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浅析我国“流动性过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时间:2021-03-20 08:21: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认为改变我国现行的分配体制是解决一些经济难题的核心,并对我国现行的分配体制进行研究,探讨造成分配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分配;消费;货币政策

    一、“流动性过剩”综述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如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迅速增长,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火爆,与银行储蓄居高不下的同时存在,特别是近期通货膨胀压力更持续增大,很多专家将其解释为“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现阶段易引发经济过热,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流动性过剩”不仅出现在中国,全世界都有一个“过剩”的趋势。以全球的经济核心美国为例, “9·11”以后,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经济都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航空业、旅游业等。为了使经济尽快复苏,美联储采取了偏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流动性,所以整个外汇市场上特别是美元市场上,流动性空前强大。

    二、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1.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

    我国央行票据发行余额从2003年1500万元,增加到2004年1.11万亿元,再增至2005年2.03万亿元,每年增量都将近1万亿元,2006年上半年又增加了8000亿元,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可以看到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采用2006年的数据(GDP为20.9万亿元,M2为34.6万亿元),计算衡量流动性最常用的指标M2(广义货币)与GDP的比率,竟然高达165%。 而2006年美国GDP总值为12.9万亿美元,M2为7.1万亿美元,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目前中国的货币存量是美国的60.6%,GDP总值却仅是美国的20.2%,如果换算成同等经济规模,中国目前的货币存量是美国的3倍。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顺差达到857.2亿美元,同比增长83.1%,扩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进一步激化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另外,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6.74%,增幅虽稍有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今年1至5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多增3115亿元。

    2.从居民收入的角度看“流动性过剩”

    据测算,我国当前的14万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中,有2.6亿人拥有存款11.2亿元,人均4.3万元;其余10.4亿人拥有2.8万亿元存款,人均不到2700元。所以,为什么储蓄率居高不下,而内需迟迟拉动不起来,那是因为大部分人根本就无钱消费,而不是有钱不消费。

    2005年-2006年对全国几十个城市和县的两千多名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进行了家庭收支调查。并根据“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对应”的原理,将样本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组比对。结果发现,在恩格尔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统计局样本中各高收入组的人均收入都低于调查样本,且收入越高,差异越大。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约1900万户,5000万人),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万元(相当于原数据(近2.9万元)的3倍多。推算城乡居民收入总额约12.7万亿元;占国民总收入69%(但国民总收入也可能需要上调)。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统计到的隐性收入总计4.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4%。分析说明,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因此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些隐性收入,然而,隐性收入的来源根本源于我国的分配体制。

    三、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的分析

    1.我国居民收入分析

    我们以2002年为例,来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的?这些财富都分给了谁?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监控这个分配过程?2002年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年头,这一年我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大关。如果将折旧的因素忽略掉,可以粗略地说,这一年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10万亿的财富。下面我们就看看这10万亿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中进行分配的。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的利润,大约1万亿;第二块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约2万亿,其中预算内收入为1.5万亿;第三块是城镇居民的收入,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如果城镇人口按4.8亿人(2001年的数字)计算,2002年城市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将近3.7万亿。第四块是农村居民获得的收入,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如果农村人口按8亿人计算,2002年农村全部居民的纯收入将近2万亿。这四块加起来共8.7万亿。也就是说,还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其中包括折旧、非货币化的部分、计算的误差等。应当承认,上述的计算是非常粗略的,当中有重复计算,有误差等,但大体还是看得出来我国国民分配的大致格局。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共10万亿的财富分配中,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但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城市居民3.7万亿的收入中。这一块比重是最大的,而同时又是最模糊的。因此需要对这块财富的分配加以认真的分析。在这一块中,有一个部分是“工资总额”,按照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总额合计”是指国有、集体和其它所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在2002年,工资总额约1.2万亿。3.7万亿去掉1.2万亿,还有2.5万亿。这2.5万亿包括城市中的个体职业者的收入,包括股息、利息、租金等收入。但我们知道,这几块加在一起,远达不到2.5万亿。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灰色状态,不过我们尚没有办法知道确切的数字或比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城市居民收入中,除了工资总额部分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外,其余的2.5万亿,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二,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外的。

    2.我国现行收入分配的弊端

    首先,税收无法实现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调控,有时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在国外,人们在税前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很大,但经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这种差距会大大缩小。比如,社会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收入对比收入最低的20%的人的收入,在税前可能会高达10倍,但通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可能会缩小到5倍。但在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显然还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城乡之间,如果将农民的税费负担看作是一种变相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话,农民的实际税负约为10%。而城市居民的税负约为3%。第二,在城市内部,由于收入分配是高度不规范的,个税只能以相对规范的工资性收入作为征收对象,于是,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根据不同地区的调查,在城市地区,工资只占全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而缴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却占了45%到70%。还有零星的数字表明,2001年尽管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金融资产或储蓄,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仅占总量的不到10%。在广东,高收入人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额的2.33%。结果是工薪阶层与富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政府难以分辨富人和穷人,再分配的调节措施难以准确落实到人头。在西方国家有句话,你的收入你自己可能不知道,周围的亲戚朋友不知道,有一个地方是一定知道的,就是税务局。而在我们的社会中,却恰恰相反,只有税务部门不知道。当政府需要通过再分配调节利益格局,通过社会保障帮助穷人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辨别穷人和富人。于是旨在帮助穷人解决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有相当一部分被开着高级轿车的富人买去了。而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则将落实低保对象的任务交给了居民委员会。于是就出现了养宠物不能享受低保、使用手机不能享受低保等荒唐但却无可奈何的标准。

    第三,工资占GDP的比例过低,劳动报酬分配所占比重过小,工薪阶层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以2002年为例,居民工资总额大约在1.2万亿元左右,占当年10万亿元GDP的12%和城市居民3.7万亿元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即使将农民的2万亿收入也算作劳务性收入,劳务性收入也仅占当年GDP的32%。有专家估计,如果将低估的因素考虑进去,劳动者的劳务性收入将占到GDP的45%。应当说,即使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这个比例也是相当低的。

    四、结论及建议

    政府在改变分配制度中,要力图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是深化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2)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国家统一的工资福利政策,促进政府廉政建设;(3)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发展;(4)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工资收入差距;(5)统筹考虑相关群体生活待遇,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

    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的制度模式,就应是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提倡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前提下促进收入的平等,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公平竞争机会和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分配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平等的制度分割,尤其是城乡差别,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相对平等。进而消除“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问题,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爽. 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分析 [J].中国经济时报, 2006,9:78-79.

    [2]任可闻.试谈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N].人民日报, 2006-07-12.

    [3]孙立平.调节贫富差距的基础是规范财富分配[EB\OL].人民网,2006.8.

    [4]王小鲁.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灰色收入[J].中国产经新闻报, 2007,1:67-68.

    [5]张锐.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诠释[J].新青年,2007,7:37-38.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流动性 过剩 收入分配 关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