楷书的结体

    楷书的结体较之篆隶有较大的变化,古代关于楷书结体的论述有很多,如《释智果偏旁结构法》《欧阳询三十六法》等,以唐楷而论所谓欧、褚、颜、柳体的区别,除用笔上的不同外很大程度上是结体法上的差异性而各成自家风格的。所以书家常说:楷书写得好与坏,其决定性在于结体是否得当。当然楷书的结体也有其共性的基本规律。如:聚散开合、奇正、揖让、长短、纵横、疏密等。

    (4)行书结体

    行书的结体灵活多变,单个字而言聚散、参差、收放、疏密等具有定理而无定法的特点,另外从段、行来看往往在大小、轻重、应带、穿插、开合、避让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结体变化。行书可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前者偏向楷体单字成形,结体比较平稳、活动幅度不大,而行草书则偏向于草书。单字或三五成组或在一行间有草书字且有贯穿应带之势,所以结体变化较大。

    (5)草书的结体

    草书的结体有大草和小草的不同,小草书一般字字独立,字间笔势相贯,而笔画不相连接,有笔断意连之情势,结体上比较趋正,不太强调大开大合。小草和章草在这一点上有相近之处。

    大草和狂草在结体上较之小草则动态强烈,开合聚散,大起大落,意态横生,虚实、黑白对比强烈且变化无常,体现意向构成关系,是书法结体中有法则而无定式的典范。

    7、章法

    书法的章法又称“布局谋篇”,如绘画六法中之“经营位置”(构图)。简言之章法就是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方法,一般通常有三种形式:

    (1)行列齐整;(2)有行无列;(3)无行无列。

    第一种一般多体现在篆、隶、楷三种书体中;第二种一般在行书、小草和章草作品中多有体现;第三种常见于大草和狂草的书体创作中。行列齐整式的章法,纵有行,横有列,分布匀称表现一种整齐严谨的美;有行无列式的章法,最常见于行草书体的作品创作中,这种章法、分行明确,行距协调,而单字之间横列无序,大小错落;无行无列式的章法,没有明确的分行也没有统一的字距,通常以一件作品整体的参差交错在相辅相成中体现既变化又和谐的艺术效果,俗称“雨结雪”“落天星”,此一章法没有较好书法基础和创作经验一般很难把握。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其规则和程序无疑是掌握这门艺术表现能力的关键。笔法、结字法和章法是书法学习的技法核心,也是“技进乎道”的前提保障,在整个书法的学习环节中,三者是终身的课题,也是书法学习中技法内容的全部。

    相关热词搜索: 书法 教与学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