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1-03-05 08:0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累计达1090万人。但伴随迅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就业情况增长不明显,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2004年—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73%、72.6%、70%、70%、70%,高校毕业生已经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代“皇帝女儿不愁嫁”,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文章在阐述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同时,提出地方本科院校注意扬长避短,主动适应地方和行业的发展,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形成自身的特色,就业具有自己的优势。提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开设窗口、搭建平台、拓宽道路,寻找更多的就业出路。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呈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根据教育部截至2007年5月18日提供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其中,本科院校740所。在这些普通本科院校中,教育部及其它部委所属院校109所,地方部门所属院校601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青睐。但在全国大的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研究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矛盾与困难

    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累计达1090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比上年增幅达32%,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38万,比上年增幅达20.71%,2006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增幅达22%。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2004年—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73%、72.6%、70%,2007年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与559万,就业率则同样为70%。

    由上可见,近几年虽然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比较平稳。能达到如此状态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我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以及大学有关就业工作者的辛勤工作。鉴于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继续保持就业率平稳是很难的,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或正视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人数总量与就业岗位需求总量不平衡。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和战略性结构调整期,新增就业岗位有限,能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工人下岗、农民进城、干部分流、军人转业”等情况,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压力,供求矛盾突出。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的学科专业陈旧、老化,不符合新的经济形式下的人才市场需求。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学科的人才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的社会需求相对减少。

    (三)学历层次结构性失衡。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出现了对人才结构、学历层次“重点”上移。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高职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省区毕业生就业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比较强,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比较旺盛,比如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求明显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并不表示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过剩。我国7亿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而美国高达82%,日、英、法等国均在50%以上,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所以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供需结构问题、质量问题,是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

    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与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绝大部分是设立在区市一级中小城市,一般由省级政府主办,实行属地管理,且办学时间不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些年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师资水平、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如重点本科院校优越。但不少地方本科院校注意扬长避短,主动适应地方和行业的发展,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形成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一)毕业生大部分选择直接就业,考研和出国深造率低

    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二类或三类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在为所在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只有极少数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学习。

    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是北京市属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是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该院2006—2008年共有毕业生3053名,在四年大学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出国继续学习的只有29个,占毕业生总数的近1%,绝大部分毕业生直接选择就业。又如:笔者曾到重庆文理学院进行实地考察,他是一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以文学、理学为基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该校从2005—2007年,每年有毕业生近4000人,其中每年有近100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5%,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参加工作。

    而反观国家部属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院校,特别是“985”和“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就大不相同。如:北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去向,一个是出国深造,到国外的大学去读研究生或者是直接硕博连读;另外一个是在国内读研,部分学生选择留在本系、本校内或者到学校的其他的科研院所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再就是直接就业。最近几年来这三个部分的比重大概是各占毕业生比例的30%多。

    又如: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05、2006年本科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剩下35%的学生选择就业。见表一。

    表一: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05、2006年本科毕业生趋向材料

    (二)毕业生就业的区域以地方为主,突显地方发展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一般是以本地区及周遍地区为主,学生四年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就业,只有少数的毕业生到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毕业生就业的区域相对比较集中。

    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招收的生源主要是北京市及远郊区县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全部在北京市各级各类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就业,近几年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远郊区县支教、做村官助理的逐年增加,另外有少数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见表二。

    表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6—2008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又如:四川成都大学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办学特色鲜明,已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从近三年的就业情况看,该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成都地区就业。2006年在成都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总人数的82.29%,2007年为83.23%,2008年为84.89%,其余学生到外省市、沿海地区就业。

    而研究型或教学研究性院校一般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生源的区域比较广。由于受目前我国户籍制度、进城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毕业后有大部分返回原籍就业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东南沿海等大城市就业,就业热点区域包括:环渤海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另有少部分的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大中城市和西部大城市就业,学生就业的区域比较广泛。

    (三)毕业生就业以基层为主,工作稳定性较强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农村乡镇等,以基层为主,其中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实际操作的一线岗位。因受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影响,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接收同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人才集结点。且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比较务实,对工作的期望值适中,工作后再考研、出国或跳槽的很少,比较稳定,呈现出“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特点。

    如:四川成都大学本科毕业生,近几年到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就业仍然是该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最近三年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绝大部分。同时到党政机关、科研和国有企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到基层就业仍保持较高比例,2006年有417人到基层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18.62%;2007年有1402人到基层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26.86%;208年有1208人到基层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24.30%。见表三。

    表三:四川成都大学2006—200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一览表

    比较而然,北京大学2007届参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66.2%的到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省部级以上科研单位、985重点高校、主流新闻媒体等国家重点行业与领域就业。另有10.2%的毕业生签约带西部、支教及北京农村,这是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进行了“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等专项问卷之后,得出上述结论。清华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生到特大型国有企业、重点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等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53%。

    其他方面,如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根据《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相关专业相关度调查结果》,目前我国985高校、211高校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平均为73%,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平均为70%。 说明两类学校专业对口率相差不大。

    三、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才市场需求萎缩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在大的就业环境严峻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甚至面临着比研究型或教学研究性大学更多的问题。

    1. 受品牌效益的影响,重点大学、名牌院校、名牌专业的“名牌”效应呈现出优势,毕业生就业相对较容易;而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多数社会认可度不高,且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标准降低、视线下移,打破原有就业格局,与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形成激烈竞争。

    2、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缺乏历史文化和学术的沉淀,也没有丰富的人才、经济、信息等资源作依托,学科专业建设起步晚、师资弱,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特别是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能力弱,预期中的就业前景短期内很难实现。

    3、因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的人数多,具有群体性、规模性的特点,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大。而由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地方本科院校部分毕业生择业存在自卑依赖或盲目攀高心理,择业视野窄,而期望值高,心态有待调整。

    (二)解决的建议

    鉴于目前困难的就业状况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开设窗口、搭建平台、拓宽道路,寻找更多的就业出路。

    1.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地方本科院校要紧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行业联系开展“双证书”教育,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目前虽然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已有这种办学理念,但缺乏改革力度,所以毕业生就业率也上不去。

    2.认真研究国家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到下基层、进进社区、到农村。为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优惠的就业政策。地方本科院校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的新政策,新措施,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端正心态,合理定位,尤其要降低期望值,到基层就业接受锻炼,到农村乡镇广阔天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掌握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所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0%—30%。政府部门要优化创业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保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地方本科院校要按自主创业的要求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创业实践力度、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尽快帮助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4.开拓视野,拓宽就业渠道。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但在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形式下,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开办相应的考研补习班,指导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对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不高、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可开设第二专业,延长学制,使他们有再提高、再选择的机会。

    参考书目:

    1、孔繁敏. 应用型大学之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教育应用性人才应用型大学论文汇编》. 2006

    3、《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72008

    4、《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08

    5、《中国人才》杂志,2008

    6、构建新世纪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注:本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做强地方本科院校”(中国高教学会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部分内容,课题批准号:08QG01011 AGA080340。

    相关热词搜索: 毕业生就业 本科 院校 情况 建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