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关于我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1-10-17 09:55: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我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总任务。

        2006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之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初步考虑,明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部署如下:

        一、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新框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从战略定位不准确、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模式不集约这三大瓶颈中走出来,才能建设和发展一个最好的“新农村”。明年在具体规划方面做好以下几件事: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县(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尚未制定的或制定不完善的县(市、区),务必在明年完成此项任务。

        2、加大区域布局调整力度。要因地制宜布局规划中心镇、中心村,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促进人口集聚与资源整合。这项工作,莲都区要走在全市前列,时机已经成熟。明年要加大乡镇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全面推进乡镇区域的调整,目标是增设街道办、扩大中心镇、撤并小乡镇。着力做好中心村建设的试点工作,目标是扩大中心村、削减自然村。

    3、调查和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道路、饮水、能源、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有条件上的项目都要力争开工建设。这也是拉动我市内需、启动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4、规划调整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体系。在坚持办好各县城工业园区的前提下,促进一些产业向有条件的农村延伸,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加工型企业,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以提高农村经济中二三产业的比重。

        二、农民转移要有新突破

        农民转移包括农民异地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异地转移主要指高山偏远山区、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农民以及规划削减的自然村农民。农民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这些年来各地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明年应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掀起农民转移的新高潮。

    1、农民转移要按照“自觉自愿、自力更生、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的要求,坚持“转得出、留得下、富得起”的原则,引导整体搬迁、充分就业,因地制宜、梯度转移,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

    2、农民异地转移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向行政村、中心村、乡镇所在地就近转移。这种转移适应于生活并不宽裕的农民家庭,就近转移既可以继续单纯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经营种养业,又可以利用农闲间歇打短工或从事二三产业;既节省转移成本,又具备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另一种是向城市、中心镇转移。这种转移适应于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进城入镇,安家立业,可以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进而促进各种要素的集聚,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且可以避免在城市中出现贫民窟的拉美现象。

    3、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走出去”,离开家乡到外地创业谋生。在市内主要是向地方特色产业就业转移,向工业园区就业转移,也可以搞自行开发实现转移,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市外、省外甚至国外输出劳务和经商办企业。

    4、根据农民转移的不同情况,要规划落实好农民异地转移点,制定好农民梯度转移的年度计划和工作措施。同时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适度流转机制,主要是将中心镇、中心村的一些集体土地进行国有化出让。要探索转移农民原宅基地的整理复垦和流转机制,主要解决土地指标和集约经营问题。要探索研究转移农民的培训机制,主要是通过培训,切实掌握一技之长,达到充分就业。要探索研究转移农民的后续管理机制,主要是转移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子女就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配套措施,以及迁入地的社会事务管理、迁出地集体财产受益权、原承包田、承包山的使用权等问题。

        三、村庄整治要有新亮点

        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乡村文明的一项重大创举。近两年来,我市开展“百千工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市农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不同条件开展不同的整治模式。

        1、要继续加大实施“百千工程”的力度,明年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整治“三沿”村庄,同时与中心村、中心镇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与农民转移密切结合起来,与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密切结合起来。

        2、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为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主要以环境整治为主体,以卫生洁化为重点,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全面推进,实行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要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保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

        3、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把村庄整治与各项目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诸如康庄工程、饮用水工程、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美化工程以及土地整理、电网改造、通讯电视等工程都要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

        4、要结合村庄整治成果,精选全市“十大名村”“十大名镇”,形成农村的新亮点。

        5、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制订环境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乡规民约,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防止农村“脏乱差”现象反弹。

        四、农民收入要有新增长

        农村收入增长取决于生产发展。只有加快生产发展,农民才能实现生活宽裕。生产发展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

        1、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在提高组织化、市场化上下功夫,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2、鼓励农民创业“走出去”,扶持农民培训“送出去”,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增收。

        3、积极发展农村加工业、“来料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千镇连锁超市、万村示范店”建设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和就地创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4、鼓励和扶持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积极推进教育、卫生、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的环境。

        5、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创业大户、农民致富领头人评选活动。激励一批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

        五、加强领导要有新举措

        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顺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1、市委、市政府要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部署、协调和督查考核。

        2、要加强农办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农办运行机制,建议将扶贫办并入农办,同时充实农办人员力量,进一步完善农办在农口系统的牵头协调和宏观管理职能,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3、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应职责,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和督查,真正形成任务有分解、责任能到岗、事事得落实的工作局面。

        4、要制定市委2006年一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以市政府或两办名义发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农民转移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快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六、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强调规划的严肃性问题。我认为制定规划要切合实际,要讲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规划要体现严肃性,不能随意变更和盲目操作。

        2、探索集体土地国有化问题。我认为可以考虑将一些中心镇、中心村的部分集体建设用地征为国有用地然后出让,目的是解决农民抵押贷款难和房产流转难等问题,其供给对象主要为本村村民、撤并自然村村民、欠发达乡镇的村民以及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农民,有条件的也可以面向全市农民。在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基础上,按级差地租方式公开出让宅基地,其出让所得转移支付给贫困家庭用于搬迁和充实新农村建设的公建设施配套资金。

        3、解决贫困家庭转移的难点问题。我认为列入整村搬迁计划的村庄,对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可以给予三年的过渡期;对特困低保家庭,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原则上就近搬迁,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或统一建设简易租赁房。同时帮助引导这些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就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租房创业。

        4、保障转移农民的利益问题。我认为农民宅基地、菜园地一定要按规定给予补偿,不能搞一平二调。补偿后收归村集体所有,统一安排处置。农民原有的耕地、山林等资产在承包期内保留承包经营权,允许其依法流转。同时,在子女就学、低保制度、养老保障、合作医疗等方面与迁入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

        5、破解农民建房难的瓶颈问题。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要把农民建房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凡是规划已经完成的村庄,政府要放宽建房条件,减化审批手续,允许农民按规划建房。这样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生活富裕;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遏制农民违章建房,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6、创造农村产业基地的平台问题。我认为,农村生产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业联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开拓农产品市场作为第一产业的主攻方向;把资源加工业、工业园区配套产品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我市 若干 思考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