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北京的美国姑娘与纽约的苏州园林

    时间:2021-02-21 07:59: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我的印象中,北京与苏州总是有那么一点缘分的。别的不说,单说历代北京的皇帝对苏州就特别青睐。据载,明清两朝的科举大选,苏州考中状元之多雄踞全国之首(总共202名中,当时的苏州府竟有37人金榜题名,仅康熙一朝便出了10个苏州状元)。就在离我家不远的沧浪亭斜对面,有位叫钱棨的状元是整个清朝唯一“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的佼佼者,为此在他家门口矗立了皇帝题匾的大牌坊,连那条街也因此改名为“三元坊”了。我们小时候都崇敬这位状元公,并以他为学习的楷模。此外,还有考中榜眼、探花以及二甲、三甲等陆续进京为官的进士100多人,好像那些皇帝老儿存心要找苏州驸马似的。当这些“蟾宫折桂”的新科鼎甲,气宇轩昂地在京城大街鸣锣开道时骑马戴花,受到市民围观甚至宫苑皇戚瞻仰、佳人偷觑时,那荣耀,那光彩,岂不大大增进了苏州学子沐浴北京的皇城恩泽与民意浩荡之情意,抑或北京士民对苏州学子十载寒窗穷经苦学的敬重与爱怜?而且,这个历来闻名的“状元之府”夙兴夜寐、映雪读书的风气自古至今代代沿袭,直到当下名列中国“两院院士”的有王淦昌、贝聿铭、李政道等110余人,若按城市人口比例计算,苏州仍居全国首位,是最大的赢家。

    难道真是北京对苏州情有独钟,或者是苏州被北京的磁性牢牢吸引?这两个城市虽级别不同却缘分不浅。

    再说北京的故宫和天安门这些宏伟建筑,也与苏州不无渊源关系。披览史籍,明代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靖难”发兵南京践位改号永乐后,又把都城迁到北平,并挑来了一批当时在金陵营建皇宫的能工巧匠,其中就有以知名木工世家出生、人称“蒯鲁班”蒯祥为首的苏州“香山帮”建筑技师。根据永乐帝大造宫室,“规制悉如南京,而宏畅过之”的旨意,他们满怀抱负与京城的工部大臣一同耗时14年,设计建造了一座可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嫓美的,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紫禁城——故宫。这座雕梁画栋集前廷帝王庆典与朝圣议政,以及内廷后宫生活、游乐的大成,可说是明清两朝皇权最高象征的宫殿建筑群落成之后,又大展才艺设计建造了华表高耸、城楼辉煌,足可彰显千古帝都豪宏气派的承天门——天安门。“香山帮”匠师深得圣上恩宠,后又承建许多皇家御园。蒯祥一生历经九朝八帝,最后擢升工部侍郎位居二品,其住地也被获称“蒯侍郎胡同”……也就从那时期开始,流传江南的苏州古典造园艺术开始融入北京的建筑中。及至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幸江南时,皇太后随同前往大开眼界,回宫后仍念念不忘,乾隆就召集“香山帮”传人,自万寿寺向北直到海淀镇、畅春园一带,修筑一条仿效苏州山塘街的商业买卖街,俗称“苏州街”,并从苏州府调派一批商人来此设店营业,搞得满街满铺尽是苏式糖果、苏式物品……吴侬软语,熙熙攘攘,使皇太后乘轿过街时犹返江南,乐不可支。从此北京出现了好多条“苏州街”,北京的一些宫廷林囿、私家花园建筑,也相继借鉴明末苏州造园大师计成的《园冶》(其抄本流入日本题名为《夺天工》)一书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要领,以及布局、叠山、选木、窗景等多种技巧,并吸收“写意”手法,使建筑成为立体的诗流动的画,逐渐步入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于今,以曾占“中国四大名园”半数的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与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一起荣获了《世界遗产名录》的美誉。

    或许你也听说过,上世纪70年代末传媒曾爆料“中国园林首次‘出口’美国”的新闻(虽然现在已发展到五大洲10多个国家“搬”去了30余座苏州古典园林),但当时却觉得这种把凝固的建筑当作艺术品“搬”到海外,此一创举颇有由头,我还应《文汇报》之约专程赶回苏州采写了《网师园风情》一文在该报“笔会”刊发呢!我的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小侄女梦娜看到这篇文章后特别开心。等到翌年开春,这个身在异域却心怀故土的梦娜给我发E-mail说,那天她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楼的亚洲艺术部,看完中国的青铜器和古瓷、古画后,一踏进月亮形的圆洞门,突然发现好像回到了家乡,眼前跳出了一座苏州园林——就是中国派去的专家、工匠在那里仿建的“明轩”。 “我久久凝望着搭建在淡蓝色玻璃天棚下的迂回的曲廊、摆设明式家具的轩厅,还有假山、泉石、翘角的半亭和错落有致的花木配景……” 接着又加“桥段”说,她那天很激动,很有点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而且很想为此做些什么,但觉得似乎空气中少了点东西,便打开手机播放了一阕昆曲的录音,不承想那幽雅的天籁竟然吸引了许多听众,梦娜乘机介绍说这是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哈,我又不知不觉地给苏州当了义工!”我回信赞扬了她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怀……隔天,梦娜又发信告诉我:这座园林被别出心裁地“搬”到纽约当作“展品”在博物馆展览后,引起了轰动,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专程前往参观,许多媒体都用大号标题配上彩色图片作了报道。她还给我传来了几张照片。我发现园林一角有两块英文碑记,放大细看,其中一块上写:“大都会博物馆衷心感谢中国苏州园林局的能工巧匠,他们高超的技术构成了本国不可缺少的部分。”另一块碑记则铭记着:“这座明代学者隐居的园林和书房,从构想到实现,归功于布鲁克·阿斯特夫人长期以来的慷慨捐助。” ……

    打住!也许有人要问:你说了半天都说的是苏州与纽约的缘分,岂不与北京压根儿沾不上关系?且慢!怎说没关系——方才不是正说到“另一块碑记”么?那上面说的那个“慷慨捐助”的人,恰恰就跟北京有关系,就是这个当年在北京度过美妙的少年时代,这个从小在北京的风土人情、宫苑景色中浸润、长大的美国姑娘,后来当上了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的主席,成了一位享誉美国的“慈善女王”,而且因其丈夫拥有英国国籍经常出席英国的慈善晚会,成为英国女王的座上嘉宾。但这位“圣母”般慈祥的美丽女性,心中却保留着浓浓的中国情结,对中国的人文历史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她说,北京的生活造就了她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改变了她的一生……我请梦娜帮助跟踪采访,后来我得到回复说,这位贤惠的慈善家不仅“为皇冠增添珠宝”,资助纽约的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绘画室等重要文化机构增添艺术藏品、安装冷气、赞助延长服务时间等,而且对贫困中心的锅炉、教堂修建、流浪者新居的家具、失学儿童和残疾智障等弱势群体慷慨解囊。更令人感动的是,她每次去贫民窟造访时谈话亲切、热情,着装、礼仪均与接待富豪人家一样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怦然心动,我的笔停住了!这位从小在北京生活过的女性,仿佛经受过北京阳光雨露滋润的一株幼苗,如今已长成了充满人文情怀且能替人遮阴的参天大树……

    此际,我想起了当年老舍先生写的那些对家乡、对自然,以及对贫困、对人生感悟的作品。尽管阿斯特夫人不会像老舍先生对北平那样情深意挚、深入骨髄,但少年时代的北京情愫,却有点类似老舍在《想北平》那篇散文中所写的那般:“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老舍还把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这欧洲四大历史都城与北平相比较,觉得巴黎虽“更近似北京”,但“太热闹”,而那些“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同样的,我也读过有些中外名家对北京的赞美文赋,但不是说东道西没抓住“情眼”,就是直抒胸臆感情太露,不像老舍《爱北平》这样在平常的自然的絮谈中,水到渠成地流出抒情的文采来:“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多么朴实而又真挚地思念北平、怀念古城的感情!这种感情也一直绵延不断地在阿斯特夫人的心中流淌。阿斯特夫人不仅是慈善家,而且也是作家,曾经在《住宅与园林》杂志当过8年编辑,出版过4本书。我委托梦娜找来了有关她的著作:“我感受到大自然万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天空、落日、月亮,小鸟飞翔,树枝摆动,窗口雨声,雪花飘舞……我觉得我总是跟它们融为一体。”她在她的《萍踪》中诚挚地写道:“我将这一切归功于我从7岁开始在北京居住的4年多时间里,我几乎一夜之间就会说出流利的汉语。这对我来说,打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有人曾经说过一个西方人很难在中国生活,也不容易被中国的事物改变,但对于小孩而言,这样的事物也许会改变她的一生。我真的觉得中国的生活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接着她又告诉读者:她冬天和春秋天都住在美丽的北京,那里有许多古代的皇宫皇城和皇家园林,还有许多庙会更是好玩;但一到夏天,就到北京西郊租住在寺庙中,那里清静、凉快,几乎天天晨钟暮鼓,听年长的僧侣诵经念佛,看年轻的小和尚去后山花园劳作。在香火缭绕的庙堂里,她总觉得在菩萨的背后还有一个神秘天地。“我充满了好奇心,认识了许多僧人,他们对我都很慈祥、友善,经常指导我去认识大自然的美,教我欣赏花开花落,看石榴树结出果子,聆听着风声,看着溪水泛着涟漪……他们对我说:众生平等,万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即使对待一草一木也要爱惜,就像爱惜生命一样。”

    看,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正是它——阿斯特夫人心中的“上帝”,支撑着她、鼓励着她,走上慈善之路。从1948年起,这位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真实生活中遇难者的儿媳妇,陪同她的丈夫创立了“文森特·阿斯特基金会”。1959年她丈夫文森特驾鹤仙逝,阿斯特夫人成为整个家族的核心人物,开始对社会公共事业长期捐助。截至1997年,她主持的这个基金会总共对1000多个单位和个人捐赠了1947亿美元——请注意这个“亿”字!怪不得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见到了一批中国明式家具后,便唤起了她对北京的回忆,并立刻大胆创意,想在纽约建造一座中国园林。后来大都会博物馆的专家到中国几经挑选,多方考量,因场地面积所限,确定以“咫尺方圆,借景无限”的苏州网师园一角——“明轩”为蓝本,到纽约仿造。方案甫定,该博物馆馆长会同董事兼投资人阿斯特夫人来华复核,结果一拍即合,成就了此番创举……

    后来,梦娜又给我发信说,那年阿斯特夫人在纽约郊外的洛克菲勒山庄过百岁生日时,不但有著名电视主持人芭芭拉·沃特斯女士,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和太太、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夫人以及摩根等名门望族出席。为表彰阿斯特夫人对公共事业热心捐助作出的贡献,克林顿总统特地为她颁发了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总统自由勋章”。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常会产生对往事的回忆,但是哪怕再多的回忆,也只能停留在思维空间的灵动、感情浪花的徘徊之间,唯有环境、实物、山水、园林建筑,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切实在的凝固的音乐大餐,才能给人以恒久的纪念。

    这位慈善家说:“是北京的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老舍先生说:“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至此,我的眼窝儿也发热了:好,不再说了吧,且让大家记住这位北京的美国姑娘与这座纽约的苏州园林!

    责任编辑 王秀云

    相关热词搜索: 苏州园林 纽约 美国 北京 姑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