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亟待培植起十一大增长力

    时间:2021-02-17 07:52: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诸多问题,在理论学术界讨论的观点已经有许多了,但是对于其关键性和深层次的问题,还应该继续深入地进行探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1世纪中华民族最关键、最重要、最紧迫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中国要建设成功创新型国家,必须培植起十一大增长力:创新习惯增长力,创新文化增长力,创新理论指导增长力,制度作用增长力,法律法规保障增长力,政策引导、支持的正效应增长力,环境吸引增长力,风险投资增长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增长力,管理创新增长力,人才作用增长力。这十一大增长力,其实质就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促进新的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综合增长力。就是用超常的思维方式,用全面革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超常的创新——突破——超越,再创新——再突破——再超越,循环往复,乃至无穷的一种恒常的十一大综合推动增长力。与此同时,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变革的力度,全方位解放思想,形成变革与解放思想的增长力。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培植;增长力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137-04

    1.第一大增长力:积极培植起强大的创新习惯增长力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被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的“怪圈”所包围,中国人似乎一直游走于这种“怪圈”与“幽谷”之中。由于长期奉行的独尊儒术,一切按照圣人的教条和思维方式的做法,封建礼教的束缚,扼杀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封建统治者把人民群众发明创新的东西,视为异端邪说,污蔑为 “雕虫小技”,不遗余力地打压,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文字狱”就是这种缩影。“文化大革命”重演了“焚书坑儒”和“文字狱”的悲剧。总之,在中国人头脑中长期形成的固守成规陋俗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和僵化文化,至今似乎还根深蒂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彻底清除国人固守前贤、循规蹈矩、小农的、市侩的以及封建迷信的等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彻底转变僵化的甚至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必须在全体国民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发奋有为、善于突破和超越的创新习惯力。这种创新习惯力一旦形成,就会推动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习惯力,是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是躯干国家转变为头脑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的锐利武器。因此,必须利用一切好的、科学的措施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特别是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与创新主观能动性,真正在企业、科技、教育乃至全国各行各业、上上下下形成一种创新的习惯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中间,一旦形成了富于创新的习惯力,就一定会把这种创新的习惯力转变成创新习惯增长力。在这种创新习惯增长力的推动下,中华民族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就一定会蓬勃而恒常地发展。

    2.第二大增长力:积极培植起强大的创新文化增长力

    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真正健康向上的、富有长久生命力的、代表本民族特质的、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就不会有特殊性和强大的发展后劲。一方面,我们要汲取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要重塑创新的新文化,但是这种创新的新文化,必须是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土壤中,从创新的伟大实践中生长、凝练出来的。是能够服务于自主创新实践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兼收并蓄的功能。这种文化本身自然就有一种文化促进力和增长力。这种文化力有放大效应,会产生高质量的服务力、感召力、兼容力、开放力、促进力等等。这种文化力,像太阳的光源,会折射出无穷的创新射线点,这种无数的放射点,又会发出光芒的。这种创新文化力一旦形成,就会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会影响、指导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过程。

    3.第三大增长力:积极培植起超前的创新理论指导增长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自然是指导中国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的总的纲领性理论。但是,目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的国家级战略,并进行前所未有的实践,自然还要有具体的、超前的自主创新的理论及其创新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正孕育着一场更加深刻、更加伟大的自主创新的理论及其思维革命。伟大的自主创新实践必然要由伟大的自主创新理论来指导,而伟大的自主创新理论必然来自于自主创新的伟大实践。我们应该庆幸,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价值体系,新的思维方式,一定会由全体人民,一定会由一个个伟大的理论家、科学家、技术专家、思想家去发现、去创造。一个个、一批批巨大的创新成果,并能够起里程碑意义的发明、创造成果,以及整体科学技术事业,必须要由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队伍及其成员和全体人民去推进,去完成。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变革的力度,全方位解放思想,形成变革与解放思想的增长力。我们深信,在党和国家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相关理论、政策的指导下,更新的、更具效力的、自主创新的超前的理论及其创新思维革命正在到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紫千红的自主创新潮流,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必然催生出诸多中国核心技术。一个指导中华民族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的超前的理论及其新思维体系正在形成。这必将会产生出强有力的自主创新理论的增长力,进而必将会促使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4.第四大增长力:积极培植好制度作用增长力

    在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的进程中,能够起长效、高效作用的制度,一定会富有一种制度性的增长力。制度作用增长力,会对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关键作用,这关系到自主创新伟大实践活动能否顺利、高效地进行,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能否成功的问题。从全世界的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看,制度作用的推动力与增长力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制度作用的推动力和增长力,也是生产力,也是推动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增长力。制度作用的推动力和增长力,是进行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实践活动的强硬杠杆。

    5.第五大增长力:积极培育好法律保障增长力

    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另一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专门的法律保驾护航。因此,必须要有一批接一批的品牌及其产品的产生。这其中包含着知识产权等问题。中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能否研究出一系列核心技术,中国的企业家及其队伍成员领导企业员工,能否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自始至终都需要法律作保障。在这种法律保障的进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出一种法律保障增长力。比如说知识产权,需要相应法律的保障,知识产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我国自1985年4月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虽然得到了实施,但是,专利法律法规体系、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保护的司法与行政执法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特别当我国逐步进入专利大国的行列时,更需要健全和完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国际上对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产的保护,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才正在上路。加之,我国的国民品牌自我保护意识弱,我国多年来培育起来的许多自主品牌不断消失,甚至有些行业的民族品牌全军覆灭。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我国商品的商标被抢注的有2 000多起,每年大约白白流失10亿美元的无形资产。

    鉴于上述问题,我国应竭尽全力实施好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战略,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保护、法律法规、信息、中介、人才、国际合作等等,都要逐一落到实处。特别要完善和使用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便真正形成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障增长力,从而强有力地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6.第六大增长力:大力增强政策支持、引导的正效应增长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比如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政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面来。从此,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一扫昔日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沉闷空气,一跃成为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发展战略、大政方针政策正确、科学的正效应值及其推动力和增长力的威力有多么的重要和巨大!

    在21世纪初,我们党和政府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随之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框架之下,相关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会出台,会不断完善,并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一定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的正效应的增长力。这种政策的正效应的增长力,一定会推动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高速、高效地发展。并由此得出结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长效性,显得十分重要和关键。

    7.第七大增长力:积极改善创新环境,形成一种宽松环境的吸引增长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强调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文革”后,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一直强调稳定。“六•四”后,党和国家把强调稳定,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去做。结果逐渐培植起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于是大量的国外大财团,都乐于来中国投资,大量的外资涌向中国。根本的原因就是原于中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投资环境。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所以,中国的创新欠账太多,与世界创新的差距越拉越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的形成,有了改观。对于环境建设,要做长期打算,要一贯培育稳定、宽松、文明的环境。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世界公认的投资环境,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这种宽松、良好的环境本身就已经具有吸引力、推动力、增长力。就有了投资价值。良好、宽松的环境增长力,既是无形资产,又是现实的生产力。只要有了这种环境增长力,我们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甚至会发明、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战略高技术。从而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8.第八大增长力:完善资本市场,努力提高风险投资增长力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急切呼唤风险投资和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因为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是我国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素和加速器。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自主创新进程中,急需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但是我国的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这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但是,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已经严重制约了广大企业自主创新行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撑功能和作用,使中小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更好地进行创新。我国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必须起到引导、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其做大做强,并解决好退出机制的问题。千方百计地、多层次地建设好资本市场体系,具体积极推进创业板的独立建立和中小企业板的创新,做好“三板”试点工作,完善代办服务转让系统,并且在有限合伙制的法律法规方面和国家风险投资的引导资金方面,都要出台相关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另外,应立即出台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金融、主业和科技政策方面得以扶持。使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出现新的增长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9.第九大增长力:大力推进和培植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增长力

    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就好比要建立起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稳固,就盖不起高楼大厦。没有最好的设计,就同样盖不起最好的高楼大厦。如果基础研究成果扎实、超前,具有当代高科技的世界意义与尖端意义,具有高屋建瓴的基础理论,就一定会有高新技术方面的突破、创新与应用。历史上人类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动了全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当然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还有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如果选择不当,基础研究也会偏离高新技术发展的轨迹。也就无法指导实践科学的实践。

    在21世纪技术创新将会呈现出新的更大的发展趋势,我们国家必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要进一步突破对暗物质、反物质的研究;并且使信息技术在科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的进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将会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纪;物质科学将跨越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会将高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会带来更加先进的制造时代;……面对21世纪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如果跟不上,中国在新世纪将面临的问题就更加复杂化了。可以说,在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方面中国应该去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的最后一班车。否则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方面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发挥着基础与关键作用。当今世界,基础研究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科技进步的基础与核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源泉与基础。基础研究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和后劲。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战略措施,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10.第十大增长力: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增长力

    管理落后是中国各行各业面临的最严重和最大的问题。管理落后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制度和体系落后的问题,还有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等等。同时,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理念、精神、文化、人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企业管理落后,自然就反映到了企业效益等方面。管理“短板”,是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说,近30年来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经营人员,但没有培养出管理人员,致使因为经营能力而获得的大量资金、资源、机会、人才没有效率最大化,这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国外一些管理者还认为,中国企业要赶上世界先进管理者的行当,还需要5至10年的时间。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是兴企与兴国之道。走品牌国际化的道路,必须要实施好管理创新战略。中国企业要实施好管理创新,中国的企业家及其队伍成员,首先在经营管理的思想、思维方式、理念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的革命。其次,除了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创新经验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家要领导企业员工克服多种困难,走出去,在全世界发展,在发展与管理中获得更新的管理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各自企业的特性,外界变化,感悟、凝练出自己的管理精华, 并在现在和今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配之以席酉民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进行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管理,进行特殊与超前管理,从而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品牌国际化道路。

    11.第十一大增长力:大力培养和发挥人才创新作用的增长力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关键在高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当然社会各界成员都不能例外。有了上述10种增长力,也应该是人起主导作用的,由人的活动而形成的。如果没有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上述10种增长力也是形同虚设。有了第11种人才增长力,与上述10种增长力相互结合,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新增长力体系。

    中国在科研方面和管理创新方面缺乏各个层面的人才,特别是缺乏大师级的人才,要发展名牌,核心技术、战略高技术、管理创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让人才去摸爬滚打,从实战出发,在实战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使我国的人才尽可能多地进入国际大市场,经市场经济的风雨,见市场经济的世面。

    可是,很不幸的是,我国的人才流失严重。我们是发展中的大国,但是在人才竞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加之人才外流现象特别严重。目前,许多学习信息技术的优秀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就已经办好了出国手续。据有关资料表明,200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14.4万人。30年间我国共有121.17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返回来的仅有30多万人。

    有关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2/3的人才留在国外学习和沟通信息,即使回国率和滞留率保持在2∶1,这是最佳的回比数。因为它既合理,又有利。我国的情况却呈现出1∶2的这种倒数,甚至更多,不能不引起国人的深思。

    另外,我国的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传统专业的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继承型的人才多,创新型的人才少;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低学历的人才多,高学历的人才少;事业单位的人才多,企业单位的人才少;省直、部属单位的人才多,基层人才少;东部人才多,西部人才少;第一、三产业人才少,第二产业人才多;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

    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人才政策、用人机制、人才环境、社会风气等全方位进行反思和彻底改革。应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深刻的用人革命,以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看,每次科学技术的挑战都是一批接一批的新的科学技术专家挑起重担,并完成挑战的任务。因此,我们党和国家,我们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我们的各级领导,都一定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基础研究战略选择的重大课题,根据世界战略高技术发展的方向,制定好培养新世纪高级科研人才的规划,大力培养适应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专业技术高级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级科技人才,必须是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科学研究的真诚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并能够充分发挥科学精神和为科学研究而献身的有用人才。只有这样,就会在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的进程中,能够出现高科技人才创新作用的增长力及科学才智的增长力。

    只有前11种增长力加上高科技人才为科研投入的高智商的劳动力,再加上企业家的大智慧,才会更快、更好地推动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出版社,2006-01-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6-02-10(第1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02-10(第1版).

    [4]本刊评论员.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J].求是,2005,(24).

    [5]任仲平.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论自主创新[J].新华文摘,2006,(3).

    [6]陈至立.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9).

    [7]郑千里,王丹红.诺贝尔得主李政道先生谈新世纪基础研究[J].新华文摘,2006,(3).

    [8]田力普.知识产权关乎中国未来发展[M].中华英才,2006.

    [9]经济管理文摘.2006,(4).

    [10]连燕华.七大因素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M].中国国情国力,2006,(2).

    [11]刘延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创新道[J].求是,2008,(18).

    [12]万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法律保障——写在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即将实施之际[J].求是,2008,(11).

    [13]段玉恩.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

    [14]李丽君.透视创新型人才[J].才智,2008,(10).

    [15]陈庆修.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下真功夫[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3).

    [16]韩庆祥.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5).

    [17]方小荔.创新理论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J].前沿,2008,(4).

    [18]段培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N].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3).

    [19]刘本盛.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管理世界,2008,(8).

    [20]廖文根,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N].人民日报,2008-12-04.

    [作者简介]宇涛(1956—),男,甘肃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收稿日期]2009-04-27(责编:梅文;校对:启方)

    相关热词搜索: 一大 培植 亟待 中国 进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